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張華 Ada
物聯網智庫 原創
酷夏已過,而申城的燥熱轉移到了工業領域。闊別三年,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于9月19日在上海開幕。
自1999年創辦以來,中國工博會已發展成為通過國際展覽業協會(UFI)認證、中國工業領域規模最大、功能最全、水平最高、影響力最強的展覽盛會之一。根據工博會官方數據,截至9月23日下午2點,到場專業觀眾20.5萬人次,較上屆同期增長6.89%,展商數量、展覽面積、觀展人次等均創歷史新高。
可以說,不管是企業還是觀眾都“憋足了勁”。
今年的工博會以“碳循新工業,數聚新經濟”為主題,設置了工業自動化展、工業互聯網展、機器人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展、科技創新展等展館。
從「碳」、「新」、「數」等關鍵詞其實已經可以初窺端倪,“雙碳”、創新、數字化升級等熱詞將成為今年工博會的重點之一。人人都在談綠色低碳,工業降碳都有哪些巧思?機器人扎堆登臺,看家本領有何亮點?
機器人——展示花哨,效率才是王道
今年工博會的機器人展以“讓智造更智慧”為主題,參展企業有256家,展品范圍涵蓋:工業機器人整機、適用于行業應用的整體解決方案、移動機器人及倉儲物流行業應用、核心部件、智能機器人等。美的、錢江、新松、ABB等廠商均帶來了相關的完整解決方案。
美的
美的可謂高規格參與本次工博會。
9月19日,美的集團攜旗下美的工業技術、樓宇科技、庫卡、安得智聯、美云智數五大業務單元共同亮相。美的集團副總裁兼CDO張小懿、美的集團副總裁兼樓宇科技事業部總裁管金偉、美的集團副總裁李國林、美云智數總裁金江、庫卡中國總經理許桂友、安德智聯首席產品官林泰恩、科陸電子首席戰略專家郭鴻等共同重磅發布了涵蓋綠色能源、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樓宇等在內的智慧工業解決方案,以及《數字美的智慧工業白皮書》。
其中,美的綠色能源解決方案,是為用戶提供綠色能源相關設備,以及提供虛擬電廠的解決方案。它能覆蓋能源供給-配置-消費-調控-管理全價值鏈。
美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是充分吸收美的集團“硬件、軟件、制造業知識”三位一體的創新優勢,全面整合生態伙伴的產品與服務,形成軟硬一體、端到端的整體解決方案。燈塔|數字工廠和黑燈車間就是美的向外輸出能力的兩大場景。
智慧物流對外輸出“1+3”供應鏈服務模型,“1”是指供應鏈覆蓋場景“全鏈路”,“3”是指三個解決方案“生產物流”、“一盤貨”、“送裝一體”,可為客戶提供從原料至成品的生產物流精益數字化變革,以及線上線下一盤貨、To
b/C一體化、倉干配一體化和送裝一體化服務。
智慧樓宇是美的用自有園區作為樣板和實踐,在傳統意義上發展多年的暖通、自控、電梯和數字化技術之外,基于iBUILDING樓宇數字化平臺,為園區/樓宇的不同客戶、如下不同場景提供的相應解決方案。
9月20-21日,美的旗下工業技術的高創傳動還舉行了系列產品發布會,帶來了包括伺服系統、驅動器、運動控制器以及創新首發的PLC、3D工業相機等五款新品,以及與藍格賽電氣進行了戰略合作簽約,雙方將聚焦PN線驅動器等產品與技術的研發,并在產品市場推廣方面進行深度合作。
另外,我們在現場采訪還獲悉,美的內部已有若干AIGC應用的探索,例如已將其接入內部通訊軟件,并正在探索將其融入到工業自動化中。
庫卡
長期關注機器人領域的讀者或許知道,庫卡在機器人領域已有超百年的歷史了,而今年也恰巧是其125周年慶。此前,庫卡已經推出了不同負載能力和工作范圍的多用途、多功能工業機器人機型,以及機器人外圍設備、軟件和控制系統等產品。
在2017年1月,美的集團以37億歐元完成了對庫卡94.55%股份的收購;2022年四季度,歷時6年半,美的完成庫卡的私有化。
在今年的工博會上,庫卡也作為數字美的的重要環節帶來了SCARA、多關節工業機器人、機器視覺、DELTA等領域的新產品。
其中,KR SCARA系列,KR DELTA,以及KR CYBERTECH nano ARC HW edition弧焊機器人均由中國團隊完成研發和制造,重點向一般工業、3C電子、包裝食品、智慧醫院、制造和倉儲物流等行業提供機器人解決方案。
據其介紹,位于順德的庫卡智能制造科技園于今年5月宣布正式全面建成投產,該園區除了庫卡自身使用需求外,還積極引入產業鏈上游供應商并完善產業鏈布局,已進駐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9家,覆蓋減速器、伺服電機、線束/線纜、PCBA以及鑄件機加工等機器人多個核心零部件,未來,園區的供應鏈配套將達到85%以上。
海康機器人
提及海康威視,大家最先想到的便是監控領域龍頭的定位,而且自身在機器視覺方面的積累恰恰也是海康機器人快速發展的抓手。而從其官網來看,海康機器人的主要業務為——機器視覺、移動機器人兩大板塊。
在工博會現場,海康機器人帶來了2D視覺、智能ID、3D視覺三大技術領域的產品。
其展出的高光譜SWIR工業相機采用銦鎵砷材質感光芯片,能在光譜范圍400-1700nm內連續響應,同時覆蓋可見光和短波紅外波段。相機分辨率達到130萬像素,是目前市面上短波紅外相機可達到的最高分辨率。
同時,相機搭配遠心鏡頭實時拍攝,通過紅外光源打光,可檢測硅基芯片的電路缺陷。廣泛適用于半導體、光伏、農業、印刷等行業的AOI設備。
而在其站臺上,還有一個高速旋轉的案例頗為引人關注——ID3000XM藥盒高速讀碼,出圖幀率可達120fps,結合深度學習算法,識讀效率高,能輕松應對高速運動讀碼場景,可廣泛應用于快消品包裝、煙草、鋰電、物流等高速讀碼場景。
軟體機器人
隨著機器人應用的日益規模化,人們的需求也更加明確,尤其是在更加具象的場景中,柔韌性高、適應性強的軟體機器人也開始“默默”上崗。
在今年的工博會上,作為國內首個突破軟體機器人產學研全鏈條關鍵技術的創新型科技集團公司,軟體機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示了其在智能倉儲、機器人+、康復醫療、半導體設備、機器視覺5個業務版塊的多套方案。
顧名思義,軟體機器人是可以模擬人手的柔軟抓夾來拿取產品。在工博會上,軟體機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示了手機貼膜解決方案、汽車燈罩/玻璃杯抓取移載解決方案,并現場演示了應用于復雜工序環境中的上下料及搬運過程。
其中,SRT手機貼膜展示方案通過采用“SFG柔性夾爪+VFC范德華力吸盤”的組合方式,可以重點解決工業場景中產品流程化的上下料難題;汽車燈罩/玻璃杯抓取移載解決方案以NBM靈巧氣囊模塊為核心,解決了企業生產過程中對異形工件抓取需符合高精度、低磨損、輕量化的要求。
工業自動化——綠色低碳是趨勢
位于5.1、6.1和6.2展館的工業自動化展,可謂一直都是工博會最受矚目的專業展之一。今年的工業自動化展繼續全面展示生產、過程自動化的最新技術和全面解決方案、電氣系統、工業IT與制造業信息化和微系統技術。
同時,綠色低碳也成為了業內熱議的焦點,多家企業都展示了相關的方案與產品。筆者重點參觀了施耐德、羅克韋爾、萬可和愛安特等幾家各具特色的廠商。
施耐德電氣
施耐德電氣今年以“數字化加速,邁向更可持續的未來工業”為主題參與展出,全方位展示其貫通企業設計、建造、運營與維護全生命周期的前沿技術與創新方案,并分享生態圈建設成果。
施耐德電氣展臺分為“混合工業”“離散工業”“流程工業”“未來工業”四個展區,其中,“未來工業”展區因與其參展主題貼合,引起了筆者的關注。在“未來工業”展區內,施耐德電氣展示了幫助各類組織有機結合自身主業戰略與碳中和愿景,保障碳中和落地,并通過數字化賦能綠色智能制造,推動工業加速邁向可持續發展未來的方案與案例。
“未來工業”展區占地最廣的是施耐德電氣全生命周期一體化運營區域,施耐德電氣與旗下AVEVA劍維軟件相融合,結合自身技術專長與行業經驗,基于工業數字孿生來充分實現工業自動化領域“軟硬兼施”的價值,展示AVEVA工業軟件全新升級所帶來的效率提升。
另一邊則是EcoStruxure開放自動化平臺食品飲料行業鮮奶生產解決方案展示區。通過IT/OT融合,EcoStruxure開放自動化平臺可以幫助企業高效獲取和分析生產數據,節省生產時間和成本,最終助力工業企業提升自動化效率、生產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9月19日下午,施耐德電氣還在展館旁邊的洲際酒店舉辦了報告和白皮書的發布會,并回答了媒體的提問。
一是施耐德電氣商業價值研究院與清華大學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聯合發布的《邁向以客戶為中心的一流供應鏈——精益、韌性、綠色、數字化》洞察報告。
報告認為,在當下不確定性時代,供應鏈面臨四大挑戰:外部運營風險劇增、內部管理效率亟待提升、生態圈協同難度加大、綠色轉型迫在眉睫。
報告提出了打造“以客戶為中心”的,具備精益、韌性、綠色和數字化特性的一流供應鏈,是應對挑戰的有力舉措。總的而言,是以精益為基礎,以韌性為保障,以數字化為工具,打造綠色高效供應鏈。精益方面引入施耐德電氣績效管理體系SPS,韌性方面圍繞“短鏈+生態”打造展開,綠色方面積極打造端到端綠色價值鏈,數字化方面基于打造世界級“燈塔工廠”的實踐經驗進行對外賦能。
二是施耐德電氣還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了《5G+PLC深度融合解決方案白皮書》。
白皮書總結和提供了5G+PLC應用的典型系統架構,以及5G+PLC南向組網架構,并展示了5G+PLC的應用案例及其出色應用成效。
可以說,施耐德電氣和美的集團,不僅展示了自身的先進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還分享了各自對行業發展的洞見,提供了視覺和思想的盛宴。
羅克韋爾自動化
同樣是行業老兵,羅克韋爾也在本屆工博會上帶來了綠色低碳方面的解決方案——Rockii Net-Zero 凈零解決方案。其包含了碳評估、碳減排、碳抵消和碳認證輔導四大方向,可實現端到端的碳追蹤能力,覆蓋產品研發、工藝設計、生產制造、工業物聯網(IIoT)碳追蹤和供應鏈迭代。
有意思的是,羅克韋爾自動化在展會現場以實體模型配合線上展廳,更加具象地展示了從智慧生產到智慧生活的應用,其中包含了高端樓宇、生物制藥、智慧水務、綠色出行以及食品飲料等多種分區的智慧產業園。
此外,5G與工廠的結合早已開始落地,羅克韋爾自動化也推出了5G全連接工廠數字化解決方案,并在去年便與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聯合發布“5G+工業確定性網絡”前沿測試成果,為其助力燈塔工廠建設鋪就了基礎。
臺達
同樣地,臺達也在工博會上也是把低碳當作了重頭戲,展示了“零碳工廠全攻略”。
此前,臺達吳江五廠獲得了“五星零碳工廠”認證,其中運用的低碳制造、智慧照明、能碳管理平臺、新能源及儲能系統等方案也在工博會現場重點展示。
其中,在智慧樓宇方面,臺達3D零碳數字管理平臺,通過虛擬仿真、數字李生和人工智能等數字化實現了建筑設備的可視化管理。
愛安特
愛安特是一家服務于工廠進行自動化零部件一站式采購的平臺。可以看作是面向工業中,自動化零部件這一垂直領域的“京東”。一方面,自身研發設計眾多標準化的自動化零部件供廠家選購,另一方面,也引入國內領先的第三方供應商,一站式滿足工廠的自動化零部件采購需求。
平臺不但能滿足客戶的標準化零部件需求,還能進行定制,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筆者通過與愛安特現場人員溝通獲悉,目前平臺發展迅速,已是國內該垂直領域的TOP3平臺。
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空天地技術應用加速落地
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展位于5.2展廳。該展以“聚焦數字化轉型 · 共建產業新生態”為主題。筆者全面走訪該展廳后,衛星激光通信、工業AR、數字化供應鏈等給筆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穹窿科技
上海穹窿科技有限公司是給筆者留下較深印象的一家企業。公司介紹顯示,其專注于新一代可商用化激光通信技術,致力于激光通信產品的低功耗、小型化及快速量產,主要產品矩陣覆蓋了高速處理機、激光通信終端以及地面光學收發系統。
傳統衛星通信頻譜資源有限,為更好地滿足激增的數據傳輸需求,國內外近年開始發展衛星激光通信技術。2021年,美國太空發展局發射4顆“下一代太空體系架構”關鍵技術驗證衛星,驗證星間及衛星與無人機之間的激光通信技術。業界有觀點認為,衛星激光通信技術已成為構建天基信息網絡的重要技術途徑,其發展值得持續關注。
激光通信原主要應用于軍事領域(如下圖),目前,在民用領域已經在礦山、應急、園區等場景有應用,其前景和潛力正逐步顯現。
中國航天科工
中國航天科工基于自身在衛星通信等領域的優勢,帶來智能交通、智慧農業、智慧環保、智慧應急等一眾空間信息應用解決方案進行展出。
同時,中國航天科工也帶來了星間激光通信載荷產品,速率最高已可達10Gbps,采用一體模塊化總體設計,實現通信、控制、光學、伺服等單元的高密度集成。
此外,中國航天科工還展示了自主研發的射頻收發芯片,已能實現6-100GHz低成本硅基相控陣芯片全系列覆蓋,在軍民融合多個場景已有應用。
中兵北斗應用研究院
中兵北斗應用研究院的北斗海洋核輻射態勢感知指控系統引起了筆者的注意。由于日本不負責任的擅排核污水,對海洋核輻射的監控需求勢必日益提升。據中兵北斗應用研究院介紹,基于北斗三號+高靈敏度、高精度海水核輻射監測探頭實時態勢感知與指控系統,將可以在線對無公網海域海水核輻射射線輻射情況進行態勢感知,應對核污水長期排海現狀下安全實時監測,設定閾值告警,快速指揮控制。
瑞歐威爾
瑞歐威爾是一家經營工業AR產品的公司,目前,公司產品被應用于工業生產和船舶航運等領域,用以進行遠程指導、智能巡檢、設備數據可視化、知識庫查閱和積累、安環管理等。目前,公司已與多家國企/央企合作,進行產品應用試點,待未來成熟后可望進一步推廣和拓增需求。
鑫方盛
鑫方盛是一家以供應鏈為基礎的一站式工業品服務平臺,其定位為工業品、辦公用品、員工福利等采購服務領域的“京東商城”。同時,公司自有倉儲中心和物流車隊。近年來,公司年營收已持續超百億元;全球服務企業超三十萬家,覆蓋一級大類行業45個,小類行業7000+,SKU在1000萬以上。不僅如此,在筆者看來,公司的倉儲物流資源能力強大,未來作為第三方物流商對外輸出倉儲物流服務亦未可知。
科技創新——招商引資、創新成果轉化“都挺拼”
科技創新展位于5.2和6.2展廳,設創新科技館展區、中國科學院展區、高校展區及高新技術成果展區四大板塊。筆者走訪了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和中國科學院展臺。感覺不僅企業在拼,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以及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創新成果轉化也都在拼。各家都展示了自己的特色和資源能力優勢。
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下轄上海市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通過績效評價方式支持集成電路、類腦芯片與片上智能系統、微技術、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機器人、智能新能源汽車等多個產業功能型平臺的運行發展。
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
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能基于InnoMatch全球供需對接平臺實現需求發布、成果發布和智能匹配。
中國科學院
中科院展臺展示了云翼工業互聯網平臺、云能源管控方案、礦山解決方案等,均來自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已對外提供服務多年。據現場的介紹,云翼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優勢在海量工業數據的實時采集、匯聚、分發、精準分析;能提供開放的工業APP開發環境;可基于可視化工業大數據分析建模技術填平大數據分析在工業應用的鴻溝,基于輕量化零編碼信息集成技術低成本快速解決異構系統互聯問題等。
結語
因為時間有限,筆者只逛了這四大展館,本文也只能展現工博會精彩的萬一。“雙碳”、創新、數字化升級等熱詞已成為今年工博會的重點。管中窺豹,數字化綠色化協同也將成為未來中國新型工業化發展的核心主線,是為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