AIoT產業下游信心力指標得分情況
2022年,中國AIoT產業各下游應用領域的信心力指標得分均較高,分數集中在125-133這一區間內。下游應用領域企業對產業發展普遍較為樂觀。其中,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得分排在首位,分數為132.32。以下,我們對智能網聯汽車領域作進一步分析。
2022年AIoT產業下游各細分領域信心力指標得分概覽
來源:智次方·摯物產業研究院
智能網聯汽車領域2021年信心基石得分為113.68。其中,受益于居民消費升級,“產品銷量”指標得分144.74,排名居首。“產品單價變化”指標較“榮枯線”高出的幅度較小,得分為102.63,排名靠后。同時,受制于供應鏈緊張的影響,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供應商交付時間變化程度”指標得分僅為80.26,結果偏悲觀。
2021年智能網聯汽車領域信心基石各項指標得分概覽
來源:智次方·摯物產業研究院
1.積極面:國內居民消費觀念升級推動銷量增長
德勤報告顯示,中國消費者對于自動駕駛技術的接受程度明顯高于其他國家/地區,逾80%的受訪者表示“使用全自動駕駛汽車出行將是良好的體驗”。據乘聯會統計,2021年,國內智能網聯汽車累計銷量高達271.8萬輛,全年滲透率超過12.7%。智次方·摯物產業研究院認為,我國消費者對智能網聯汽車的高接受度,為產業的健康發展創造了良好市場環境,同時,也大大提振了智能網聯汽車從業者的信心。
2.消極面:汽車智能化轉型的零部件成本高,但業界對整車及零部件價格上升持謹慎態度,同時供應鏈受疫情停工停產沖擊較大
在智能網聯汽車整車及智能化零部件價格方面,自2020年起,“軟件定義汽車”正在重塑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但目前車企普遍在汽車智能化轉型的過程中未實現硬件的標準化,導致產品研發周期長。當車企每研發一個新產品時,產業鏈上的供應商需要將大部分的零部件重新開發、匹配、驗證一遍,該過程大幅抬升了整車及智能化零部件的成本。但從受訪企業反饋的情況來看,隨著百度與禾賽科技合作將Apollo Moon制造成本壓縮至48萬元/輛,較行業平均成本減少2/3,產業面臨的成本價格壓力正在加大,亟待加快生態合作,推動整車產品及智能零部件技術成熟和大規模量產,有效降低成本,以應對快將到來的市場份額競爭。
此外,調研數據顯示,智能網聯汽車領域有50%的受訪企業認為“供應鏈不穩定”是公司目前在產品推廣中所面臨的最大障礙,同時也是當前制約產業發展的首要因素。全球半導體價格上漲以及交付時間大幅延長使得智能網聯汽車正面臨嚴峻的供應鏈挑戰;在車載計算平臺領域,其面臨的CPU和AI芯片“卡脖子”等問題也更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