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即將到來,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我想大家也都會關心物聯網市場的下一步將會如何發展。
雖然我們身處物聯網圈內,但面對異常碎片與廣袤的物聯網市場,仍然難以把握她的全貌。因此最近這兩周,我們密集訪談了物聯網行業內的領軍人物,并且閱讀和匯總了各大研究機構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
這篇文章,先讓我們通過各大權威報告的研究,來一起揭示,立足全球視野的機構們如何看待物聯網的未來。
你是否還有印象,在2015年麥肯錫曾經發布了一篇圈內知名的研究報告《物聯網:超越市場炒作之外的價值》?在報告中,麥肯錫研究了物聯網技術是如何創造真正的經濟價值的。
時隔六年,麥肯錫在最新報告《物聯網:抓住加速機遇》中更新了對市場的認知,同時承認過去幾年雖然物聯網市場增長迅速,但未能實現2015年的發展預測。如今物聯網在企業的應用,面臨著管理、成本、人才、網絡安全等因素的挑戰。
麥肯錫的報告相當嚴謹,對物聯網進行了界定:報告中所提到的物聯網是指,通過網絡連接到計算系統的傳感器與執行器,這些設備所構成的系統可以監控或管理連接對象和機器的健康狀態和運行狀況。互聯的傳感器還可以監控自然世界、人類和動物的行為。
在這個界定中,麥肯錫排除了一大類系統,這類系統的所有傳感器都以接收人為輸入為主要目的(例如智能手機和個人電腦)。
全篇報告有90頁,咱們直接提煉結論,其中的重點包括:
麥肯錫雖然對物聯網的發展速度進行了重新評估,但始終認為物聯網可以釋放的潛在經濟價值巨大,且不斷增長。到2030年,預計物聯網將在全球創造5.5萬億至12.6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包括B2C消費物聯網和B2B物聯網產品與服務所獲得的價值。
物聯網的經濟價值潛力集中在某些垂直行業與場景。到2030年,工廠生產場景將在物聯網的潛在經濟價值中占比最大,約為26%。在工廠生產場景中,發展潛力最大的是優化制造運營的系統與方案。預計到2030年,制造業中的運營管理應用程序,可能占工廠生產場景中經濟總價值的32%至39%。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場景是車聯網與自動駕駛,這將是物聯網增長速度最快的價值集群,其2020年至2030年的預期復合年增長率為37%。
麥肯錫調整了在物聯網市場中B2B與B2C的占比。2015年的預測中,麥肯錫認為B2B物聯網解決方案將占比70%左右。六年后,雖然B2B仍占據物聯網的大部分經濟價值,但由于物聯網在B2C個人與家庭中的應用速度快于預期,其價值占比得到了提升。因此,麥肯錫預計到2030年,B2B應用將占物聯網總價值的62%至65%。
從地理角度來看,物聯網增長的故事來自中國。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物聯網市場中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預計到2030年,中國將占全球物聯網經濟價值的26%左右(如上圖所示)。
雖然物聯網的潛在經濟價值相當可觀,但事實證明,運用物聯網充滿了挑戰,尤其是在B2B企業應用場景中。許多企業一直在努力將物聯網的試點,過渡到獲取規模價值。麥肯錫承認2020年物聯網所創造的總價值處于其2015年預測范疇的下限。
那么下一步物聯網將如何發展?麥肯錫認為自2015年以來,物聯網發展的軌跡以及內外部環境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因此詳細分析了順風與逆風因素,并給出了發展建議。
順風因素主要有3個,這些因素正在推動物聯網市場的實質性加速:
價值感知:做過物聯網項目的客戶漸漸看到了應用價值,這點與麥肯錫在2015年的研究相比,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技術進步:由于技術的演進,如今對于大規模部署的物聯網系統來說,技術不再是瓶頸。計算速度的提升、存儲成本的降低、電池電量的改善、機器學習的發展…都對物聯網產生推動。
網絡效應:從4G到5G,聯網設備數量飛速發展,各種網絡協議的速度、容量和延遲都在不斷提升。
逆風因素主要有5個,這些因素是物聯網發展普遍需要面對的挑戰和問題。
管理層的認知:企業一般將物聯網視為技術,而非運營模式的改革。因此如果一個物聯網項目由IT部門領導,很難產生行為、流程、管理、運營方面的必要變化。
互操作性:物聯網并非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還有很遠的路要走,但目前物聯網市場存在很多“煙囪式”的生態系統。
安裝成本:大部分企業用戶和消費者都將物聯網解決方案的安裝視為最大的成本問題之一。這與上一個逆風因素,互操作性的問題相關,互操作性的確實提升了安裝難度。
網絡安全:越來越多的政府、企業和用戶開始關注物聯網安全,物聯網遍布全球的節點為黑客提供了更多的可乘之機。
數據隱私:隨著各國對數據保護法案的加強,隱私成為很多企業與消費者關注的首要問題。
面對各種逆風與順風因素,麥肯錫給出了大規模部署物聯網項目取得成功的7個步驟:
1.明確物聯網項目的決策鏈和決策者。目前很多企業的物聯網項目都沒有明確的決策人,決策權分散在各個職能、業務部門。明確的決策者是物聯網項目成功的關鍵。
2.從一開始就考慮規模化應用。很多時候企業被某些新技術所吸引,將注意力放在試點,最終的結果是陷入了不斷做試點的“試點煉獄”。
3.勇于躬身入局。沒有銀彈,也就是沒有任何一種技術或方法可以產生顛覆式的效果,同時部署與應用多種物聯網解決方案,更容易迫使企業轉變運營模式和工作流程,以獲取更多價值。
4.投資技術型人才。物聯網的技術人才緊缺,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并不在于應聘者,而是在于招聘到會說技術語言具備技術商業的招聘者。雖然數據工程師和首席科學家非常關鍵,但組織能力的升級要靠全員數據素養的持續提升。
5.重新設計核心運營模式與流程。物聯網項目的實施并不僅僅是IT部門的事情,僅靠技術并不能釋放物聯網的潛力并創造價值,只有重新設計業務的運營模式與流程,才能讓數字化改革產生效果。
6.促進互可操作性。物聯網目前的格局由碎片的、專用的、供應商意愿強植入的生態系統主導,這種格局限制了物聯網的擴展和集成能力,影響了物聯網的部署并推高了成本。企業用戶可以將互可操作性作為采購標準,從某種程度上推進物聯網系統與平臺的互聯互通。
7.前瞻性的塑造企業環境。企業應該努力構建自己的物聯網生態。比如從第一天就優先考慮網絡安全的問題,選擇值得信賴的供應商,從技術解決方案和公司治理兩個方面入手,構建網絡安全風險管理框架,保障端到端的物聯網安全。
總體上,麥肯錫認為物聯網的增長雖然比預期的慢,但仍將創造巨大的經濟與社會價值。減緩和阻礙物聯網發展的因素,并非來自于技術本身或是信心的缺失,而是來自于運營與生態方面的問題。物聯網下一步的發展能否如期推進,取決于物聯網企業和用戶們如何解決這些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