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汽車“新四化”(電動化、智能化、 網聯化、共享化)轉型轟轟烈烈的開始,圍繞智能網聯汽車——這一未來的移動型智能終端的價值鏈得以延長,包括整車制造企業、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服務商、甚至物聯網公司、人工智能公司……等一大批企業都將迎來創新發展的又一歷史時刻。值此背景,在由智次方主辦的“大模型時代的‘破’與‘立’——2023數智產業領袖峰會”上,“智能車——馭智啟行,智駕未來”專場分論壇于下午同期舉行。論壇上,來自智次方研究院、汽車之家、ICMA智聯出行研究院、智協慧同的各位專家共同探索了汽車未來發展的新風向。
智次方研究院研究總監 梁張華
演講主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態勢洞察》
目前,在國內市場上,L2級乘用車的上險量滲透率已經達到了40%,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1.7pct,比2022年全年上升了5.1pct。可以看出,乘用車市場已經進入存量市場階段,中國乘用車智能化保持高速發展,已成為乘用車市場重要的結構增量來源,消費者接受程度不斷提升,產業發展受市場驅動明顯。智能網聯作為汽車升級的戰略方向已成為共識。
會上,智次方研究院研究總監梁張華對汽車智能網聯化發展的技術架構、技術應用、商業模式、產業生態、頂層規劃、安全發展六大重要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并分享了六大洞察觀點:
在技術架構方面,智能網聯汽車將加快向計算集中化、應用層軟硬解耦,以及人-車-路-云協同方向發展。新的中央計算架構將呈現“中央-層-區”的結構特點,同時,結合開放式軟件平臺和池化資源,能實現云計算+單車計算下的智能駕駛。
在技術應用方面,汽車產業積極擁抱AIGC,正探索將之應用于品牌傳播、產品營銷、客戶服務、座艙交互、自動駕駛開發、智能駕駛輔助訓練等。在汽車行業,目前已有眾多頭部企業擁抱AIGC,紛紛探索將AIGC應用在品牌傳播、產品營銷、客戶服務、座艙交互、自動駕駛開發、智駕輔助訓練等方面。有的企業涉足了多個領域,比如百度和商湯,大模型具備通用能力,各企業未來可以思考如何更好地結合自身的優勢資源能力,在更廣泛的領域進行AIGC的應用探索,從而抓住更多的機會。
在商業模式方面,智能網聯汽車將從一次性的產品消費轉為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業務成本大幅降低、網絡效應增強,利潤池將出現顯著轉移。
在產業生態方面,智能網聯汽車的產業生態將與舊有生態有重大區別,車輛、主機廠、Tier1的角色定位和發展模式將發生重大變化。未來,汽車產業是一個多方共建的生態體系,形成水平分工網絡狀產業結構,參與者含整車廠(智能駕駛車輛集成商)、互聯網公司(智慧出行服務商等)、ICT企業(交通大數據平臺商、智能基礎設施賦能者等)、原Tier1-3廠商(標準硬件供應商)、政府(提供測試及示范應用環境)等,多方合作正逐漸成為貫穿整個汽車生態的常態,智能網聯汽車的產業生態將較傳統生態的復雜度大幅提升。
同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頂層規劃設計方面仍需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促進預期功能安全、數據安全、網絡安全等將成為未來政策重點之一。一方面,解決智能網聯汽車的新興安全問題,已成為行業的共同難題和共性需求。另一方面,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還缺乏重大的、國家層面的行動計劃,尚未建立針對智能網聯汽車的安全管理聯動機制。
在產業安全發展方面,智能底盤、車用操作系統、下一代感知系統、智能座艙等關鍵技術投入將不斷提升。智能底盤、車用操作系統、下一代感知系統、智能座艙會是產業未來幾年的熱點,值得關注。
汽車之家總編輯 閆小歐
演講主題《智能汽車安全洞察報告》
近年來智能汽車滲透率快速提升,尤其新能源智能汽車滲透率已達50%。國內車聯網市場總規模有望在2025年超兩千億元。C-V2X用戶付費意愿高,潛在市場空間巨大。
汽車之家總編輯閆小歐談到,隨著車路云一體化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眾多車企發布C-V2X前裝量產車型。在高端車型中,C-V2X功能已基本成為標配;而在部分中端車型中僅搭載在頂配車型,或者提供付費選裝。不過,值得欣喜的是,超八成用戶愿意為之付費,只是大部分意向用戶僅愿意支付5000元以下。C-V2X應用場景方面,重點示范區路側設備一階段應用場景覆蓋率幾乎能達到100%,為場景功能優化提供便利。用戶付費意愿高,疊加場景的進一步完善,預計未來C-V2X潛在市場空間巨大。
閆小歐表示,不管是購買燃油車還是新能源車,安全性都是用戶最核心的考慮因素之一。安全類配置是用戶最關注的智能化配置。從供應端來看,安全類輔助駕駛配置滲透率快速提升。中國品牌與海外主流品牌發力輔助駕駛系統,致力于提升產品駕駛安全保障。2022年,海外主流品牌著重發力輔助駕駛系統領域,相關配置的市場滲透率快速增長。其中,大眾上市多款新車大幅提升了車道保持輔助的標配率,旗下最暢銷車型朗逸于2022年上市的新車型全系標配主動剎車。豐田大力推崇的TSS3.0智行安全系統,也越來越多的被搭載至旗下更多車型上。
從測評結果來看,應急場景評價依舊不理想,智能車安全水平仍有較大提升空間。2022年,汽車之家iV-RATING智能汽車評價體系與時俱進,升級為3.0版,測試項目更加細化,評分標準也更為苛刻。因此,整體平均成績僅為59.1分(百分制),不及2021年水平。同時,這也為中國智能汽車行業敲響警鐘,智能汽車發展天花板仍然遙不可及,需要更多努力。此外,制動穩定性差、移動電摩反應不佳及假人測試是應急場景硬傷。汽車之家針對應急場景的測試結果顯示,得分最高的追尾靜止假車,分數為40.1,其余各項得分均不理想,其中制動穩定性是幾乎所有車輛測試硬傷,移動電摩和假人測試表現同樣不及預期。
閆小歐強調,智能汽車輔助駕駛安全發展任重道遠。既需要車企加大研發,消除安全隱患,也需要用戶合理認知與使用。作為媒體,汽車之家會通過客觀專業的內容合理引導用戶,同時也再次呼吁別讓“自動”左右生命!
ICMA智聯出行研究院副院長 羅為
演講主題《汽車數據跨境合規應對》
中國汽車加速出海且深度參與全球化,車企的數據跨境流動需求增加。全球汽車數據安全事件頻發,數據跨境成為各國合規監管的重要部分。車企海外數據全部本地化存儲或影響企業效益,而數據跨境流動將增加企業國內外監管壓力。車企數據跨境流動要面臨多國監管壓力。全球已有100多個國家出臺了數據安全法律法規,對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等相關問題進行嚴格規范。
ICMA智聯出行研究院副院長羅為認為,車企及車聯網出海成為重要趨勢,海外市場存在明顯發展機遇。國內主機廠向歐洲、東南亞市場滲透,計劃逐步提高銷量,打造品牌效應。新能源汽車向智能化發展,智能網聯功能及車聯網產品成為車企海外業務生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兩年,中國汽車出口量持續上升。進入2023年,新能源汽車出口延續強勁增長態勢。今年1-3月,中國汽車實現了出口99.4萬輛,同比增長了70.6%,其中新能源汽車的出口達到了24.8萬車輛,同比增長了1.1倍。但也存在明顯的挑戰,數據、云基礎設施的海外合規成為企業必須要考慮的重要方面,完備的網絡與數據安全合規體系亟需建立。
羅為表示,車企出海的兩大核心目標在于數據跨境和業務商業出海。實現這兩點,需要面對現實中存在的三方面挑戰:一是全球立法趨勢:立法加速,監管力度持續加大,各國對隱私保護、數據跨境等規則有不同側重點。二是內部挑戰:合規管理體系構建不完善,數據量日益龐大,安全成本不斷增加。三是外部挑戰:全球化下,數據跨境流動頻繁,引發各國合規擔憂;國際形勢復雜,中國企業面臨更嚴格的標準;產業鏈融合,數據場景復雜化、參與主體多樣化。
對于上述挑戰,羅為提出如下建議:一是建立數據處理全生命周期合規措施,二是強化內部數據安全評估,三是促進數據分級分類,四是加強數據安全管理制度,五是增強填報汽車年報應遵循完整性、一致性、全面性、真實性、合理性原則,并關注車輛的實際能力。隨著全球個人信息保護和數據治理的浪潮掀起,出海車企的必備動作就是建立多法域數據合規體系。企業需要選擇擁有多法域完整合規體系的合作伙伴,并委托具有全球數據合規體系建設能力的第三方專業機構,以有效控制企業出海的成本和風險。
智協慧同合伙人兼戰略總監 胡勇
演講主題《車云計算賦能汽車大模型時代》
在邊緣AI時代,汽車行業將最先進入范式轉移:數字化平臺不斷演進,移動互聯網/云不斷進化,人工智能/邊緣計算領域發展走向多元,涌入大模型/知識生態系統、自動駕駛、機器人、行動生態系統等,再到新空間科技的快速發展。汽車行業的競爭模式將轉變為從Code到模型再到數據驅動。同時,IoT架構將從傳統的云計算為主的架構轉變為“邊緣計算+云計算”的新架構。
智協慧同合伙人兼戰略總監胡勇表示,智協慧同處于的車云計算賽道也感知到了明顯的變化,智能汽車也正面臨著數據挑戰。據他觀察,95%車企不具備采集量產的高精度/高質量/高價值數據的能力。由此,胡勇將汽車領域構建全棧數據驅動能力分為四層:靈活的數據獲取能力、敏捷的數據加工能力、高效的數據閉環能力以及開放的數據生態能力。
據介紹,智協慧同的ExceedData車云計算系統通過自主開發的邊緣計算、邊緣存儲、云端分布式云計算等技術打造的數據引擎,為車企構建高精度/高質量的數據閉環,通過數據驅動更智能的汽車。智協慧同在新架構上為智能汽車打造數據底座,通過車云全棧產品,屏蔽了數據產品跨車云的部署難題及技術復雜性,真正做到了高效率、低成本的數據閉環。
智協慧同EXCEEDDATA方案是經過量產驗證的數據閉環方案,產品組件包括車端的vADS智駕數據引擎,云端的vStudio算法開發平臺,vAnalyze數據分析平臺、vCloud智駕數據管理平臺,實現了車云同構的運行環境、場景模型快速搭建下發(無需OTA)、Corner Case靈活觸發等業內領先的功能,可部署到車端各大域控制器,實現跨域數據融合,做到高精高質量的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融合采集。
智協慧同EXCEEDDATA方案可實現四方面的功能提升:在自動駕駛方面,智協慧同通過靈活采集模式、Corner case場景定義等,助力OEM自動駕駛系統高效研發,打造自動駕駛數據閉環解決方案;在底盤動力方面,可實現車端采集路面特征數據等狀態數據,云端進行工況識別模型構建和訓練,算法快速下發車段,汽車自動進行動力系統性能動態調校;在智能座艙方面,智協慧同助力車輛實現座艙軟硬件功能檢測、偶發異常溯源、靈活建立數采模型等,提升用戶體驗;在TBox/中央網關方面,智協慧同可根據車型EEA架構進行定制化部署設計,并適配Tbox和中央網關等方式,搭建車端數據采集工具。
胡勇表示,該方案推出以來已覆蓋多款量產車型,包括中國一汽、上汽集團、東風嵐圖等。智協慧同從頂層架構來設計打造從一至四層的全棧數據產品,2021年國內首個搭載智協慧同EXCEEDDATA解決方案的量產車型落地以后,到今年已經拿了10個以上車型的量產定點,并在2022年完成了兩輪融資,客戶及投資人的認可,是智協慧同技術實力最直接的體現。
至此,2023數智產業領袖峰會“馭智啟行,智駕未來”智能車專場分論壇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