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礦山行業是高危、勞動密集型行業,需要一個可靠高效的數據采集和信息傳輸系統,促進礦山人、機、物的全面互聯。5G大帶寬、低時延的技術加持,使設備遠程控制成為可能,這一創新大大降低礦山企業運維成本與施工風險,實現礦山少人化,提高礦山智能決策、智能感知與執行能力。基于“車-路-云-圖”的思路,礦山“裝-運-排”24小時自動化無間斷生產成為新趨勢。
智慧礦山對5G的需求包括,解決礦山生產事故頻發、工作強度較高、招工難及人工成本上升等問題,是典型的急需數字化改造的傳統行業。目前5G+智慧礦山典型的落地場景包括地下實時定位服務、超高清視頻實時監控、遠程設備控制及5G對于傳統光纖通信方式的替代。
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等部委出臺的《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等,提出“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在煤炭工業領域的推廣應用”,推進礦區5G網絡系統等融合基礎設施建設。在建設模式方面,工信部、國家能源局陸續出臺《有色金屬行業智能礦山建設指南》《煤礦智能化建設指南》等指導性文件,鼓勵有條件的礦區開展新型網絡技術的規模化實驗和應用部署。在應用體系方面,基于5G低時延特性的智能采集與深海控制類應用、基于5G廣連接特性的環境監測與安全防護類應用以及基于5G大帶寬特性的井下巡檢類應用不斷成熟,山西、內蒙古、山東、甘肅等多地采礦類5G融合應用項目不斷涌現,5G融合應用在采礦業表現出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和強勁的發展后勁。
綜合國家能源局、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中信證券、安永等機構數據,到十四五期末,即2025年,在保證全國 煤炭總體產量不下降的情況下,全國煤礦數量控制在4000處左右,其中將建成1000處以上的智能化生產煤礦。截至2022年2月份,全國有近400座煤礦正在開展智能化建設,總投資規模超過1000 億元,單個煤礦投資規模在2.5億元以上。考慮至2025年全國煤礦數量控制在4000處左右的要求,預計智慧煤礦整體市場規模將超萬億元。同時,結合投資分布,根據精準信息公司2021年報,不考慮采煤機、液壓支架、刮板機、掘進機等煤機裝備,預計其中與智能化相關的基礎設施、軟件系統市場規模約為2000-3000億元,為煤礦智能化玩家提供了廣闊的發展機遇。
目前,智慧礦山的應用包括智能采煤、智能掘進、智能巡檢、無人礦卡、高清視頻監控、AR遠程指導等。2022年,打造智能、經濟、安全、環保的創新型礦山生產體系,實現安全員下車·無人化操作的常態化運營,成為智慧礦山的全新變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