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詹士 文靜物聯網智庫 整理發布
大規模取代華為!
這是沃達豐近期官宣的信息——
據稱,該公司已經正式在英國2500個站點規模化部署Open RAN (O-RAN) 設備,以替代這些移動站點的華為技術。
沃達豐進一步表示,該計劃采用分階段交付方式,最終將在當地部門規定時間內,從無線接入網絡(RAN)中刪除所有高風險供應商(HRV)技術。
對此,英國科學、創新和技術部媒體和數據國務大臣,約翰·惠廷代爾,表示——
英國政府決心,通過保護未來數字經濟中的關鍵技術,促進供應鏈內的競爭和發展,加強關鍵網絡基礎設施的安全性和彈性。
但華為一再表示,其設備不會對國家安全構成任何風險。雖然近期發布的mate 60系列大火,銷量也是一再被看漲,但在海外運營商業務上,仍面臨諸多麻煩。
來看看具體細節。
移除華為風波
英國政府是在2020年的9月宣布計劃移除華為設備的,當時即引發一片關注和爭議。這一決定的背景可以追溯到美國政府對華為的制裁。
美國政府在2020年5月就O-RAN領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減少對華為的依賴。
英國政府受到了美國政府的影響,決定禁止當地運營商網絡使用包括中興通訊在內的國產運營商,尤其是華為的設備。英國政府通過國家網絡安全中心(NCSC)的技術安全分析得出結論,認為由于美國的制裁,華為產品的安全性無法再得到充分管理和保障。
早在在2020年1月份,英國網絡安全中心就將華為歸列為HRV。
HRV全稱是High Risk Vendors,中文為“高風險供應商”,是指那些對國家安全構成更大風險的供應商,核定標準包括供應商在英國網絡中的戰略地位和規模、供應商的工程實踐和網絡安全控制的質量和透明度等。
為此,英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要求立即禁止在5G網絡中安裝新的華為設備、將華為設備從5G網絡中移除、限制華為在全光纖接入網絡的份額等。
這些措施的目標是確保電信基礎設施的安全性和彈性,以保護國家安全和網絡穩定性。
毫不意外,該決定一開始就充滿爭議。
華為一直強調其設備的安全性,堅稱其設備不會對國家安全構成任何威脅。
此外,一些英國運營商表示,移除華為設備將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可能導致網絡服務中斷,并帶來顯著的成本和技術挑戰。因此,他們申請延期完成這一任務。
考慮到爭議,英國政府最終決定延長時間,要求在2027年底之前完成移除。
英國方面稱,華為是目前唯一一家擁有定制風險緩解策略的HRV。
英國政府強調,這一決定不會影響其數字基礎設施推出目標,同時重申了對電信網絡的重要性。這一決定也得到了國家網絡安全中心等部門的支持和技術安全分析。
雖然對于一些運營商來說,移除華為設備可能會帶來挑戰,但政府認為這是為了確保通信網絡的長期安全性和彈性所必需的措施,是在安全和穩定之間尋求平衡的結果。
至于此次涉及的技術,Open RAN,全稱為Open Radio Access Network,也被稱作O-RAN,近些年也成為站隊代名詞。
眾所周知,隨著通信技術發展,網絡復雜度增高,核心網、承載網、接入網都在往解耦化邁進。這當中,接入網的解耦化難度更高,涉及天線、射頻、基帶處理等復雜功能改造。
O-RAN技術崛起是在2019年前后,當時各家運營商及通信廠商共同推進,成立O-RAN聯盟推進其發展,使得接入網更開放、靈活、智能。
看似美好,但對比之前的傳統接入網,O-RAN并非沒有缺點。具體表現如下:
一方面,能耗高,對于芯片來說,通用性越強,功耗越高,在接入網中,由于5G本身大帶寬、多天線、低時延特點,差距可達10倍甚至20倍。
另一方面,O-RAN強調白盒化,其生態內硬件可靠性也更低,進而可能導致日常維護責任劃分問題,在其背后,是運營商營運成本的大幅度增長。
正因上述問題,并不是所有人對O-RAN看好,華為對此就持觀望態度。事實也證明,O-RAN近些年發展陷入瓶頸,
就在前兩天,行業媒體lightreading就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寒冬籠罩O-RAN新玩家》,直接指出,Winter is coming。
該內容提及,盡管運營商們聲稱對該技術感興趣,但事實上,RAN市場正面臨庫存調整和預算削減,最直接受影響的是 Mavenir 以及日本樂天集團旗下的Rakuten Symphony。其中,Mavenir2023年前六個月的市場份額對比2022年同期,減少至少一半。
那么為什么Open RAN還如此被看重?
背后不免有一些非技術因素。
由于近些年全球環境風云變幻,一些國家希望依靠Open RAN抑制華為等廠商快速崛起,提升自身5G乃至6G時代的競爭力。
之前智次方?物聯網智庫也提及——
早在2019年8月,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曾撰文《美國:4大策略、引領6G》,公開表示美國政策制定者應該支持Open RAN實現硬件白盒化、軟件開源化。此后,美國還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文件及政策——
其目的,用互聯網黑話可總結為:
以Open RAN為抓手,形成本土優勢技術閉環,構建去東方化生態,在未來形成所謂的「安全可靠」的通信網絡。
與之類似,英國也緊隨其后,2022年初,沃達豐在英國的小城巴斯,啟用首個 5G Open RAN 站點。對比之前,此番官宣,更側重于規模化、大批量地開啟部署。
沃達豐強調,經其測試,關鍵性能指標 (KPI) 表明,OpenRAN 在大多數領域的性能都超過了傳統設備,包括 4G 和 5G 呼叫成功率,以及跨多個頻譜頻率的下載和上傳速度。
沃達豐還稱,現在能夠開始從網絡中刪除高風險供應技術,而不會影響客戶體驗。面向地區為威爾士及英格蘭西南部。
為其提供技術支持的合作方列舉如下:
三星:負責4G/5G無線接入,包括64T64R大規模有源天線陣,以及軟件平臺;
英特爾:通用處理器(GPP)、加速硬件和網絡接口卡。
Dell Technologies:提供 PowerEdge服務器,針對基于云的OpenRAN 工作負載;
是德科技:測試服務,采用Keysight Nemo射頻網絡解決方案,測試O-RAN端到端實時網絡性能;
凱捷:測試伙伴;
Wind River:云網絡平臺。
中國廠商在更多國家遭遇禁令
除美國英國外,加拿大、德國也在考慮棄用華為等供應商設備,其中不止華為,也包括中興。
加拿大基于安全考慮,禁止了華為和中興通訊的設備在其5G網絡中的使用。
這一決定經過了獨立安全審查和盟國協商后才做出。根據加拿大政府的計劃,運營商必須在2024年6月之前拆除其5G設備,而使用這兩家供應商提供的4G設備的公司則必須在2027年底之前將其移除。
在歐洲,德國也在考慮類似的措施,計劃禁止電信運營商在其5G網絡中,使用華為和中興通訊的某些組件,甚至可能要求對已經內置這些組件的網絡,進行拆除和更換。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上述禁令的反對者中,德國相關從業者發聲尤為強烈。
就在今年8月,德國鐵路公司稱,如果德國必須禁止使用中國設備以制裁華為,那么公司將損失4億歐元。
此外,有媒體還曝出,德國電信老板也準備反抗歐盟并堅持與華為合作。
德國電信在最近的一篇博客中提到了芬蘭諾基亞和日本富士通公司,認為除了這兩家以外還有更好的選擇,并且,否認了歐盟最近對其5G依賴華為的批評。有相關機構曾計算,如果德國電信完全移除華為設備,其代價將是約12億美金。
此前,物聯網智庫也曾提及,拋開政治因素,從市場角度看,Open RAN在技術、標準、商業模式等方面還無法向現有主流通信設備商發起挑戰。
這么看來,O-RAN技術還有很長一段路需要發展,而這回英國執意落地,所產生的后果,恐怕要在未來才能顯現。
讓技術歸于技術,有時,的確是一件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