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通信有廣覆蓋、低延時、寬帶化、低成本等特點,是物聯網實現全面連接的重要一環。從20世紀80年代發展至今,低地球軌道通信衛星已到發展到了第三階段。前兩階段的業務主要包括低速語音、低速數據傳輸和物聯網服務,第三階段的業務則面向高速率、低時延、大連接的各類業務。近年來,衛星研發門檻和發射成本不斷降低,大批初創企業蓬勃發展,將衛星物聯網作為物聯網創新重要領域,積極為全球物聯網用戶提供衛星數據服務。目前,衛星物聯網國外市場參與企業除了Inmarsat、Iridium、Eutelsat等傳統衛星運營商,還有Astrocast、Fleet Space Technologies、Hiber、Kepler Communications、Lynk、Myriota、Skylo、SpaceX和Totum Labs、Viasat等;國內市場除了中國電信等電信運營商,還有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九天微星、國電高科等企業。
目前大約只有10%的地球表面可以使用地面網絡連接服務,高空網絡連接缺口龐大,為衛星物聯網通信留下了巨大的空間。衛星連接將為偏遠地區的地面蜂窩網絡和非蜂窩網絡提供補充,適用于農業、資產跟蹤、海上和多式聯運、石油和天然氣行業勘探、公用事業、建筑和政務等領域的應用。據Berg Insight數據,全球衛星物聯網用戶未來幾年將保持40%以上的高復合增速,到2026年,全球衛星物聯網用戶數將達到212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