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韓智 Alex
智次方?物聯網智庫 原創
誰是Semtech?
物聯網業內對其無人不知,它是大名鼎鼎的LoRa技術所有者,其與中國廠商一同共建的的LoRa聯盟更將此種技術廣為傳播。
僅在中國,LoRa連接數就數以億計,多數非蜂窩物聯網設備皆采用LoRa技術。去年他們還完成了對Sierra Wireless的收購,一時引發業內矚目。
Semtech合作方不乏阿里騰訊這樣的大廠,也有國家電網為代表的傳統單位,從郵政包裹跟蹤,到基礎設施智能表計,再到智慧城市、智慧農業幾乎每個人都接觸過Semtech旗下的技術及產品。
今年Semtech同樣進展頻頻。最新公布一季度財報顯示凈銷售額2.365 億美元,環比增長41.2%,非GAAP毛利率為48.5%,在財報中,Semtech明確,其LoRa和POS業務量增長中,中國是強勁動力之一。
就在上月,Semtech官宣了與UnaBiz的合作,將Sigfox 0G技術集成到LoRa?平臺,被業內視為IoT大一統的里程碑。
時下,物聯網行業發展正處跌宕階段,有人躊躇,有人隱忍,有人樂觀,有人觀望,Semtech怎么看?產業的未來又有什么新機遇?
近期,我們專訪了Semtech中國區銷售副總裁黃旭東先生,得到不少洞察與看法,相信能對從業者有所幫助。
對談要點整理如下:
下面是對話詳情:
Semtech近況
智次方:去年8月Semtech完成了對Sierra Wireless的收購,一年過去,有什么新變化?
黃旭東:Semtech對Sierra Wireless的收購,主要是針對歐美等海外市場。
我們知道,IoT傳輸技術基本上可以以授權頻段和非授權頻率來劃分,LoRa是非授權頻段(Sub1G和2.4G)的技術,而Sierra Wireless的產品是基于授權頻段。
IoT在很多時候都是一種多種技術復合的應用,需要用到授權頻段以及非授權頻段的技術。對Sierra Wireless的收購,使Semtech提供復合物聯網技術成為現實。
對于國內來說,對Sierra Wireless的收購,不會影響LoRa的生態。
智次方:我們之前也寫過相關文章,關于Semtech供應鏈,但我更好奇,收購完成后公司已擁有“非授權頻譜+授權頻譜”完整IoT產品組合,公司是否會基于兩大產品,組合發力?
黃旭東:如上所述,對Sierra Wireless的收購不會影響國內LoRa生態,我們還是以提供LoRa芯片為主。
智次方:作為LoRa IP授權單位,目前公司在中國LoRa生態建設上有哪些新進展?
黃旭東:自從2013年LoRa進入中國以來,在廣大客戶的大力支持下,LoRa在國內的生態持續發展和擴大,LoRa在表計、工業應用,智慧社區、農業、畜牧業等行業得到了應用和發展,形成了從芯片、SIP、模組、網關到應用的完整生態。
目前,國內LoRa產業鏈企業已經超過了3000家,并且這一數字仍在持續擴大。
蜂窩技術是由3GPP和ITU等國際標準組織推動的,蜂窩技術在物聯網的應用也離不開這些標準組織的大力支持。LoRa聯盟是由LoRa生態伙伴在2015年成立的非盈利組織,主要推動LoRaWAN在各行各業的應用。
我相信這兩種技術都會沿著各自的目標演進。
智次方:去年Semtech重點聚焦了衛星通訊、位置服務,今年是否有最新的進展分享?
黃旭東:從目前來看,LoRa在衛星通訊上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國外市場。
對于位置服務來說,GPS、北斗、藍牙、WIFI、UWB、蜂窩技術和LoRa等技術都可以找到各自的應用場合。在更多場景,我們往往需要多種定位技術的融合來解決實際問題。
Semtech的LoRa Edge技術在資產定位、人員定位、園區、農業、畜牧業等行業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
誠如上所述,定位往往需要多種技術的融合,我們也在探討怎樣以使LoRa Edge技術可以更好地與其他技術融合,可以進一步降低客戶的成本和使用簡單性。
作為一個高度通用且低功耗的地理定位平臺,LoRa Edge通過LoRa網絡回傳降低成本和功耗,通過LoRa Cloud?提供云服務。
智次方:哪些具體的產品和案例佐證上述說法?
黃旭東:2022年1月,Semtech宣布將LoRa Cloud地理定位服務集成至騰訊云物聯網開發平臺,從而更好地服務于中國用戶。基于LoRa Edge平臺的定位方案,在低功耗、低成本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由此成為騰訊云和Semtech合作的重點。
另外,2022年4月,Semtech推出了全新芯片組LR1120,在單個芯片上提供多頻段的 LoRa 連接選項,支持 Sub-GHz、衛星通信S 頻段和 2.4GHz 頻段。
該解決方案將簡單性和低功耗的優勢擴展到更多可用無線頻譜,從而提高了物聯網部署的全球可用性和覆蓋范圍,能夠支持在網絡無法覆蓋的偏遠地區部署物聯網設備。
智次方:LoRa在中國落地中,有哪些應用案例值得分享?
黃旭東:在國內市場的各類垂直領域中,近年來也涌現出了多個精彩的LoRa應用案例。
例如:星縱物聯基于LoRa打造的智慧農業解決方案,可實時監測農業環境,跟蹤農作物和牲畜的健康情況,提高農業效率和產量,并且減少對于環境的影響;
利爾達基于LoRa的人員定位解決方案,為化工園區提供智能安全保障,有力提高了園區管理效率;
針對智慧膠園的市場需求,海聯物聯開發了基于LoRa的自動化橡膠采集系統,實現了精準割膠,相比人工割膠,產能提升50%以上;
在智能表計方面,東日信息的LR mesh自組網智能水表解決方案,抄讀率高達99%以上,不僅利用超低功耗降低了運行成本,還可以配合大數據云平臺,更好地服務公用事業應用。
此外,在2023年初,Semtech攜手上海復旦微電子推出了MCU+SX126x參考設計,為儀表儀器、消防安防、環境檢測等應用領域的客戶提供更具性價比的解決方案。
發布以來,已有很多客戶下載參考設計或要求評估板,并且數量在不斷增長。近期,Semtech也推出了FMS LoRa組網解決方案,針對煙感/消防、安防、大型園區和廠房等使用場景,提供輕量化、低成本的LoRa自組網參考設計。
(想要了解更多關于LoRa的應用案例,還請訪問:https://bit.ly/3MlZCKV)
智次方:很豐富的展示,目前Semtech是否在拓展新的應用場景,一些非典型的應用?
黃旭東:我們有注意到客戶在自發地應用LoRa到一些非典型IoT領域,比如使用LoRa(包括Sub 1G 和2.4G LoRa)來傳輸語音和圖片;或者客戶在設計、使用自己的LoRa組網協議。
智次方:“注意到”只是第一步,然后呢?
黃旭東:為了更好地支持客戶,Semtech在今年第一季度發布了FMS LoRa組網解決方案;我們也會陸續發布一些針對特定應用比如語音、圖片等的參考設計,以更好地支持客戶。正如前面提到的,我們在今年第一季度也發布了LoRa+復旦微MCU的參考設計。
智次方:能否透露下LoRa在中國未來重點發力的方向?
黃旭東:在應用層面,未來在中國市場,LoRa在資產追蹤領域的市場規模還將持續擴大。
此外,基于LoRa的設備具有覆蓋距離廣、功耗低、穿透能力強、易部署等優勢,能夠支持客戶用低成本的方式部署環境監測解決方案。
基于LoRa的方案能夠及時監測和報告溫度、壓力、污染水平和其他環境變量,檢測火災和處理告警,幫助提高管理效率,并優化能耗。
關于物聯網產業
智次方:物聯網行業今年可以用「跌宕」形容,面對新形勢和新變化,Semtech有什么動作?
黃旭東: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促進了蜂窩物聯網技術在一些領域的應用。隨著疫情的好轉和基本消失,這些需求就變得很少了。
另外,由于國際政治環境日益復雜化,經濟全球化和國內經濟發展本身也受到了一定影響,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需求的減少。物聯網的需求和發展是和國內外經濟形勢休戚相關的。
智次方:是的,這對LoRa在國內需求量有影響么?
黃旭東:即使這樣,相比去年來說,今年LoRa在國內的需求從目前來看還是樂觀的。
對于芯片供應商來說,我們還是要做好本職工作,那就是從成本、性能、設計簡單性等方面更好地支持客戶,使LoRa能滿足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提高產品競爭力。
智次方:行業里有人在提萬物互聯,也有人說萬物智聯,作為行業老兵,你覺得哪個更貼切?
黃旭東:通信技術的出現和發展往往走在了具體應用的前面,物聯網也不例外,所以LoRa和蜂窩物聯網技術本身也刺激了物聯網產業的發展。
當然,物聯網的發展也離不開傳感器、邊緣計算、人工智能以及數據中心等技術的發展。當前物聯網產業整體還是處在成長階段。我覺得“萬物智聯”更合適些。
智次方:在你眼中,當下產業發展步調是否符合預期?
黃旭東:這幾年很多突發事件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物聯網的發展,結果就導致了和預期的一些差異。
物聯網的發展離不開任何關鍵一環,比如通信技術、傳感器技術、行業專業知識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經濟效益分析以及工程實施等等。
智次方:單說應用落地方面,有哪些關鍵點?這可能是大家最關心的。
黃旭東:我認為推動應用落地的關鍵是:
(1)怎樣找到剛需應用或者真正有價值的應用以提高最終客戶的經濟效益;
(2)怎樣保證利益在生態各環節之間的合理分配;
(3)怎樣保證生態各環節可持續健康發展;
(4)集成商(包括工程商)的產品與最終客戶需求之間的匹配,等等。這個需要很多部門和生態環節參與才能逐步解決和發展的。
智次方:您認為物聯網探討多年的“碎片化”問題解決了嗎?Semtech為此做了什么?
黃旭東:物聯網存在著前期應用“碎片化”和后期某些應用相對集中的特點,或者說存在著在某些應用上一個轉化的過程,并不存在一個絕對“碎片化”的情況。
只要物聯網發展,這種情況就會一直存在。作為物聯網領域一環的積極參與者,Semtech會繼續做好本職工作,為客戶提供性能更好、成本更低、功能更完善的產品。
智次方:作為經驗豐富的物聯網從業者,想請您對物產業發展做個研判——接下來未來行業發展會遇到的什么機遇?可能踩到哪些坑?
黃旭東:物聯網發展還是要緊跟政策和投資熱點,或者找到更多的剛需應用。
現在“內卷”以及過度競爭是一個普遍的問題,這種現象不僅僅存在于物聯網領域。過度競爭對產業健康發展是有些不利的,會導致某些環節的壟斷性或者積極性降低而出現斷裂風險。
希望行業生態可以緊跟政策、投資熱點和剛需應用,采用多種技術和措施規避風險,以實現持續可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