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路多 文靜
物聯網智庫 整理發布
研究機構統計,當今全球共有約151.4億臺物聯網設備,預測到2030年,這個體量將翻一番,達到249.2億臺。如此大規模的產品生態,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工作方式,也不斷進行自身的變革。荒野實驗室探討了10大令人興奮的物聯網趨勢,并分別列舉了國際上的典型代表。
又是十大趨勢盤點?這次不一樣,今天我們來梳理一下中國企業是否已經發現了這些趨勢和機遇,誰已起航,誰將靠岸。
不啰嗦,先說趨勢:
用于制造業的室內車輛
先進的監控網絡
醫療保健和遠程患者監護
物聯網支持的精細農業
可視化動態供應鏈
自動化控制系統
智能電網
空氣質量、環境監控
自助付款通道
客/貨運自動駕駛
在這些趨勢當中,有些已經是行業共識,一片紅海,有些還處在機遇期。我們對其進行了分類。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盤點“十大趨勢”中的中國參與者。
1.用于制造的自動室內車輛 (AIV)
自動室內車輛能夠完全自行安全地在生產車間當中行駛,完成制造任務。需要說明的是,自動室內車輛(AIV)和自主移動機器人(AMR)并無本質區別。這里不做區分。
典型的案例就是特斯拉超級工廠中的自動室內車輛。這類車輛可以在工作站直接傳輸材料,并通過先進算法進行導航,這些機器人甚至可以自動充電。特斯拉通過收購德國自動化平臺Grohmann Engineering實現能力提升,開發先進物聯網。
在國內的研究當中,往往將需要定制軌道和路線的自動導引車(AGV)和自主移動機器人(AMR)共同研究,這里進行區分,僅針對AMR進行討論。
據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GII)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2年中國市場工業AMR銷量由380臺猛增至17972臺,市場規模從0.98億元提高至24.01億元,年均復合增速超過70%。AMR以其自主導航的能力受到了制造、倉儲和物流等行業的廣泛關注。
靈動科技
靈動科技是一家視覺導航移動機器人(AMR)企業,以“感知+決策+控制”三大智能化能力獲得了柔性、 視覺、跨場景、全流程的優勢,其解決方案在超過 220 個現場中成功部署 3000 多臺移動機器人,通過20臺AMR 服務了順豐400家門店的分揀工作,人力節省43%,效率提升200%。目前已成為三代及以上移動機器人領域出貨量最大、覆蓋行業最多、落地場景最廣的企業。
2. 先進的監控網絡
先進的監控網絡能夠為城市交通、氣象和空氣狀況的監控提供支持,幫助城市管理者進行合理規劃,提升城市運作效率。通過智能系統和相應的傳感器、數據中心等配合,形成一系列定制化的解決方案。
新加坡全面覆蓋的監控和傳感器,能夠有效檢測交通、天氣和空氣質量,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此外,SFpark計劃(針對戶外停車的智能停車計時器),可以根據每天不同時段進行價格調節,幫助緩解交通擁堵的狀況。
作為國內視頻監控的前兩位,海康威視和大華在先進監控領域也有自己先進監控網絡解決方案,通過AI賦能,這些視頻產品能夠提供更加靈活和多樣的支持。
海康威視
海康威視在國內外安防攝像頭領域占有相當高的比例。根據Omdia 數據顯示,全球安防市場當中,海康威視連續多年蟬聯視頻監控行業全球第一。海康推出的高空拋物智能檢測攝像機+拋物專用NVR,配合平臺,精準記錄每條拋物事件,便于公安/物業快速檢索,定位拋物人員,處置拋物事件。圍繞“改善交通秩序,緩解交通擁堵,預防交通事故,提升交通安全,方便交通出行”的核心理念,提供了從攝像頭、補光到交通疏導系統的整套解決方案。此外,針對安全生產和森林消防,海康也有相應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大華
大華公司基于Dahua Think#戰略,聚焦城市和企業兩大核心業務,堅定AloT、物聯數智平臺兩大技術戰略。針對城市和交通治理,大華也提出了包括電動車違法、違法鳴笛、闖紅燈預警等提出了一系列交通解決方案。在智慧城市、智慧機場、智慧鐵路等也針對客流情況和重點人群進行感知、預警和分析,提升運營效率。
3.醫療保健和遠程患者監控
疫情給人們的工作方式帶來了改變,也加速了醫療保健格局,遠程患者檢測(RPM)領域開始加速。通過利用物聯網遠程監控患者健康情況,能夠提供相當多的醫療建議,穩定急診就診次數,緩解醫療保健系統的負擔。Apple Watch等可穿戴設備提供了低成本的心率、血氧、血壓監測等服務,方便用戶進行自我健康管理。
當前,心率和血氧檢測已經成為包括華為、小米、OPPO、樂心等在內的多家企業穿戴設備(手環/手表)的標配,盡管如此,手環的檢測精度還是無法替代醫療器械,所以這里介紹國內做醫療器械起家的企業。后疫情時代發展遠程醫療健康檢測的代表是魚躍醫療和樂心醫療。
魚躍醫療
魚躍醫療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共建的“睡眠物聯網中心”,床旁的睡眠呼吸機可實現遠程聯動,保障醫生隨時隨地查看病人數據,構建了包含物聯網、床旁監護、遠程醫療、臨床數據輸出的全景體系。魚躍聚焦呼吸制氧、血糖檢測、消毒感控三大核心賽道。不僅僅建設國家級智能制造工廠、省級示范智能車間以提升產能,還建立了醫療器械物聯網IOT平臺,該平臺具備設備感知、互聯、標識能力和海量數據處理等多種能力。
樂心醫療
在手環領域提到的樂心,背后其實是樂心醫療。目前,樂心已有心電、血壓、血氧和心率檢測,并著手為健康 IoT領域多維度體征監測產品線增加血糖檢測布局,公司戰略聚焦醫療級遠程健康監測設備與服務,形成遠程健康管理領域生態閉環。
4. 物聯網支持的精準農業
物聯網對精細農業的賦能,包括通過傳感器檢測農作物、土壤情況、牲畜和倉儲設施,以及通過自動駕駛汽車、無人機和機器人提升效率。實現精細農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聯網拖拉機,通過傳感器、計算視覺和機器學習學習自動駕駛,協助進行精細農業發展。
精細農業也稱為精準農業、精確農業,是以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工程技術等一系列高新技術為基礎的面向大田作物生產的精細農作技術,已成為發達國家21世紀現代農業的重要生產形式。
我們并不熟悉的聯網拖拉機,國內企業博創聯動就已經涉獵;芯訊通則針對智慧農業需要,開發出一系列模組方便農田監控。
博創聯動
博創聯動的主打產品就是智能拖拉機,他能夠實現智能駕駛、精確計畝、自動深耕保持等等,提升作業效率。他們還提供了數字智能終端、智慧農業解決方案等等,將數字化賦能農業生產和管理當中。
芯訊通
智慧農業作為物聯網重點應用市場之一,也是很多模組廠商布局的重要領域。芯訊通基于其5G模組SIM8202G-M2與Frontier Connect合作了農田監測項目,在盧森堡推出了“室外農田IoT物聯網監測系統”。該系統使用了光學相機以及基于Linux的圖像控制器,可以為系統提供4K或更高分辨率的圖像和視頻,以及UVA、UVB、RS485/SD-12等傳感器,用來監測土壤和溫濕度等環境數據。
5. 可視化動態供應鏈
埃森哲發布了關于可視化供應鏈意義的報告中指出,可視化動態供應鏈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并將可視化分成了結構和動態領域,物聯網在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是因為它能夠通過提供可見性和可追溯性來增強供應鏈管理。
通過貨運、車輛和倉庫的傳感器,能夠進行實時跟蹤,優化倉庫管理,減少倉庫和貨運成本,提升整體運營效率。關于可視化供應鏈,縱行科技是國產企業當中一個典型的代表。
縱行科技
縱行科技沒有選擇已有技術,而是基于自主知識產權的低功耗物聯網通信基帶技術ZETA M-FSK,致力于構建LPWAN2.0“芯片-網絡-云平臺”泛在物聯生態,助力各行各業數智化轉型。目前已經在展館、鋼鐵、能源、水電等多個領域實現賦能降本增效和國產替代,同時為供應鏈物流提供“倉網+路網”的可視化基礎設施。
6. 自動化控制系統
通過智能電表、恒溫器和照明系統等物聯網產品的集成,為家庭、建筑和工業領域的內耗控制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隨著AI和數據分析的快速發展,慢慢從人類控制,變成了系統自動控制和優化,例如自動溫控裝置已經在酒店、物業等領域起到了減排和降低成本的作用。這可以說是物聯網賦能工業最常見的裝置。
國內幾家典型代表如下:
匯川技術
匯川技術被稱為工業自動化控制領域的“小華為”,國內每4臺電梯,其中就會有1臺使用匯川技術的控制器。據悉,目前的匯川技術主營業務范圍涵蓋了工業自動化、工業機器人以及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等多個熱門行業。從匯川技術此前發布的半年報數據來看,2021年上半年公司實現了82.47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長72.95%。通過低壓變頻器發家的匯川科技,經過不斷的技術積累以及在相關技術研發方面源源不斷的投入,目前已經在工業自動化領域打破ABB、西門子等歐美企業的鉗制,成功實現了國產化替代。
宇電
廈門宇電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同樣是是國產智能調節器和溫控器的領先企業,年產智能儀表160萬臺,并投資2億建廠,規劃儀表年產量800萬臺。公司今年研制的設備專用國產串級溫控器的已成功推出,填補了過去多年在這一領域的國內空白。同時,宇電還參與了多項相關領域國家標準的制定。
7. 智能電網
傳統電網已經難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要實現配電和用電的精細化管理,可再生能源的無縫集成、增強可持續性以及提高電網系統的可靠性,都離不開物聯網。其中涉及到的物聯網器件主要有電壓、溫度傳感器等。
智能電網建設將是中國電網未來十年發展的主要方向,國電南瑞、長園是國內兩家典型代表企業。
國電南瑞
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智能電網產業航母的旗艦。2022年,南京智能電網集群產業規模達到2680億元,其中國電南瑞就實現營業收入478億元,同比增長16.3%。公司還與上海坤道有著長期的合作關系。據悉,上海坤道是西門子的 Expert Partner 合作伙伴。國電南瑞在研發流程中實施引進了Simcenter Micred 測試設備,使用數字孿生技術開展測試工作,將設計開發時間節省了 80%,設計成本降低了近 50%。
長園
長園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工業與電力系統智能化數字化的研發、制造與服務。在”智能電網設備與能源互聯網技術服務“產業,長園集團擁有3000kV/300kJ沖擊電壓試驗系統、瑞士哈弗萊集團800kV/6A工頻諧振、±1400kV20mA 直流電壓發生器、 1400kV/10A 調感式工頻諧振等高壓試驗設備,具備各電壓等級產品的研發、試驗、生產及檢測能力。
8. 空氣質量和環境監測
由于氣候變化和全球野火增加,對于空氣質量的檢測成為大家關注的問題,引發了對于監測產品需求的增長。文中提到的Purple Air能夠提供空氣質量(PM2.5)檢測和控制質量地圖,其傳感器可以無縫連接到wifi網絡。使社區科學家能夠收集本地空氣質量數據并與公眾分享。在這個領域,漢威科技和四方光電可以拿出來聊一聊。
漢威科技
漢威科技集團創立于1998年,其氣體傳感器業務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75%,是傳感器行業細分市場的龍頭。截至2022年,漢威科技擁有7大傳感器系列、200多個品類、300+指標檢測。
四方光電
四方光電目前已經形成了包括光學、超聲波、MEMS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等原理的氣體傳感技術平臺,擁有140余項國內外專利。公司表示,車載傳感器業務的確定性較高,預計今年出貨量約在300萬只。
9. 自助結賬 (SCO) 通道
線下商超使用智能貨架、標簽、照明系統和分析等物聯網支持工具來提升客戶體驗并簡化庫存管理,在提升運營效率的同時也提升了客戶滿意度。代表企業有建立了多家無人超市的Amazon Go,隨著物聯網技術的不斷演化和落地,自助結賬能夠帶來全新的無痕消費者體驗。
不過,這似乎并不是一個正面案例,亞馬遜2016年提出無人超市的概念,直到2018年才開了第一家店,差不多是5年前的今天,亞馬遜喊出了要在2021年開3000家Amazon Go無人零售店,不過到現在為止,只開了43家,其中有20家還在倫敦。今年3月,亞馬遜宣布要關掉紐約、舊金山和西雅圖的3家門店。
無人超市領域,國內可以說是“大火”過一陣,從阿里的“淘咖啡”、騰訊投資的“每日優鮮”,以及盒馬和京東等電商的涌入,掀起了一股“無人零售熱”,不過,這種熱潮很快被澆滅,除了近兩年來除了順豐的“豐e足食”獲得融資之外,無人零售仿佛已經被人遺忘。一方面,無人零售因為缺少“人情味”而被中老年人排斥,另一方面,對年輕人而言,去無人零售店對于“社恐”的年輕人而言,就意味著被監視,此外,用戶體驗、機器故障,生鮮品質等都可能帶來問題。如果商品外賣能夠送到家門口,為什么還要辛辛苦苦跑到周邊自己去買自己代替營業員統計商品呢?
所以,這條趨勢,大家可以忽略。
不過,對于RFID標簽以及未來實現更加高效統計與標記的產品,應該繼續保持關注。
10. 機器人出租車和自主運輸
物聯網與車輛和交通基礎設施的集成預示著一個變革時代的到來。支持物聯網的車輛之間以及與基礎設施之間的通信,從而改善交通流量,提高道路安全性并實現自動駕駛技術。這一進步有望重塑交通格局,提高效率和安全性。Cruise 和 Waymo 這兩家創新公司多年來都率先推出了各自版本的自動駕駛汽車技術。他們推出了出租車試點計劃,將于 2023 年向舊金山的消費者提供服務,并且最近宣布將該計劃擴展到美國各地的城市。
國內企業在自動駕駛領域也有眾多明星企業,這里選擇介紹的兩家企業都同時涉足了自動駕駛出行和自動駕駛卡車。
百度(及百度投資)
蘿卜快跑是百度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截至2023年9月,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蘿卜快跑累計訂單量330+萬。計劃至2023年底將蘿卜快跑自動駕駛出行服務,開放至30個城市,部署至少3000輛自動駕駛汽車,為3000萬用戶提供服務。關于無人卡車,百度與獅橋聯合打造了卡車新勢力 DeepWay,今年4月DeepWay宣布完成7.7億A+輪股權融資,截至2023年9月,DeepWay智能新能源重卡車輛訂單總量已超千臺。
小馬智行
小馬智行提供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自動駕駛卡車以及乘用車智能駕駛三大核心業務。2022年1月,小馬智行推出第六代L4自動駕駛軟硬件系統,在2023年投入國內一線城市,實現更大規模全無人Robotaxi布局;在自動駕駛卡車領域,提供了安全保障,百萬公里事故率比人類司機不及十分之一,同時節省司機成本至少40%,油耗節省10%。
總結
以上十大趨勢,有些已經成為企業的共識,有些已經成為風頭之后的理念,而數字化推進的步伐從來沒有減慢,未來物聯網將會是怎樣的?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