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數碼博主爆料稱華為將推出新款Watch 4系列手表,率先支持無創血糖監測,并且識別率超過85%。消息一出便有網友聯想到了此前高調曝光的蘋果手表無創測血糖項目。
今年3月,根據蘋果知名爆料人Mark Gurman和其他知情者的說法,蘋果公司在人體血糖監測上取得了一項突破性進展,實現了無創血糖監測,并且還實現了設備的初步小型化。但就在不久前,Mark Gurman卻表示蘋果這項技術還有必須要改進的算法和元器件設計,甚至可能還需要額外3-7年時間才能實現將此項技術的硬件縮小到適合Apple Watch大小。
所以,華為將在5月發布支持無創血糖監測手表的消息被曝光后,便有媒體為其冠上了“領先蘋果7年”的名號。誠然,在智能手表高度普及的今天,血氧、心率、甚至是血壓都已經逐步集成到了這一塊小小的表盤之中,為何血糖監測成為了最難啃的骨頭之一?華為又是如何布局?
血糖監測成智能手表新考點
難以追溯從何時起,健康管理成為了智能手表市場競爭的新高地,大抵是因為外觀、材質、重量、防水等指標是從傳統手表時代便開始競逐的基本功,所以智能手表更加要突出功能與場景的結合,同時,智能手表的主要受眾群體近年來對于健康的關注程度也有大幅提升。Global Market Monitor的調查中顯示,在智能手表眾多功能中,健康監測的關注度遠超通話、視頻、定位等,超過70%的潛在消費者在選購智能手表時會優先考慮產品健康檢測功能的完整性,這是影響消費者購買智能手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從實際應用的角度來看,手表貼近皮膚及血管,且外觀、舒適度等都能夠滿足日常佩戴,適合長期、實時監測數據,同時還能夠降低一定的醫療成本,并做到關鍵數據異常預警。
從醫療健康角度出發,血壓、血糖、心率、血氧飽和度、體溫、睡眠都是衡量個人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心率、血氧飽和度、體溫、睡眠指標監測已經成為當下智能手表/手環的基礎功能,以蘋果、華為、小米為代表的科技企業,以及以松拓、佳明、卡西歐為代表的手表廠商均已在其智能手表/手環上實現了成熟應用。血壓方面,華為在2021年底發布的智能手表進行了血壓測量的創新。以微泵加壓+PPG技術測量血壓,已獲得國家藥監局二類醫療器械認證。但其在產品注解中也明確標注了——所提供的健康數據及建議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和治療依據。
而利用智能手表進行無創血糖監測卻成為久久不能被攻克的難題。目前,“扎針”是長期監測血糖含量的最普遍且有效的方法。雖然有一些新技術出現,例如將設備通過軟針插到上臂就可以持續監測血糖變化,但“扎針”這一步驟依舊不可避免——所以人們一直在探索如何實現無創監測。
其實,華為在2021年發布的HUAWEI WATCH 3便已經具備微創血糖檢測管理功能,但仍需要搭載專業健康機構血糖監測軟件并連接微創式傳感器(單獨購買)才能查看血糖數據。隨后,在2022年,華為宣布針對三大健康研究項目開始進行深入探索,包括創新血糖、肺功能健康、高原健康研究。其中血糖研究前面的“創新”二字,是指將在有創、微創、無創三條技術路徑上同頻探索,最終的解決方案或許可實現創新突破的微創甚至無創路徑,有望帶給用戶便捷、舒適的高血糖風險篩查和管理。如今,如果消息成真,華為便算得上是完成了“創新血糖”方面的突破性進展。
由于產品并未正式發布,華為官方尚未透露是如何實現無創血糖監測的,但從此前蘋果曝光的無創血糖監測系統來看,其主要依靠的是硅光芯片和傳感器,利用光的反射來檢測血糖含量。
具體來說:特定波長的光線能夠透過皮膚,而在皮膚下方包含組織液的區域內,有從毛細血管中滲透出來的、與血糖有關的物質,光照射到這些物質上會反射回來,而波長和強度根據遇到的物質不同而不同,最后,傳感器收集光信號,再利用特定的算法來估算血糖含量。不過,利用這種方式來估測血糖,可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因此蘋果內部將自己研發的無創且持續血糖監測技術視為一種 “預防措施”,用來提醒那些可能有糖尿病或者糖尿病早期患者持續健康飲食、合理運動。不過就目前的市場信息來看,蘋果似乎尚未將硅光芯片及相關傳感器成功集成到其智能手表產品中,具體遇到了哪些卡點不得而知。
各路“神仙”扎堆布局
在功能上敢為人先、能為人先一直是消費電子產品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密鑰,這也是為何大多數企業在研發上“揮金如土”的原因。面向智能手表的健康監測爭奪戰,各大廠商圍繞“血糖”的布局也早已啟動。
據了解,蘋果的血糖監測技術研究是喬布斯在世時親自授權研發的項目。蘋果在2010年完成了對RareLight的收購后就開始研究替代性的血糖監控技術,采取的是完全區別于傳統采血測量的“光學吸收光譜”(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技術,“無創”則是依賴于其硅光芯片和傳感器。
對于華為而言,其在2021年提出未來十年華為消費者業務的戰略是全場景1+8+N智慧生活解決方案,而運動健康便是其中重點布局的五大場景之一。幾年間,華為也一直在迭代其智能手表產品,而這背后都離不開華為TruSeen自研生命體征監測技術的底座支撐。據介紹,TruSee英文即“真正看到”,中文含義則是“初心”,把檢測和傳感技術做到精準,這是華為運動健康軍團創新技術的底線,也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對團隊的要求。
根據華為2022年6月舉辦的運動健康創新技術溝通會上所展示的數據,HUAWEI TruSeen自研技術研究已超7年(邁入2023年后應該已經超過8年),從1.0到5.0+,在硬件、算法、工藝設計上,實現了技術的創新性突破:
2016年,TruSeen1.0技術支持靜態心率監測;
2017年,TruSeen 2.0實現6種類型的動態心率監測, 并且支持科學睡眠和壓力測試;
2018年,伴隨著華為創新性地解決了智能手表續航問題,TruSeen 3.0實現了24小時實時心率監測;
2019年,TruSeen3.5突破血氧、游泳心率及登高缺氧提醒。
2020年,TruSeen 4.0技術實現了醫療級心電圖檢測能力的突破,同時帶來了周期性連續血氧監測功能;
2021年,TruSeen5.0+實現了動態心率準確性的大幅提升,同時新增高原血氧監測能力,并支持血壓檢測。
而即將登場的無創血糖監測或許是TruSeen在2023年帶來的又一革新性突破。
除去蘋果、華為等辨識度較高的大廠外,一家成立于2013年智能手環手表品牌dido其實已經走在了前列,率先在其產品上實現了無創血糖監測。據介紹,發布于2022年底的dido E55S Pro是業內首款“無創血糖”的智能手表。
今年最新發布的dido E10S Pro也應用了最新的血糖監測技術——BL SUGAR?血糖流變技術,并且根據對糖尿病患者的調查數據,dido采用了自研AI算法,并搭配上目前行業中的頂尖傳感器技術,能夠對使用者的血糖指標進行過24小時全天候監測,根據血糖情況,還會提出專業化的建議,推薦合理的膳食,幫助使用者了解自身血糖變化情況。
寫在最后
如今,消費級智能手表殺入醫療健康行業已是不可逆的趨勢,血壓、血糖這兩座大山也相繼跨過,接下來更需要在測量精度方面持續提升,以作為消費者自我健康管理的智能管家。但是,正如所有廠商都會備注在產品注解當中的內容一樣——所提供的健康數據及建議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和治療依據。
參考資料:
1.《蘋果手表無創測血糖的背后,可能隱藏了半導體國產替代的新機會》,物聯網智庫
2.《華為全新三大健康研究:將數字健康帶給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行業》,快科技
3.《國產無創血糖心電智能手表,輕松實現居家健康監測,守護家人首選》,米蘭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