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a
物聯網智庫 原創
長久以來,隨著消費市場結構升級,用戶教育初步完成,加之前裝市場發展提速,智能家居應用呈現出“泛人群化”的趨勢,市場空間也隨之持續增長。
Statista日前發布的《2018-2027年全球智能家居行業收入》顯示,預計2023年至2027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收入將持續增長,在連續第四年增長后,預計2027年收入將達到222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234億元),并創下新的峰值。
2018—2027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收入,單位:百萬美元
伴隨市場規模的擴大,隨之而來的將是消費者對于智能化的期許走向高位,對智能化場景的需求也更加明確。而在全場景、無感化的智能服務背后,終端的互聯互通將是難以跨越的一道“坎”。
眾所周知,隨著智能家居的規模化發展,生態壁壘的限制性日益凸顯,互聯互通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行業共識,這也是為何「Matter」一經提出便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
對于消費者而言,基于Matter,可以讓來自不同品牌的智能音箱、門窗傳感器、智能插座、燈具等設備更加順暢地交互。對于開發者而言,基于Matter可以更低成本地進行設備開發,關注產品本身,而非生態或協議的抉擇。
2022年10月,CSA連接標準聯盟及其成員正式發布Matter 1.0標準,這一里程碑性的重要進展也拉響了智能家居互聯互通“攻堅戰”的號角,但這顯然并不是幾家科技大廠或智能家居龍頭企業就能完成的變革,需要產業鏈共同參與,甚至可以將Matter推向整個物聯網行業,解決困擾許久的碎片化頑疾。
那么,Matter到底是如何推動互聯互通?企業又該如何參與其中呢?
打破生態壁壘,Matter如何實現互聯互通?
有別于智能手機系統的安卓與iOS雙雄鼎立局面,智能家居市場可謂是熱鬧非凡、派系林立。從科技巨頭到互聯網大廠、再到智能家居廠商以及家電廠商,均分別建立了一套自有平臺,功能之豐富、體驗之順滑的確都能夠為消費者帶來良好的智能化服務。
然而,這種百花齊放的發展局面也催生了嚴重的生態壁壘,導致來自于不同廠家的終端設備基本無法通過同一個中央控制系統進行統一的控制與管理。
而消費者如果在選購智能終端產品時“跳出圈”,則需要為不同品牌的智能產品都配備相應的APP才能實現聯網控制。
屬于單個廠商自有的“生態圈”在圈住消費者的同時也阻礙了更多智能場景的聯動,同時也使得水暖電等專業設備的數據無法便捷高效地共享到智能家居系統中。
例如,凈水系統的數據是否能夠與其他終端互聯,在監測到需要更換濾芯或出現故障時通過PAD、智慧屏、智能音箱等設備及時反饋給消費者;空調系統配備的溫濕度傳感器是否能夠與空氣凈化器互聯,在達到設定數值后同步開啟空調與凈化器……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
過去,互聯互通更多的是停留在用戶單方面的需求上,平臺、廠商在高壓競爭環境下疲于“跑馬圈地”,導致產品同質化嚴重,而且仍然停留在功能實現層面,給用戶乃至智能家居行業都帶來了極大的資源浪費。
如今,在全屋智能大趨勢下,互聯互通勢在必行,這也是為何Matter的推進能夠得到各大廠商支持的原因。
那么Matter是如何發揮作用實現設備之間互聯互通的呢?
首先要明確的是,Matter是工作于應用層的標準,并不會取代、打壓現有的智能家居通信協議。其理念是將各協議集中在一個共享的保護傘下,通過規范來利用每種通信協議的優勢,其第一波支持的協議分別是以太網、Wi-Fi、低功耗藍牙和Thread。
換言之,Matter處于所有通信協議之上。工作方式為——設備通過藍牙加入到Matter網絡中,通過Wi-Fi組成星型網絡(或Thread組成Mesh網絡)實現互聯,還能通過網橋連接到其他協議的設備。
對于消費者而言,互聯互通標準的落地推廣意味著其無需再以“下整盤棋”的思路裝扮家中的智能應用,也不用再去費心研究產品的網關適配,可以更加輕松的選擇智能終端。
而對于廠商而言,當應用層的互聯互通成為可能,圍繞全屋智能、全場景智能的更多玩法也被激發,同樣地,這也意味著競爭升維。
在互聯互通的全新競爭環境下,廠商一方面需要更加注重智能服務與內容服務,另一方面也需要在Matter快速推進的過程中、在繁雜的終端品類中搶占先機。
而所謂的“先機”對于廠商而言,在快的同時更加要穩——縮短Matter設備上市周期,保障互聯互通互操作平穩、順滑地進行。
基于上述市場需求,作為全球物聯網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移遠通信近日推出了一站式Matter解決方案。
當人們關注其在連接層帶來了哪些保障時,移遠通信已經將其對于Matter的布局擴大到了認證與生產等不同層面,為廠商的“先機”打好了通路。
移遠通信Matter解決方案,不止是做好連接
雖然人們在提及Matter時都忘不了加一句“蘋果、谷歌、亞馬遜等科技巨頭牽頭”,但“革新”顯然并不是幾家巨頭就能夠完成的,其中所涉及的協議兼容、物模型定義、設備互操作適配等復雜環節,需要從芯片、模組到平臺再到終端設備等多個產業鏈節點共同參與。首先是連接。互聯互通意味著系統中會出現多設備共享連接的情況,加之設備連接量大、品牌跨度大,對于連接穩定性以及跨品牌操作的時延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對于移遠通信的Matter解決方案而言,連接可以說是基本盤。圍繞照明、電工領域,移遠通信目前已經推出了多款支持Matter協議的Wi-Fi模組,包括FCM100D、FLM040D、FLM140D、FLM240D等多系列產品,模組的基本功能就是保障連接的穩定性。同時,移遠通信的物聯網模組還支持多種開發模式,例如代碼免開發模式,支持使用標準窗口協議做MCU的通用對接方式,可以提供內嵌智能化模組的開發板等。
其次是認證。
毫無疑問,產品認證是萬物互聯世界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關卡,必須嚴格把關,才能確保入場的產品都是開放的、安全的、可信的。但對于廠商而言,開發和認證的時間過長、成本過高也是影響產品上市的重要因素。移遠通信提供了Matter DAC區塊鏈證書管理平臺、Matter品類證書轉讓服務,客戶可根據自身產品的應用場景與市場需求,選擇不同的服務,不僅可以減少客戶進行Matter軟硬件認證投入的工作量,避免因流程不熟悉等原因造成的額外成本負擔;還可提供更安全的證書管理能力,幫助廠商更快地推進Matter設備量產。此外值得一提的是,Matter設備需要通過掃碼或手動輸入配網短碼進行配網,但不同設備需分配不同的二維碼,不可混用,而這對于廠商的工藝能力無疑是巨大的挑戰,同時也會增加相應的生產成本。對此,移遠通信可以在生產環節為客戶提供成熟的生產服務,如二維碼鐳雕方案、貼碼方案等,從IoT平臺直接獲取二維碼數據,保證鐳雕碼的唯一性,且支持客戶定制化,實現功能自動化測試、設備老化測試等一系列工作。
結語
對于消費者而言,Matter所描繪的大一統時代美好且值得等待,但對于行業而言,Matter是一件需要產業鏈共同參與的“事兒”。從連接到平臺再到終端產品,互聯互通需要突破重重關卡,其難度可想而知,加之互聯互通背后所牽扯到的設備安全、企業差異化競爭等一系列挑戰也同樣需要時間去探索、磨合。但可以預見的是,隨著Matter的持續迭代,以及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其中,在模組、認證、產品等不同方面共同發力,萬物互聯的烏托邦將不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