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強通信衛星曝出大BUG!
這兩天,美國衛星通信公司Viasat,在官網,更新了其Viasat-3美洲星最新情況——
該公司稱,由于衛星反射器部署過程中出現突發性意外,預計將對其性能產生重大影響。
消息爆出后,Viasat股價一路跌超20%。
目前,Viasat及其反射器供應商正就此次意外開展聯合檢查工作,以確定潛在影響,并制定彌補措施。至于該供應商名字,Viasat并未透露。
綜合公開信息源了解,Viasat-3美洲星為全球首顆1Tbps網速通信衛星,具體任務是為美洲地區提供寬帶連接。
為滿足工作任務,Viasat-3配備了通信衛星歷史上最大的天線,單顆總成本(含發射、維護、地面裝置等部分)高達7億美金,折合人民幣49.9億。
今年4月30日,該衛星搭乘馬斯克SpaceX的獵鷹重型火箭發射升空,一度吸引不少眼球。
如今,負面曝出,同樣引發一波討論。
有網友對此指出:維修已經不大可能,畢竟該衛星所使用的的天線十分脆弱。
Viasat是誰?
在了解本次事件之前,有必要認識一下此次事件的主角——
Viasat公司。
Viasat創立于1986年,總部位于美國加州的卡爾斯巴德(Carlsbad),全職員工7000人。
1995年時,Viasat公布了其首個商業衛星網絡系統“StarWire”(原dB-Net),并在次年12月,成功登陸納斯達克。
在過去二十年里,Viasat發起的收購案件不下15起,涉及衛星網絡、安全等多項業務。
比如2000年,Viasat以7500萬美元從Scientific-Atlanta處得到了VSAT和Antenna Systems業務團隊。
2001年,Viasat又收購了彼時首屈一指的衛星技術團隊——Comsat Labs。
2009年,Viasat以5.68億美元收購了位于丹佛的WildBlue,后者是一家Ka波段衛星互聯網服務提供商,這也為其后來發射Viasat-3美洲星提供了條件。
就在近期,Viasat再次完成了對其英國衛星競爭對手Inmarsat的收購。
在新聞稿中,Viasat表示,完成對Inmarsat的收購后,兩家頻譜資源、衛星和地面資產將合在一起,Viasat將擁有19顆涵蓋Ka、L、S不同波段的衛星。
收購動作之外,Viasat旗下業務也一步步發展,所選路線便是——高通量衛星。
本次出現部署問題的ViaSat-3,就屬于該類別。
在此之前,Viasat已經發射了兩代高通量衛星——Viasat-1和Viasat-2。前者于2011年發射,系統容量達到140 Gbps,后者于兩年后部署,擁有超前一代7倍的覆蓋能力。
此次出現意外的是Viasat-3,被一些媒體稱為“迄今為止最先進的衛星之一”。
意外發生后Viasat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對近期部署表示遺憾”,并稱“我們正在聯合反射器供應商嘗試解決問題”。
同時,他們的新聞稿也提到,該事件不會中斷對客戶群體的服務,也不會影響到Viasat和Inmarsat各自現有衛星星座服務覆蓋和容量。
除Viasat-3外,Viasat目前共擁有12顆Ka波段衛星,另有8顆處于建造中。
至于更多信息,公司稱,要等到8月9號的電話財報上才能得到更多關于Viasat后續處理信息。
Viasat-3及高通量衛星
不同于馬斯克的近地軌道星鏈,Viasat-3美洲星屬于地球同步衛星,只需三顆即可完成全球覆蓋,使用Ka波段有效載荷,頻率在26.5–40GHz。
此次曝出問題的衛星是該體系上天的首顆,面向美洲地區。其余兩顆分別面向歐洲、中東、非洲,以及亞太地區。
公開資料顯示,Viasat-3系列衛星壽命為15年,重約6.4噸,承建方除Viasat公司外,還有波音。
為了支撐1Tbps傳輸量級,Viasat-3擁有兩個可展開的太陽能電池陣列,另配有電池,展開后,長度可達144英尺(約43.89米)。
龐大的系統可提供20kW電能,相當于2900個9瓦LED所需功率。
作為寬帶通信衛星,Viasat-3所配備的反射器,號稱太空中最大反射器之一,該模塊通過一根吊桿與衛星主體鏈接。大面積反射器帶來更好的傳輸帶寬和下行傳輸的覆蓋面。
前面提及ViaSat-3單個傳輸能力高達1Tbps,大致相當于每秒能下載12.5萬本書,容量是2017年發射的Viasat-2衛星的3倍多。
應用方面,ViaSat-3欲提供經濟、高速、高質量的互聯網和視頻流媒體服務。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面向各國服務機構、商業公司及普通消費者,擁有一個幾十萬用戶的網絡。
值得一提的是,剛上天時,該衛星還算工作正常,發射數小時后,韓國的地面接收站就獲取了衛星的第一個信號。
關于為什么做該項目,Viasat高層曾經在之前發射時,對外表示——
衛星提供了極大靈活性的高帶寬移動傳輸,可以滿足海運、休閑游艇等需求,同時強大的通信衛星降低了帶寬成本,也能提供人們更優惠的價格。
除Viasat之外,高通量衛星產業誕生已有些年頭。
2005年8月11日發射的泰國Thaicom 4(又名IPSTAR)通信衛星,號稱世界上第一顆高通量衛星,總帶寬高達45Gbps。
這顆由美國勞拉公司研制,重約6.5噸,功率14千瓦的龐然大物,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商業通信衛星。
根據羅蘭貝格《高通量衛星發展趨勢報告》顯示,2018年高通量衛星收入約為67億,未來保持約30%的年復合增長率發展,在2024年有望達到約32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我國也在該領域有跟進。2023年2月23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成功將中星26號衛星送上太空。
這也是我國首顆超百Gbps容量的高通量衛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部署發生問題后,Viasat公司或能拿到4.2億美金賠付。
此外,Viasat公司仍對外表示,其面向歐洲、中東、非洲的第二顆衛星,Viasat-3 EMEA將計劃于 2023 年 9 月使用Atlas V火箭發射。
寫在最后
2023年注定要在衛星通信史留下一筆,近地軌道通信網絡話題越來越火,5G新標準催化下,國內外廠商紛紛推出NTN芯片。
此番Viasat-3問題出現后,市面上不免出現探討聲音——其同步軌道+高傳輸量路線與馬斯克星鏈之間,孰優孰劣?
巴倫周刊一篇文章認為,兩條路線差異在于成本與風險的平衡——
馬斯克星鏈花費動輒百億美金,衛星傳輸帶寬也較小,但失去幾顆衛星對整個網絡影響不大。
Viasat追求少而精,三顆衛星成本可以控制在20-40億美金之間,問題在于,一旦失去一顆,那就是個大問題。
參考資料:
1.https://news.viasat.com/newsroom/press-releases/viasat-provides-status-update-on-viasat-3-americas-satellite
2.https://www.cnbc.com/2023/07/12/viasat-stock-drops-after-satellite-malfunction.html
3.https://news.viasat.com/blog/corporate/6-things-to-know-about-viasat-3
4.https://www.sandiegouniontribune.com/business/story/2023-05-11/betting-on-bigger-can-carlsbads-viasat-mega-satellite-beat-spacexs-network-of-mini-satellites#:~:text=The%20all%2Din%20costs%20for,%E2%80%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