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在武漢舉辦的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上,中國移動主辦了主題為“5G礦山,掘進未來”的5G+礦山分論壇,中國移動聯合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共同發布《5G地下移動通訊網絡(5G DMN)白皮書》。
《5G地下移動通訊網絡(5G DMN)白皮書》發布
期間,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與終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鄧偉以《5G DMN,構建地下智能化綜合性通信網絡》為題進行演講,對白皮書內容進行了全面闡述。該白皮書發布旨在聯合產業合作伙伴共同構建地下智能化綜合性通信網絡,共筑5G DMN產業生態,助力我國礦山行業安全生產和智慧化發展。
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與終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鄧偉
鄧偉指出,礦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我國礦業年產值超過6萬億,GDP占比超7% ,其中煤炭生產占比超70%,85%來自地下。礦山領域具備極高的戰略地位和經濟價值。我國高度重視煤炭產業高質量發展,加速智慧煤炭礦山的建設并對5G智能礦山生態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
但由于礦山行業環境制約趨緊、要素成本上升,地下礦山在智能化演進過程中面臨環境特殊、多網并存、性能挑戰、運維困難四大痛點:第一,地下礦山空間狹窄,環境特殊且存在安全隔爆要求,對地下網絡的設備形態和網絡覆蓋面臨挑戰;第二,地下通信、視頻、定位、語音、物聯多張網絡并存,數據采集和處理決策過于分散,不利于智能化發展;第三,地下安防監控、少人無人智能作業對網絡性能提出較高要求;第四,地下系統繁多,管理困難,現場運維、統一運維面臨挑戰,驅使網絡運營維護升級。
面對礦山地下網絡的四大挑戰,5G網絡的大帶寬、低時延、廣聯接等特性給運營商及行業生態伙伴應對挑戰提供了技術基礎,同時基于中國移動與合作伙伴在礦山行業的5G專網部署經驗,提出構建全新5G地下移動通信網絡(5G DMN)及技術體系。
5G DMN愿景是基于5G技術構建一張智能化綜合性地下專用移動通信網絡,移動通信運營商基于5G DMN在礦山等地下環境可為公眾和企業提供移動通信服務。針對地下業務在無線傳播環境的差異性和安全、可靠性等網絡性能方面的特殊要求,5G DMN網絡通過構建連接泛在、性能極致、一網多能、運維極簡的四大技術體系,支撐礦山實現感知、決策、操控等全智能化。
5G DMN技術圖譜
《5G地下移動通信網絡(5G DMN)白皮書》對四大技術體系及技術圖譜做了詳細介紹:
第一,連接泛在。一方面,通過設備定制和頻譜靈活使用奠定網絡覆蓋的基礎,通過多頻協同、信號中繼、移動式部署等彈性組網技術,實現連接隨時隨地、無處不在的目標;另一方面,為保障網絡連續不間斷,從升級設備可靠性到升級組網方案,5G DMN基于分級可用性方案全面保障地下網絡可用。
第二,性能極致。一方面,通過頻譜資源靈活組合、上下行配比彈性調整和設備能力定制增強,全面提升網絡上行容量和單用戶峰值速率,構建DMN超級上行能力;另一方面,5G DMN網絡提供精準定位能力,滿足礦區定位數據不出場的數據安全需求,通過5G及5G融合定位實現分場景不同精度的通信+定位一張網。
第三,一網多能。通過多網融合和云網業融合實現一網多能,提供本地優質連接+本地充足算力+本地豐富能力,打造基于DMN的融合一體數字底座,實現信息、管理、資源、服務融合貫通。
第四,運維極簡。基于5G專網管理平臺,提供設備狀態監控、網絡指標監控、能力開放等功能,基于自主化技術滿足行業用戶“自運維、自服務、自開發”需求,并基于網絡數字孿生能力,加速5G網絡與企業生產深度融合,賦能生產精細化管理運營。
基于以上四大技術體系,中國移動給出了分階段技術路徑,通過2~3年時間分階段打造5G DMN技術能力:一階段基礎型5G DMN實現主要環節自動化;二階段增強型5G DMN實現重點礦山固定和移動場景少人、無人化;三階段全能型5G DMN實現各類煤礦基本智能化。分階段的智能化演進圖譜給DMN的實現提出了全面的技術規劃。
最后,鄧偉代表中國移動及相關產業提出5G DMN發展倡議:“從技術攻關、標準制定、產業推進和生態構建四方面共同推進5G DMN的發展和成熟,共創以礦山為代表的廣闊的井下數智經濟發展新空間,促進井下通信產業的范式變革。”
中國移動致力于成為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主力軍,愿積極聯合華為、行業協會、龍頭礦企、高校等產業合作伙伴構建5G DMN產業生態,政、產、學、研、用各界緊密合作,加快建設以5G為代表的信息基礎設施和部署5G基礎礦山網絡,助力我國礦山行業安全生產和智能化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