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工信部公示2022年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名單,該名單包含工廠類、載體類、園區類、網絡類、平臺類、安全類共6種示范類型20個方向218個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
自2018年起,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連續五年深入跟蹤工業互聯網領域,重點遴選一批工業互聯網發展試點示范項目,通過試點先行、示范引領,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相較2021年的4類17個方向123個項目,2022年的工業互聯網試點項目迎來了數量井噴,體現出工業互聯網規模化發展成潮,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釋放產業升級動力。
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預計達1.2萬億元,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同年,我國工業互聯網正式開啟第二個五年發展征程,全國共有21個省市將工業互聯網發展列入政府工作報告,并積極部署5G基站建設,推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示范區建設,打造“5G+工業互聯網”升級版。
受此影響,本次名單中5G全連接工廠試點項目急劇增加,較2021年的10家,快速增長至33家。5G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已從生產外圍輔助環節逐步深入生產核心控制環節,面向工業的5G芯片、模組、終端不斷涌現,產業生態取得長足進步。
值得注意的是,運營商作為5G發展的主力軍,在5G全連接工廠中也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本次入選的33個項目中,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作為申報單位的項目多達12家,僅中國移動就有6家。
在具體的5G全連接工廠搭建方面,三大運營商優勢各顯。作為浙江省首批12家“未來工廠”之一,中國移動偏重技術融合,“橫店東磁5G全連接工廠”是浙江省目前最大的5G專網應用智能工廠。目前,這座工廠主要利用5G實現了與裝備、生產數據、人工智能的融合,為每個流程都實現了自動化的支持。
中國聯通發力技術創新,“長城精工5G全連接汽車柔性產線” 首次采用5.5G URLLC 互補TDD等創新技術,完成4ms@99.999% 穩定時延的驗證,保障產線的穩定運行。中國電信側重場景覆蓋,“基于5G技術的工業無線網在智能化火電應用”全業務發力,運用5G網絡融入了火電廠智能發電平臺ICS、智慧管理平臺IMS的全業務領域,實現火電廠機、爐、電、水、熱、煤、網、控各系統高效協同,
總而言之,這些5G全連接工廠充分利用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集成,打造新型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新建或改造產線級、車間級、工廠級等生產現場,形成生產單元廣泛連接、信息(IT)運營(OT)深度融合、數據要素充分利用、創新應用高效賦能的先進工廠。
伴隨著一個個5G全連接工廠的快速落地,我國工業互聯網園區也在加速崛起。園區經濟作為區域經濟增長的快速增長極,目前全國各地已有近六百多個國家級的經開區、高新區、海關特殊監管區、邊/跨境合作區、自創區、自貿區、國家級新區等,全國各類工業園區超兩萬個。
在2021年的試點名單中,園區類僅有融合應用及產業集群兩大類。時至今日,園區類試點示范項目已經形成綠色低碳、產業集聚、產教融合、數智運營、產業集群五大類,這表明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越來越多的園區通過引入工業互聯網實現數字化、綠色化,工業互聯網園區也愈發呈現個性化、多樣化的發展趨勢。
在橫向上,工業互聯網園區已經覆蓋到全國各地的各類園區。此次試點項目之一的“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智能場站集群”,依托工業互聯網技術,在數字孿生模型的基礎上,不斷優化班列組織模式,賦能場站高效管理,實現場站可視、可管、可控,現已成為全國五大中歐班列集結中心之一。
在縱向上,工業互聯網也已經滲透到了園區生產生活場景的方方面面。由智匯元與寧波石化合作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試點示范”,就基于化工產業大腦的寧波市石化產業集群一體化公共服務平臺構建了安全、環保、應急、能源、封閉等5個應用模塊,增設產業鏈圖譜、危運監管等個性化場景,基于該平臺的融合應用在部門治理、管理創新、業務協同和流程再造上取得了重要成果。
從宏觀層面上看,5G全連接工廠和工業互聯網園區的發展勢頭正勁。這也從側面說明,經過數年沉淀,工業互聯網平臺已經走過“叫好不叫座”的尷尬處境,其發展越發穩健,也得到了各行各業更為廣泛的認可與接受。
與2021年相比,此次工業互聯網平臺試點示范仍然分為安全生產、綠色低碳、質量管理、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四大類,共有110個項目入選,占比近半。這意味著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平臺應用持續走深向實。
當前,企業想要實現數字化轉型離不開工業互聯網平臺這一新路徑。自2019年以來,國內工業互聯網平臺已越來越多地應用于滿足企業實際需求的場景,結合行業特點,整合5G等新技術。它們在質量改進、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和庫存減少方面表現出色。
2021年,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數據地圖》顯示,2021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水平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全國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水平由2020年的31.76分提升至34.25分,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普及率由2020年的14.67%提升至17.5%,各省份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普及率差距逐漸收窄。
到了2022年,工信部印發的《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22年工作計劃》中提出,要建設多層次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快平臺體系化升級,為“綜合型﹢特色型﹢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的構建指明了方向。
對于工業生產而言,安全生產至關重要。2022年的試點示范名單中,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安全生產管控的行業遍及電力、化工、煤礦、新材料、制造、環保、鐵路等行業,較2021年更為分散且多遠。
化工行業作為易發生生產事故的主體,對安全生產更為重視。中石化天津公司作為國家應急管理部“工業互聯網+危化安全生產”首批試點企業,“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安全生產智能化管控項目”在一眾項目中尤為亮眼。據介紹,天津石化承擔著“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國家級試點項目建設,通過加強機器人巡檢、現場作業安全監控、泄漏動態監測、智能倉儲等多場景應用,系統化構建了數智一體化安全管理保障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共有41個項目入選產業鏈/供應鏈協同試點示范,這表明工業互聯網平臺已在促進產業鏈供應鏈整體協同、助力供應鏈優勢資源高效配置、助力供需精準對接等方面已經得到應用。這為未來各行業要找準工業互聯網的著力點,促進產業鏈供應鏈早日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思路。
例如,中國一汽構建“基于工業互聯網汽車供應鏈平臺”,將供應鏈和產業鏈與平臺有效結合,完善平臺在應用場景化、技術服務模塊化、數據標準化和資源共享化等方面的功能,以產品和服務為載體,以用戶為中心,內攜員工,外聯生態,支撐企業各類運營場景的汽車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數據資源優勢,進一步提升了市場競爭力。
伴隨著工業互聯網平臺走過低谷期后的高歌猛進,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也進入了發展新篇章。經過四年多的探索實踐,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武漢、廣州、重慶、上海、北京”5個國家頂級節點和“南京、成都”2個災備節點先后建成上線,“5+2”國家頂級節點全面建成,集中打造了自主可控、開放融通、安全可靠的標識解析體系,開啟了工業互聯網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面連接的新篇章。
一般而言,標識可理解為“身份證”,解析則是一個分布式標準化計算體系,可用于查詢標識背后的所有信息,是工業互聯網的網絡、平臺、安全體系協同發展的關鍵紐帶。目前,中國形成了全球最大工業互聯網標識產業實踐,下一步則需要進一步和行業、區域相結合構建更多二級節點。
對于企業而言,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的價值不可謂不重要。例如,忽米構建的“工業互聯網標識二級節點(動摩行業)應用服務平臺”,主要圍繞小型動力加摩托車行業,通過云技術平臺,為企業、用戶提供靈活的標識編碼注冊和標識解析服務,促進供應鏈上下游及用戶間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易。該平臺曾被用于宗申動力總裝1011生產線進行標識解析智能化改造。與傳統自動流水線相比,智能化改造后的生產線人員減少比例超過70%,自動糾錯防錯能力提升了10.6倍,作業自動化率增長了10倍;整體效率提升了4倍;過程裝配質量數據采集分析點提升了10.8倍,實現了國內產線智能化達到頂尖水平。
寫在最后
作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和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鍵基礎設施、新型應用模式、全新工業生態,工業互聯網已經逐漸成為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金鑰匙”。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測算,2022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規模占GDP的比重預計將上升至3.64%。
與此同時,工業互聯網推廣普及也將進一步加速。未來,政府、行業、企業將進一步結合行業數字化轉型需求,圍繞專業化深耕、跨界融通合作、加強技術創新和網絡安全保障等方面,推動工業互聯網提檔升級,為數字化轉型提供支撐。
盡管產業發展如火如荼,但在業內人士看來,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正處于起步探索轉向規模發展關鍵期,提升工業互聯網覆蓋面和應用深度仍面臨挑戰。
當前,行業龍頭企業積極擁抱工業互聯網,通過搭平臺、聚數據、建應用、拓生態實現數字化轉型。但中小型企業受限于對新技術應用的接受程度有限、建設成本較高等原因,只有少部分企業在單點或局部進行了智能化改造。
注:本文為中央企業工業互聯網融通平臺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和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