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中國最鬧心的車主?大概非威馬司機們莫屬。
隨著前幾日「威馬破產」傳言刷爆全網,隨之而來的,是車主們發現座駕的車機系統、手機App顯示無法加載,處于暫停服務的狀態,此外,手機藍牙鑰匙也無法正常使用。
盡管威馬汽車官微對外表示,品牌并未申請破產,只是經上海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受理,處于預重整階段。但公司也承認,系統APP的確出現問題,影響用戶使用。盡管問題已修復,但對于用戶來說,負面影響已經發生,且可以預見的是,類似的困擾不會是唯一一次。
近些年,新能源+智能化雙輪驅動下,國產車正在迅速崛起,前些天亮相德國慕尼黑車展引得德國車企圍觀,更是在網上刷屏。另一面,國產車創業潮進入下半場,新品牌林立的賽道正面臨著殘酷的淘汰式競爭。
作為國產新勢力早年的引領者,威馬汽車本身有其價值,但問題在于:如何消除市場競爭淘汰對車主們的困擾?
對此,幾位物聯網老兵提出一條另辟蹊徑的解決方案:DePIN。
本文將試圖介紹,為什么DePIN技術能提供全新的解決思路,以及,基于區塊鏈的技術路線與汽車結合的前沿進展。我們認為,與產業的結合下,區塊鏈此前在大眾心中印象將得以改變,同時釋放真正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本文為智次方?物聯網智庫中國AIoT產業年會暨2024年智能產業前瞻洞察大典活動預熱專欄「智聯先知 一期一會」,我們還將對5G RedCap、衛星、大模型+工業、數綠融合、邊緣AI等趨勢及熱門技術進行訪談解讀。歡迎對上述話題感興趣的AIoT產業相關從業者指教交流,聯系方式:15210870661(同微信)。
本文是第一期內容,「DePIN重塑AIoT價值鏈」。
讓數據和控制權歸屬于用戶
長期關注物聯網智庫的讀者,想必已對DePIN并不陌生,此前,我們已經反復介紹過該技術。
其概念為去中心化物理基礎設施網絡(Decentralized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Networks),基于區塊鏈技術、激勵機制和網絡效應,構建一個參與者人人有份、共建系統、共享收益的體系。這當中,區塊鏈技術用于記錄參與者的貢獻,加以確權,在去中心化的體系中,使得人人享用合約規定好的相應權益。
回到此番威馬事件,當智能車依賴了中心化的主機廠運營,一旦其運轉出現問題,之于車主來說,便是直接性地“用車不能自理”。難怪網友猜測,此次問題源于——相關公司服務器停止維護,導致用戶使用出現困擾。
那么去中心化的DePIN為什么能解決?Arkreen創始人Leo Lin為我們解釋道,DePIN倡導共建網絡,假設很多車主和很多車聯網服務商一起維護智能汽車網絡,如有一個參與方突然單方面停止運營,本身不太會影響網絡中用戶的體驗和其他第三方使用。
至于具體落地路徑,萬向區塊鏈實驗室負責人杜宇給出兩條方案:
其一是聯盟鏈,以車主構成的委員會+主機廠+行業協會方式。車主們共同參與,構建一個類似于「小區業主委員會」的機構,加入智能車系統運營中。所需費用大家共同承擔,但相應的車機使用數據產生的價值,也理當歸屬于大家。這條路線更為可行。
其二是直接基于DePIN構建永續型車機服務,使用者向智能合約交手續費,然后獲取服務,同樣,各自使用的數據產生價值,也歸于本人。或許在未來,它有可能實現。
上述系統長期運營更為容易,因為本質上,其運行主體并非公司,而是大家共建的社群。其后端服務架構同樣是分布式、去中心化的,因而參與者也有相應獎勵,且參與者越多,構建起去中心化的規模化的系統,服務本身也越健壯。
“我們在想,某個品牌車主是不是能組成一個組織,共同做個DePIN項目,服務自己,繼而服務其他汽車品牌用戶”,杜宇暢想道。
上述設想并非遙不可及,事實上,DePIN結合智能車在國外已有落地。
DePIN+智能車已有項目運行
一個名為DIMO的項目,在業內被視為最前沿先鋒的DePIN+汽車結合范例。
其官網將自己的事業描述為:下一代“以人為本”的出行服務,通過將駕駛員及其數據與開發商、制造商連接起來,構建最大最有用的用戶自有設備IoT網絡。其業務,則從汽車開始。
具體來說,DIMO號召大家將用車數據提供給平臺,這些數據將產生相應的價值。比如,提供給保險公司作為車險設計參考,再比如提供給4S店及主機廠,作為優化供應鏈和庫存的參照。這些數據產生的收益,大部分都將歸屬于車主本人。相比下,目前多數用戶數據則歸屬于主機廠,就跟互聯網大廠邏輯一樣,這些用戶數據,撐起很多車企估值。
不止可以賺錢,參與DIMO后,APP也能提供遠程解鎖開啟車門/后備箱、汽車健康診斷、設置GPS隱私保護等等功能。
至于接入方式,DIMO官網稱,若汽車已有APP,如較為開放的特斯拉、豐田或FordPass,可以通過DIMO APP直接連接,無法直連的車型則需要購買硬件,以后裝方式從OBD端口獲取用戶數據。
據其官網顯示,目前DIMO已經接入了上萬輛汽車。
DIMO,或者說,DePIN+智能車的未來不止于此,Arkreen團隊此前就與戴姆勒進行過合作,其創始人Leo Lin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更為有趣的模式。
一個通過DePIN為每輛車指定區塊鏈錢包和汽車ID的模式,結合自動駕駛技術,車輛可以自行出門提供出行服務,賺取運費。這當中涉及了成本,這輛“打工車”需要跟充電樁機器人打交道,獲取能源,也需要跟收費站和停車場機器人打交道,支付相關費用,基于設備的區塊鏈錢包,成為機器人們交易的基礎共識。如此看來,自動駕駛車為主人賺錢,似乎并不遙遠。百度近些年宣傳的“汽車機器人”,若能結合DePIN,似乎更為可信些。值得一提的是,自動駕駛過程中又能產生數據,這些數據還能產生價值,對車主來說,又是一個“消費變投資”的新路子。
此外,新能源車本身也是一臺“行走的充電寶”,一臺分布式儲能設備,面對雙碳大勢而產生的電價波動,它也能協助進行波峰波谷調配,又是另一重經濟價值。
可以預見,上述身份認證體系理當是跨商業生態的,這當中包括了4S店生態、保險生態、汽車供應鏈生態、充電網絡生態,凡是能識別,便能進行價值交易。
聽起來非常美妙,那么,當前DePIN結合智能車的發展阻力是什么?
一方面來自部分主機廠。
畢竟各廠商費大力做起來的自有生態,所獲取的用戶數據成為向資本講故事的籌碼,若讓大家轉而走向互通,并拿出數據,短期并非易事。
但DePIN對于汽車主機廠實際并非對立關系。Leo Lin提出個人看法,他補充道,數字基礎設施的共用避免了大家高成本重復投入,且一旦打通,自己也能節約成本,避免浪費。尤其對于新興創業型車企,“永續型數字基建”更利于大家專注上層智能化服務,也避免了用戶對主機廠的經營問題影響用車的擔心。
此外,智能車結合DePIN也利于二手車殘值管理,一輛車的使用情況及價值透過技術手段進行確認,且不可更改,在整個社會層面,避免資源錯配和浪費。
另一方面,多數車主并未意識到——自己對數據及其產生價值擁有相應權益。
正如Web2時代,互聯網大廠們借由用戶數據將其估值一抬再抬,背后是APP用戶們將自己的數據交付出去,換取了免服務費刷視頻、買買買的便利。多數車主并未意識到,自己的用車數據,實際上在主機廠手里。這些數據幫助主機廠優化產品設計,調節庫存并為車險提供了參考。所產生的價值也并未支付車主本人分文。
采訪中,杜宇也提到了隱私問題。業內常說,智能車是四個輪子的手機,不難理解,其產生的隱私問題也可能更為嚴重。車是個人私密的空間之一,但其內部布滿人臉識別攝像頭、麥克風及各類傳感器,一輛車經常行駛的路徑,出入場合同樣很容易被記錄下來,造成泄露。理想情況下,我們個人的用車數據應該只有本人能查閱了解,且在本人同意或經由隱私保護處理前提下,提供給第三方并獲取收益。
基于此,DePIN與智能車的結合不僅提供車主理當擁有的數據價值權益,也保護了用戶隱私。當然,DePIN為核心的商業模式一旦成為現實并大面積鋪開,很多互聯網大廠估值邏輯恐怕要完全被顛覆了,正如Leo Lin的一個總結,Web2時代數據的控制權在平臺,Web3時代數據的控制權交還給了用戶。
讓區塊鏈更懂產業,讓產業更懂區塊鏈
回到開頭的問題,當我們在討論車企動蕩,車主面臨的困境時,我們在討論什么。
與其盯著一兩家老板跑路下周回國,不如將焦點放在——如何避免?
能看到,DePIN與智能車的結合,提供了一種可行方案。
且對于用戶,整套體系提供一種更可靠、可信、有保障的智能網聯產品基礎設施服務,不必擔心運營公司動蕩產生的問題。
另一方面,DePIN與物聯網設備的結合同樣避免了創業失敗造成的負面社會影響。或許在DePIN結合物聯網設備應用下,共享單車墳場便不會因為公司倒閉而出現,而是有一個社群將其運營起來。不過這個設想,還有賴于大眾和監管方面的推動。
2023年,可謂DePIN概念崛起之年。
在9月于上海舉辦的區塊鏈全球峰會上,一批DePIN項目脫穎而出被人們看到,DePIN+通信公司Heilium在美國推出了每月5美元,通話流量隨便用的套餐,引得LightReading、FierceWireless、TheVerge等各大科技電信媒體關注,且該公司還與德國電信等主流運營商開啟合作。
Leo Lin的arkreen團隊也在全球社區推廣Web3 驅動的數字基礎設施,希望自下而上共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數據基礎設施網絡。這是一個可持續性的Web3項目,通過技術和激勵機制,低成本高效率地聚合可信的能源數據,并將數據轉化為可再生能源證書,幫助更多個體或組織實現碳中和目標。對于實現國內光伏企業出海,也有參考價值。更多介紹,歡迎點擊了解之前的文章。
Leo Lin的arkreen團隊也在全球社區推廣Web3 驅動的數字基礎設施,希望自下而上共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數據基礎設施網絡。這是一個可持續性的Web3項目,通過技術和激勵機制,低成本高效率地聚合可信的能源數據,并將數據轉化為可再生能源證書,幫助更多個體或組織實現碳中和目標。對于實現國內光伏企業出海,也有參考價值。
作為該領域的主要推動機構,萬向區塊鏈實驗室也同HashKey Capital宣布聯合發起Web3.0 創新孵化平臺Future 3 Campus,DePIN是他們核心聚焦的賽道之一,他們將以上海、粵港澳大灣區、新加坡為主要孵化基地,輻射全球Web3.0生態。同時,Future 3 Campus將推出首期5000 萬美金的種子基金用于Web3.0 項目孵化,服務該領域的創新創業。
在訪談中能感受到,DePIN相比更早前的Web3路徑更關注服務實體,結合產業,其一手握著Web3,另一只手握住物聯網,相信能產生令人振奮的化學反應。
正如Leo Lin對自己所做事業的一句評價:
希望產業的人更Web3一點,讓Web3的人更產業一點。
值得一提的是,關于DePIN及Web3+AIoT,我們將在12月15日舉辦“中國AIoT產業年會暨2024年智能產業前瞻洞察大典”中邀請更多從業者現場進一步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