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戰略落地和實施的重要基礎和有力支撐,工業互聯網在數字經濟及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同尋常的作用。在具體的落地環節,園區是工業互聯網技術和體系落地的重要應用場景之一,包括工業園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及各種產業集聚區在內的園區正在工業互聯網產業中變得至關重要。伴隨新一代產業園區的不斷崛起,工業互聯網+園區的結合正在為區域經濟注入全新活力。
長期以來,園區是我國產業發展的集聚區,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據科技部火炬中心統計,截至2021年底,我國已建成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69個,生產總值達15.3萬億元,占全國GDP的13.4%,成為培育區域經濟發展新動能的有效抓手。
然而,經過30余年的高速發展,我國園區迎來變革與迭代的新發展階段,面臨著全新的需求與挑戰。一方面,政府部門面臨著日益增長的土地、產業、財政等資源緊張壓力,亟需有效促進工業園區的資源集約化利用、高效化配置、開放化共享;另一方面,園區方及園區企業也越來越需要補足降本增效、運營管理、產品創新等方面的短板,部分園區缺乏基礎的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能力落后,急需進行轉型升級來提升園區數字化服務能力。在此背景下,以“工業互聯網+園區”為代表的創新載體成為了推動我國園區數字化轉型、引導園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對于園區管理者而言,工業互聯網可幫助其更為精準的匯聚園區內企業數據,實現政企數據的雙向流動,從而可進一步完善數據采集、分析和應用體系,為宏觀產業治理提供更為詳實可靠的數據基礎。此外,園區管理者還可以精準優化不同企業的產業管理措施,有的放矢,從而提高園區內企業的內生活力,實現更為高效且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治理體系。
對于園區企業而言,工業互聯網不但可對生產、管理和經營等環節進行評估診斷,幫助企業全面掌握數字化轉型的現狀、短板和發力點,進行明確轉型路線圖;還可以幫助企業打通不同部門之間的數據流動和業務協作渠道,實現設備運維精準化、研發設計協同化、生產制造智能化等全范圍變革,從而大幅提升各類資源配置效率。更重要的是,工業互聯網還為提升園區管理水平、賦能產業發展打造了新型數字底座,為助力供應鏈協同、數字營銷、數據分析等創新應用落地提供了可能。
事實上,“工業互聯網+園區”的穩步推進,不但為園區數字化轉型帶來了發展新動能,也為工業互聯網企業自身的迭代發展迎來新機遇。通過匯聚園區內外企業的多維數據,工業互聯網企業不但可以精準構建企業數字畫像和產業全景圖譜,支撐開展精準招商、補鏈強鏈等工作,實現優質產業資源的集中匯聚和靶向對接,從而加速企業解決方案的演進與成熟,也能夠加快數據要素的自由流動,促進行業商業模式的整體創新。
毫無疑問,通過引入工業互聯網,實現園區數字化、綠色化、虛實融合多維度升級改造,是園區加速數字化轉型發展關鍵一著,也是促進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自2020年起,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陸續發布多版《工業互聯網園區指南》,對我國工業互聯網+園區發展現狀持續梳理,截至目前已有 20 多個?。ㄖ陛犑?、自治區)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加速推動工業互聯網園區發展。
更重要的是,在信通院發布的《2021工業互聯網園區解決方案案例匯編》中,包含22個工業互聯網園區網絡建設案例,內容涵蓋工業互聯網園區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園區網絡應用生態創新等領域,這也意味著“工業互聯網+園區”相關產業成熟度日益加深。
眾所周知,“工業互聯網+園區”的建設發展是一項長期的戰略行動,按照工業互聯網內涵要求,規劃、建設、運營、提升的新型園區,需要以協同創新、集群集約、虛實融合、綠色低碳、安全生產為導向,通過網絡、標識、平臺、安全體系和新模式、新業態的構建,來指導新園區建設和存量園區轉型發展。
依托“工業互聯網+園區”,工業互聯網將有望向地市縣域落地普及,為產業園區內的中小企業提供體系化、結構化的工業互聯網新技術、新模式、新應用,助力園區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在園區運營、安全保障、標識解析等方面,工業互聯網能夠在企業用云上云、安全建設及運營、應用推廣空間開拓等方面提供保障。立足航天云網平臺,航天云路工業互聯網園區規劃、運營解決方案就在廣州黃埔區工業互聯網應用平臺成功落地。該平臺基于“互聯網+協同制造”的理念,為園區內工業企業和平臺應用服務商提供了工業大數據、私有云、智能制造和兩化融合等新基建服務,實現了行業內優質資源共享,并構建了結構合理、智能配套的工業體系與產業生態。
結合5G、WiFi6、區塊鏈、數字孿生等技術,工業互聯網在園區輔助運營決策、提質增效等方面充分展現了智慧化理念與成果。例如,華為就以5G+WiFi6融合部署方式,采用云端管控運維一體化,打造了先進的無線園區網絡,保障園區出口網絡的高可靠性和穩定性,實現了園區辦公生產設備無線連接、簡化運維管理、提升運維效率等多維度提高。該方案在廣汽本田工廠園區部署后,實現了辦公、生產的無線化接入,無線接入比例從50%提升至80%,通過WiFi網絡即可管理企業所有資產,將因施工造成的出口斷網幾率降為0。
為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工業互聯網也可助力園區持續推進可持續發展。例如,方融科技基于e-CIM能源模型,在衢州市智造新城運用數字化技術,通過建設能碳智聯綜合服務平臺,實現智造新城全域雙碳智治沒解決碳賬戶應用、園區業務管理和企業服務三位一體的高效運轉,實現了智慧低碳園區共建,打造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新戰略。
由此可見,“工業互聯網+園區”正在多點開花??梢灶A見的是,依托工業互聯網實現園區全要素連接,推動產業園區運行設施要素(水、電、油、氣)和制造全要素(人、機、料、法、環、測)連接服務,將是產業加速落地的第一步,在線、實時、智能、協同、柔性的生產模式終將成為現實。
盡管工業互聯網能夠有效降低園區數字化轉型成本,提升產業園區差異化競爭能力,促進產業協同數字化發展。然而,我國園區體類龐大,大小不一,產業發展模式也不盡相同,“工業互聯網+園區”的推進與落地勢必是機遇與挑戰并存。
在前期推進的過程中,盡管“不數字化轉型就會死”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但很多園區管理者對園區內的技術應用和管理模式的迭代升級與更新的敏感性不足,這會導致部分園區的運營服務能力嚴重滯后,“工業互聯網+園區”在前期發展過程中勢必會有阻力,從而可能影響園區整體的發展需求。
在實際落地過程中,大部分園區的數據治理問題依然突出,各企業搭建的紛繁雜多的信息系統因為建設時間點不同、供應商不同、相互獨立等問題,開發周期必然漫長。同時,出于安全性考慮,部分企業甚至可能不配合,這也可能會嚴重拖緩項目進程。
事實上,相較于傳統工業園區,工業互聯網+園區在幫助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同時,也進一步擴大了網絡安全風險暴露面,內外部網絡安全風險交織,重要數據泄露風險不斷加劇。因此,工業互聯網+園區要打好“網絡安全防護”組合拳,在提升園區網絡安全公共服務能力的同時,也要全面提高企業網絡安全意識,最終全面增強園區網絡安全防護水平。
毫無疑問,工業互聯網賦能園區建設將是大勢所趨。隨著工信部組織的工業互聯網一體化進園區“百城千園行”專題活動的全面鋪開,工業互聯網+園區也將向地市縣域落地普及,這必將為我國工業園區高舉中國式現代化旗幟下的數字化轉型發展提供全新范式。
注:本文為中央企業工業互聯網融通平臺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和出處。
原文鏈接:工業互聯網+園區:產業融合創新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