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中國AIoT產業年會暨2023年智能產業前瞻洞察大典在深圳隆重舉行。智次方研究院在本次大會上正式發布了全新升級版的《2024年中國AIoT產業全景圖譜報告》。
微信后臺上傳清晰度有限,可掃描以下智吱屋小程序碼,下載報告全文和清晰版圖譜
2022年8月,我國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數達到16.98億戶,較16.78億戶的移動電話用戶多出2000萬戶,我國正式進入“物超人”時代。我們認為,這也標志著智能物聯AIoT的發展正從1.0時代邁入2.0時代。
智能物聯AIoT 1.0是互聯互通時代,使此前沒有連接能力的“啞設備”接入物聯網。它全方位地革新了產業鏈、價值鏈運行模式,初步帶來場景化的智能化體驗,驅動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促進產業發展從價值鏈模式向價值網絡模式躍遷。
隨著大模型在2023年迎來爆發,極大提升了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對傳統行業的滲透融合和應用迭代速度,同時,5G-A即將商用,Web3、DePIN興起,“通感一體”“感智一體”“通感智一體”“通感值一體”相關解決方案、場景應用等探索取得重要進展。我們預判,智能物聯AIoT即將進入2.0時代,AIoT產業將從“端-邊-管-云-用”板塊界線相對比較明確的鏈式架構,升級迭代為“通感智值一體化”(即“通信、感知、智能、價值的一體化”)的網式融合新架構,產業將啟動新一輪的強勢增長。
在此背景下,智次方研究院基于對產業的深入研究,編制了《2024年中國AIoT產業全景圖譜報告》。這是我們連續第八年推出中國AIoT產業全景圖譜及報告。我們在此前深厚積累的基礎上,以全新的“通感智值一體化”架構對AIoT圖譜及報告進行了全面革新;深入總結了AIoT產業2023年的發展情況、前瞻展望了AIoT產業的未來態勢,以便更清晰地描繪“通感智值一體化”的脈絡走向和發展前景;同時,我們還對產業內的各細分領域進行了系統分析,展示了領域內優秀企業的概況,以期為業界提供參考和啟發。
“通感智值一體化”的核心特征,有兩個:
一是將傳感、通信和計算能力深度打通,在算網等基礎設施之上,通過軟件動態按需配置網絡功能,實現通信、計算、AI、感知、大數據和安全等能力的一體融合,實現XaaS(一切皆服務)。
二是結合價值分配和交易的相關技術與基礎設施,實現個體間的網絡連接、信息交換和資源調配從“中心化”向“分布式”演變,進而推動物理世界的眾多基礎設施通過全球社區中個體的大規模協作,“自下而上”地來建設,對當前由中心節點主導的“自上而下”建設的基礎設施,形成良好互補。
其中,具體而言,“通”是指通信,它涵蓋實現通信必備的兩大要素:網絡和終端零部件/集成器件等。
“感”是指感知,包括各種主動式和被動式的傳感器。
“智”的范圍較廣,包括智慧應用、智能終端、AI大模型,以及作為支撐底座的基礎設施,如邊緣計算、云平臺、云系統軟件等。
“值”是實現或者服務于“分配、交換、消費”,亦即實現“價值確認和利益落地”的相關技術與基礎設施。
“通感智值一體化”的成效,是實現多個功能之間的相互協作、資源共享,追求信息感知的分布性、智能控制的自適應性、系統整體的協調性,最終提高綜合應用和服務的智能化和價值化水平。
智次方研究院在系統分析和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對AIoT產業發展形成了新的洞察。
洞察1:智能物聯邁入2.0,“通感智值一體化”融合提速,產業將啟動新一輪強勢增長
“通感智值一體化”已有眾多領先實踐,為客戶提供了更為先進和高效的解決方案。相關應用和解決方案有望率先在道路/橋梁監測、通行引導、路況分析、低空管制、海域船只監測等交通相關領域迎來推廣普及;此外,在自動駕駛、自然資源、住建、農林牧漁、應急救災、水利、供應鏈、工業生產和智能合約執行等方面,其也有著廣泛的場景和機遇。
2022年,全球AIoT產業(企業級)市場規模在5.3萬億元以上,中國占比為23.5%;預計2023年將增長至接近5.9萬億元,增幅9.5%。受益于智能物聯發展的迭代升級和數字中國建設的推進,中國2023年AIoT產業的增速有望高達15%,將大幅領先全球市場,在全球的占比將提升至24.7%。
洞察2:蜂窩5G-A商用沖刺,RedCap將迎爆發式增長,無源物聯有望注入新增長動能
2023年,RedCap網、端、用均已具備成熟商用的基礎。短期內,產業數字化和治理智能化將率先實現RedCap規模商用,其在電力行業、工業行業、視頻監控等領域有望分別貢獻千萬級RedCap連接規模;在移動辦公、智慧海域等領域有望分別貢獻百萬級RedCap連接規模。中長期內,生活智慧化將是大規模上量的主力軍,帶動RedCap千萬級規模增長,車載及穿戴領域有望累計貢獻8000萬+ RedCap連接規模。
預計我國RedCap將于2024年迎來爆發,實現連接數超千萬,模組單價將伴隨連接數爆發而快速走低,價格有望在2024年底前降至100元左右;最早有望于2026年即實現連接數過億,2026年底前,模組單價有望低至60元/片。
無源物聯是支撐物聯網實現“千億級連接”的重要基礎?;?G-A基站連接價格低至幾角的無源物聯標簽,不僅能傳輸數據,還能支持倉儲物品的自動化盤點、農業養殖數據采集、物品定位等,一方面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實現資產的實時跟蹤、巡檢、防丟防盜等,更為符合經濟和社會效益。目前無源標簽每年消耗超300億個,未來有望達千億個。
洞察3:非蜂窩衛星互聯網將進入高速發展期,以太網和TSN成為固定物聯網顯著亮點
衛星互聯網已成為大國競爭的新高地,在軍民領域都有巨大的戰略價值和經濟價值,是新時代中國發展不能錯過的萬億產業大賽道。近年來,我國持續的政策支持和技術進步,為國內衛星互聯網產業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當前我國衛星互聯網發展已進入黃金期。
以太網保持高速增長,TSN得到國家支持,有望迎來爆發。近年來,在數據中心、超級計算中心、物聯網、車聯網等行業快速發展背景下,以太網交換設備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工業自動化在各行業的日益普及正在提高對TSN的需求。TSN日漸成為我國工業互聯網的重要支撐網絡技術,借助TSN打破智慧與機器的邊界,將推動傳統工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制造升級。工信部在2021年推出“時間敏感網絡(TSN)產業鏈名錄計劃”。目前已有5大類、18款TSN產品通過測試后加入名錄,我國TSN領域產業實力不斷增強,已初步具備產業鏈自主供給能力。
洞察4:生成式AI迎來爆發,大模型推動私有云及邊緣等算力基礎設施保持快速發展
在大模型、智能算力爆發,以及各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引領下,云計算和邊緣計算未來幾年將保持高速增長。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云計算未來的發展有可能更趨向“多云混合”策略,私有云、混合云的增速或迎來更多機遇。
洞察5:DePIN等價值分配技術和數據要素交易等服務漸成AIoT的重要基建和動力
DePIN、Web3等技術具備價值分配特性,正成為AIoT的重要基礎設施:通過代幣激勵,鼓勵個人和小企業共享資源,將原本中心化公司提供的基礎設施,分散給眾多用戶提供,將推動物理世界眾多基礎設施都有機會通過全球社區中個體的大規模協作,“自下而上”地來建設,并對當前由中心節點主導的“自上而下”建設的基礎設施,形成良好互補。
數據要素交易和碳交易等將為AIoT發展增添重要動力:數據要素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把數據作為新的重要生產要素,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數據不斷地流通、聚合、加工后,其價值將產生乘數效應;以創新方式把數據投入生產,將為經濟社會創造更大價值。近年來,數據要素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逐年提升。
洞察6:工業互聯網平臺面臨“技術能力突出”與“經濟性不明”背離,亟待優化運營思路
2023年,樹根互聯與朗坤智慧IPO折戟,引發業界對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盈利能力的憂慮。工業互聯網平臺不能僅考慮技術的新穎性、理論高度和創新突破,而是需要從經濟性的角度重新審視自身發展邏輯。
未來,工業互聯網平臺亟待優化運營思路、強化橫向擴展和復用能力,解決“訂單難拿、利潤難掙、賬款難收”等挑戰。一方面,需要轉變運營思路,協助客戶診斷自身問題和制定具體的數字化轉型路線,將工業互聯網平臺作為數字化轉型的載體,與工業自動化應用、產品與設備之間形成互相促進的一體化方案。另一方面,以長期經營思路,鍛長板、補短板,提升定制化開發能力,同時,持續強化共性能力沉淀,不斷擴大可復用的產品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