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發現全新磁子態:或可用于芯片、雷達
日前,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陸衛教授課題組在光子-磁子相互作用及強耦合調控方向取得重要進展。研究團隊首次在鐵磁絕緣體單晶中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磁共振,命名為光誘導磁子態,此項發現為磁子電子學和量子磁學的研究打開了全新的維度。研究中揭示的新型磁子強耦合物態,能極大改變鐵磁單晶的電磁特性,為光子與磁子的糾纏提供新的思路,對推動磁子在微波工程和量子信息處理中的應用具有重要作用。
軟銀和日立等日企限制使用ChatGPT
由于擔心信息泄露等問題,軟銀和日立等日本企業已開始限制在商業運營中使用ChatGPT等互動人工智能服務。軟銀上個月就使用ChatGPT和其他類似應用警告員工稱:“不要輸入公司的可識別信息或機密數據”。
中國高校因ChatGPT而面臨算力荒
據了解,國內某top3高校AI實驗室的殘酷現狀是:在一個實驗室里,非大模型團隊6人用4塊3090卡,而同實驗室的大模型團隊10個人卻能用10塊A800卡。面對這種情況,擁抱主流趨勢是一重原因,另一重原因是實驗室需要運轉和維護的經費,獲得撥款的一種形式是申請國家項目,但必要步驟是提供論文成果。雙重原因下,本就不多的算力資源,不得不優先分配給大模型這樣熱門且相對容易出成果的研究。哪怕對學界來說,訓一個大模型其實練不太動,因為數據、算力和資金都有些捉襟見肘,而為了獲得更多的資源,有的非大模型實驗室甚至額外專門成立研究大模型的團隊。
傳音發布260W有線、110W無線快充
近日,國產手機廠商傳音帶來了260W有線快充技術,以及110W無線快充技術,均打破了目前可量產的最高紀錄。據介紹,傳音260W有線充滿4000mAh電池只要8分鐘,而且1分鐘就能充到25%。其采用了定制的12C高倍率電池、能承載13A超高電流的4芯線材,能夠保證功率的穩定安全輸出。同時在電池壽命上也高于行業標準,1000次循環后電池容量還能保持在90%以上。可惜國內因為法規限制,無線功率上限是50W功率,在新規出臺之前,我們都無法用到50W以上的無線快充。
北斗衛星今年再發三顆星:下一代已在路上
日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究發展部部長王巍透露了北斗衛星的新進展,他提到2022年北斗三號系統完成了在軌軟件升級,進一步提升了衛星的可靠性、健壯性,并優化了系統服務體驗。在2023年,北斗三號系統將發射3顆備份衛星,讓系統可靠性得到進一步增強。按照規劃,我國將進一步深化發展下一代北斗系統,構建高中低軌導航星座,并將與時空信息有關的新興技術納入其中,計劃于2035年全面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
騰訊T13技術大佬黃希彤被裁:曾兩次“驚動”馬化騰,廠齡16年
近日,騰訊前端開發領袖、原騰訊QQ空間技術總監、T13專家黃希彤被其夫人曝離職。根據其夫人在社交平臺的描述,年前就已經收到了裁員通知。而被裁以及不再嘗試內部轉崗的原因則是:沒有坐上管理崗位、不會向上管理、不愿意被PUA。針對網友們的疑問,黃希彤本人的回應是:大廠當然任何時候都會給最高級的專家留足夠的空間,只是留多少,留哪些方向放棄哪些方向、線劃到哪里的問題。不管是大廠還是專家,都不需要我們去擔憂,實在非要擔憂的話,就去擔憂自己何時能成為Java之父這樣的人好了。
曠視聯合創始人、CEO印奇:AI未來會沿著兩個大方向演進
曠視聯合創始人、CEO印奇近日表示,AI未來會沿著兩個大的方向演進:一是“AI in Digital”,以ChatGPT為代表的技術,將給數字世界帶來新技術范式的遷移。二是“AI in Physical”,以特斯拉為代表的企業,將AI技術引擎與硬件載體結合,產生自動駕駛、機器人等不同類型的智能機器,對物理世界進行改造。曠視要做影響物理世界的AI技術創新。其三位一體布局包括基礎科研(通用視覺大模型/細分領域大模型)、AI核心技術基礎設施(AI生產力平臺Brain++、開放深度學習框架MegEngine、算法生產平臺AIS)以及智能機器(邊緣計算盒子/面板機/AI IPC/機器人/自動駕駛)。
真正油電同價!比亞迪宋Pro DM-i低至13.4萬起
由東風系掀起的史上最強汽車降價潮還在繼續,隨著補貼政策影響力加大,這股促消費熱潮已經蔓延到全國各地,至少30個汽車品牌參與其中。日前,比亞迪官方也宣布,3月10日—3月31日,期間用戶下訂宋Pro DM-i即享“88元抵6888元”限時優惠。目前,宋Pro DM-i共有五款車型,官方指導價為14.08萬元—16.58萬元,均可參與“88元抵6888元”活動,相當于優惠6800元,車型起步價低至13.4萬元,不到16萬入手頂配,真正實現了“油電同價”。
消息稱蘋果CEO庫克希望今年推出AR/VR頭顯,但設計團隊有意見
據各方報道,蘋果公司將在今年推出其混合現實頭戴設備 —— 一款支持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的設備,可能會在6月的WWDC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但是《金融時報》在本周末的報道中指出,這一決定在公司內部引起了分歧。該報道稱,由杰夫?威廉姆斯領導的運營團隊希望盡快推出一款技術先進的頭戴設備,即使設備會比較笨重和昂貴。而設計團隊的一些成員不同意這樣做,他們希望等到輕便的AR眼鏡產品成為可能時再發布,蘋果CEO庫克則支持運營團隊的觀點。
硅谷許多公司可能發不出工資,或引發美國科技行業公司大規模倒閉和裁員潮
據財聯社報道,美國知名創投圈銀行硅谷銀行在僅僅48小時內轟然倒塌一事仍在持續發酵。硅谷和金融界的大佬們紛紛公開呼吁美國聯邦政府出手救助硅谷銀行:推動另一家銀行接管硅谷銀行的資產和債務。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將為每位儲戶提供最多25萬美元的保險,最早可能于周一開始支付給這些儲戶。然而這筆錢對于大多數儲戶來說是“九牛一毛”。這些儲戶中有許多是初創公司,許多公司擔心自己本月發不出工資,這反過來可能會在科技行業引發一場大規模的倒閉和裁員潮。
知情人士稱Meta今年或再大規模裁員
據美國道瓊斯旗下新聞網站MarketWatch援引知情人士的話報道,Meta今年計劃裁員的規模或與去年持平,去年該公司曾裁員1.1萬人,約占其員工總數的13%。《華爾街日報》10日也報道了這一消息。知情人士透露說,Meta將在未來幾個月進行多輪裁員,預計裁員對非工程師崗位的影響最大。
侯曉迪告別圖森未來:最強無人車技術天才,遭遇喬布斯式人生
通過一則個人領英頁面的最新動態,侯曉迪已經辭任了圖森董事會職務。圖森未來似乎也有意低調處理影響。尚未公告,尚未提交SEC公開文件,尚未說明公司掌舵技術的創始人、前董事會成員離職會帶來的影響。但圖森未來的官網相關頁面,已經收到了指令,行動迅速地撤下了之前侯曉迪的資料和介紹。
中興通訊2022年度凈利潤80.8億元,同比增長18.6%
中興通訊近日發布了2022年度業績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29.5億元,同比增長7.4%;歸母凈利潤80.8億元,同比增長18.6%;扣非歸母凈利潤61.7億元,同比增長86.5%。國內市場實現營業收入852.4億元,占整體營業收入的69.3%;國際市場實現營業收入377.1 億元,占整體營業收入的30.7%。
承諾捐款1100萬未兌現被母校起訴 校友回應:自己會像羅永浩一樣
對于中國礦業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與吳幽贈與合同糾紛一事,當事人吳幽近日對此做出回應,吳幽稱2019年當時正值母校110年校慶,校友基金會希望吳幽能有所表示,最初校方提議是10年內捐贈5000萬,但吳幽感覺有壓力,就選擇了折中的1100萬,剛好也與110周年校慶相對應。吳幽稱后來被投項目出現流動性問題,所以捐贈就很難用現金兌現了。為此,吳幽曾提議以其持有的某個2億基金的46%的收益權做抵押,但這種提議沒被接受,母校只要現金。吳幽稱對母校有感情,自己從來沒有說不認賬,但是目前確實有困難,但最終承諾的錢一定會到位。他調侃說羅永浩是“真還傳”,自己是“真的捐”。
世界首枚3D打印火箭發射再次推遲:點火都沒成功
昨日,世界首枚3D打印火箭“人族1號”又一次被迫推遲發射計劃,火箭在三個小時的窗口期內多次嘗試發射,并克服了各種障礙,第一次嘗試時上層大氣出現強風,第二次因一艘船離發射場太近,第三次則因發動機未能點火直接宣告“失敗”,意味著發射再次被推遲。據了解,“人族1號”是世界首枚3D打印火箭,85%的部件由3D打印而成,該火箭每次發射任務將花費12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8200多萬元。
董明珠談職場:不理解“35歲職場危機”,大學生打螺釘沒什么不可以
日前,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接受媒體采訪,對于“35歲+職場危機”話題發表觀點稱,:"所謂35歲危機,現在很多人要到60多歲才退休,他們其實還有30年時間要工作。我覺得企業能提供適應的崗位最重要。"談及大學生就業,董明珠表示,現在大學生不愿意下車間,當然現在是大數據時代了,智能化的時代,可能像這種繁重的勞動就減少,但大學生畢業了到線上去打個螺釘,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她表示,現在好像就覺得,我拿了個大學文憑,我就應該坐辦公室,其實聰明的人應該走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