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承認與否,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正推動著一個全新的“大數據”時代到來。一句“數據是物聯網時代的原油”廣泛流傳于行業之間,已經成為共識。人們之所以將數據與原油相比,也是因為堅信數據可以像原油一樣,推動社會的進步和工業革命的到來。
不過,不同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物聯網時代的到來對數據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包括數據產生主體、數據的類型、數據的范式和體量等等,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無疑也對如何更加高效的利用數據提出了新的技術要求。
杭州映云科技有限公司(簡稱“EMQ”)是一家開源物聯網數據基礎設施軟件供應商,交付全球領先的開源 MQTT 消息服務器和流處理數據庫。截至目前 EMQ 已為全球 10000+ 企業用戶提供基于云原生+邊緣計算技術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核心產品 EMQ X 累積連接超過 1 億物聯網關鍵設備,服務企業數字化、實時化、智能化轉型。
EMQ在服務行業的過程中發現,一個能夠支持海量設備的低時延接入+實時分析的數據基礎設施在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至關重要。這是因為從移動互聯網時代演進到物聯網時代,數據已經發生了重大改變,具體來看包括:
數據主體發生變化,物聯網時代的數據不再單純的由人類行為產生,物聯網場景下大量的設備都成為了數據產生的主體;
數據體量無限增加,由于物聯網場景下數據源主要以智能設備、感知設備為主,因而其終端數量遠遠超過了傳統IT與互聯網場景。比如車聯網、智能家居等場景下,平臺連接數量普遍超過了十萬,大型平臺甚至可達百萬、千萬級別;
數據范式多樣化,物聯網產業覆蓋千行百業,場景、應用多種多樣,業務涵蓋設備與設備、設備與系統、設備與人的雙向交互,其間存在復雜的連接壁壘和技術隔閡難以打破;
數據類型復雜化,物聯網的數據本質上是對真實世界每時每刻狀態的記錄,既包含了靜態的數據,也包含了動態的數據。特別由于工業實時監控、車聯網等應用的誕生,物聯網數據從過去的本質記錄變為了持續不間斷生產,以時間連續數據流為主的數據類型占比逐漸增加;
因此,面向物聯網場景的基礎架構軟件就必須具備幾個條件:首先,可以保證在相對成本較低的情況下適應海量設備同時接入并保持穩定的連接能力;其次,需要打通數據的雙向通道,保證網絡質量和數據投遞的準確性;最后,還需要物聯網系統與軟件提供更強大的流數據處理能力。
EMQ基于移動計算優先、數據流可重用、異構設備易接入、全場景可適配、分布式云原生等原則,推出云邊協同的產品組合和新架構范式,從邊緣端的Neuron,NanoMQ,eKuiper,和云端的EMQ X,HstreamDB,覆蓋數據接入、匯聚、流處理、存儲分析的全生命周期。
其中,Neuron和NanoMQ一同解決邊緣異構設備的統一接入問題。Neuron可以將各類行業專有協議轉換成MQTT后于邊緣端匯聚。依托于NanoMQ的多核SMP良好支持帶來的強大并發和低時延消息吞吐,加上eKuiper的邊緣流處理能力,可以根據云端下發的規則完成邊緣端計算的轉移和卸載。
而且,以上應用都能夠兼容各類邊緣容器框架,也可以快速移植到各類邊端設備的操作系統中。三個邊緣產品與云端的EMQ X 組合,構成了完整的云邊協同方案,可以作為AIoT的統一接入層。
EMQ解決了海量物聯網大數據的實時處理與采集、邊緣端本地低時延快速處理、云邊數據處理統一管理、實時數據分析等需求,從而幫助用戶洞察業務風險與預警,完成數據變現。
值得注意的是,EMQ從開源出發,秉持開放、兼容的理念,基于自有產品矩陣聯合產業鏈上下游的產品與方案,推動社會效率的進步和發展,最終實現物聯網產業的共贏。
EMQ表示,“開源是建立與開發者社區的信任和交付產品的不二捷徑。EMQ始終相信社區和開發者工程師的力量。EMQ從開源社區誕生,從社區發展,自然也要回報社區。開源對于AIoT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借助開源的力量能夠豐富AIoT生態發展。”
與此同時,為將共贏的機會在整個產業中進一步拓展,EMQ將作為由物聯網智庫和摯物AIoT產業研究院共同舉辦的“智微見著,踏‘物’尋‘機’2021AIoT產業年會”的嘉賓,解析AIoT時代的數據基礎設施,邀請產業同仁共赴商機,抓住AIoT產業脈搏,推動產業百花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