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網消息(CWW)1月6日,由中國工信出版傳媒集團主辦,北京信通傳媒·通信世界全媒體承辦的“2023 ICT行業趨勢年會”在北京召開。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總工程師王寶友以《工業互聯網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發表了演講。
王寶友表示,工業互聯網是融合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業技術的新興業態,是推動工業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新型基礎設施,是重塑工業生產制造和服務體系,成為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依托。
工業互聯網賦能實體經濟發展成效顯著
“近年來,我國工業互聯網賦能實體經濟發展成效顯著。”王寶友講道。
一是工業互聯網成為實體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引擎。2021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規模突破4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58%,預計2022年將達4.45萬億。
二是工業互聯網持續賦能行業轉型升級、融通發展。工業互聯網帶動各行業的增加值規模持續增長。工業互聯網作用影響范圍從制造業延伸到電力、交通、能源、建筑、金融等 45 個國民經濟大類,在支撐工業經濟數字化轉型的同時,有效助力農業現代化和服務業高端化,促進一二三產業融通發展。
三是工業互聯網優化就業結構、穩定就業增長。工業互聯網產業的快速發展,催生大量高技術就業崗位,促進就業結構優化。同時,工業互聯網帶動產業鏈上下游數字化轉型,不斷創造新就業崗位,激發新增長點。
四是工業互聯網促進區域協同發展。重要經濟圈工業互聯網發展邁上新臺階。2021年,全國重點區域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普遍增長,其中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長江中游地區優勢明顯;西北地區緊抓“東數西算”重要工程發展機遇,工業互聯網直接產業快速增長,成為促進實體經濟增長、培育競爭優勢的重要抓手。
工業互聯網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物理載體
會上,王寶友分享了工業互聯網賦能實體經濟發展的理論邏輯和技術邏輯。
從理論邏輯來看,工業互聯網是產業數字化轉型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型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的核心要義是實現“生產要素上線”,通過數字與實體耦合、物質與信息耦合,大幅提升生產資料、生產要素的效率,促進生產力提升和生產關系變革,推動經濟增長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工業互聯網是產業鏈生產要素的集聚平臺和資源配置平臺,有助于加速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進程,夯實產業數字化發展根基;工業互聯網為新一代信息技術、制造業數據、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的深度融合提供有效的基礎設施載體和數據資源管理能力,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物理載體。
而技術邏輯可以從工業互聯網四大體系來分析。從網絡體系來看,有助于實現生產要素、經營要素的全面鏈接。這里包括企業內部生產要素的鏈接,企業間的鏈接,供應鏈、價值鏈相關要素的鏈接;從平臺體系來看,平臺具有構建起數據匯聚和應用的強大功能。眾所周知,工業互聯網平臺面向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需求,向下可以對接海量工業產品裝備、業務系統的數據,向上可以支撐工業APP的快速開發和部署;從數據體系來看,通過工業互聯網,數據真正成為生產要素。通過數據對行業機理知識進行建模,加強數據應用,提升數據價值,從而實現企業經營模式創新;從安全體系來看,通過構建工業互聯網安全防護體系能夠有效識別和抵御各類風險,化解多種安全風險,保護數據和信息資產,是工業互聯網規?;茝V、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條件。我國目前已初步建成涵蓋國家、省、企業三級協同的監測服務體系,監測范圍已覆蓋14個重要領域、140個重點平臺、11萬余家聯網企業。
工業互聯網賦能實體經濟的進程是持續迭代優化的
工業互聯網作為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關鍵支撐,已成為全面開啟數字經濟新時代的“金鑰匙”。然而,在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歷史關口,如何進一步促進工業互聯網賦能實體經濟發展呢?對此,王寶友提出以下幾點思考:
首先,要立足工業視角。工業從機械化開始,經歷了電氣化、自動化、信息化。現在又發展到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階段。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是共性賦能技術與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在這個過程中,工業企業始終占據主導地位,對融合過程發揮主導作用。
由于工業本身的特點,其發展不能簡單照搬消費互聯網的經驗、模式、思路、技術架構,工業互聯網廠商應有清晰的行業定位,擺脫消費互聯網路徑依賴,主動對接企業的實際需求、逐行逐業,逐企尋找切入點,制定精準解決方案,深耕細作,扎扎實實,為企業創造實際價值。
其次,要重視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的韌性是我國經濟韌性的重要基礎,因此,要加快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中小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網絡服務;要引導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加強與中小企業合作,帶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要健全優質服務體系,建設一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打造一批轉型樣板,培育一批高水平數字化服務商,推廣一批小型化、精準化轉型方案;要促進專精特新發展,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參與制造業強鏈補鏈穩鏈,激發涌現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最后,要堅持長期思維。工業互聯網賦能實體經濟的進程是漸進的,甚至是波峰波谷、螺旋式前進的,是長期積累并且持續迭代優化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此外,工業互聯網須與行業特有的技術、知識、經驗、痛點緊密結合。需要政府引導、業界深耕、技術突破、資本澆灌、其建設發展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是一場持久戰、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