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汽車芯片企業來說,他們正在走向一個新風口。
一方面,汽車產業正在往朝著“CASE”(取自互聯(Connected)、自動(Autonomous)、共享(Sharing)、電動(Electric)的首字母縮寫)發展,這就給讓汽車產業對高性能芯片、功率器件和網絡連接芯片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新需求;另一方面,過去一年多爆發的汽車缺芯和地緣政治事件,推動汽車整個產業鏈的變革。
在上述兩個大趨勢的影響下,汽車芯片產業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新重構格局,尤其是在國內,因為需求的飆升,催生了一系列本土汽車芯片企業的崛起,而成立于2018年的芯擎正是當中的佼佼者。
“我們致力于做高端汽車芯片。”芯擎科技董事長沈子瑜在日前舉辦的“芯擎科技品牌及產品發布會”上首先強調。
他進一步指出,自2018年成立以來,這就是公司的目標,在過去三年里,公司也一直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奮斗。按照沈子瑜所說,之所以選擇了汽車芯片的這個賽道,這與他本人的背景和整個行業的發展現狀有關。
資料顯示,在2016年的時候,沈子瑜就和中國知名汽車企業家李書福先生共同攜手創立了億咖通科技,聚焦于車載芯片、智能座艙以及智能駕駛等核心技術產品,并致力于持續打造行業領先的智能網聯生態開放平臺全面為車企賦能,創造更智能、更安全的出行體驗。如果按照目前對汽車供應鏈的定義來看,億咖通科技其實就是我們俗稱的“Tier 1”供應商。
但如開頭所說,在隨后幾年,汽車產業和外部環境急速變化,沈子瑜及其團隊也認為,未來技術行業的競爭,會是智能電力化的競爭。要把軟件做好需要非常重要的根基,也就是非常高性能的計算芯片。
“但在當時汽車芯片的性能遠遠落后于消費電子。為了加速整車智能化,我們決定定義智能芯片。”沈子瑜接著說。基于這樣的考慮,芯擎科技應運而生,公司也邀請到了擁有二十多年半導體行業從業經驗的汪凱博士擔任了公司CEO一職。
汪凱博士也表示,之所以他看好汽車芯片市場并投入到這段創業當中,主要是因為他看到了汽車產業正在發生的一些變化和機遇。據他介紹,汽車的控制系統正在從之前的分布式走向集中式,同時汽車的電子化程度也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汽車芯片除了要有高可靠之外,還要有高算力。“沒有高算力就沒有辦法讓你的汽車智能化,尤其是智能座艙和未來的自動駕駛,更是對算力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汪凱博士強調。
在確定了高算力芯片的目標之后,汪凱博士開始為芯擎科技組建一支能打硬仗的團隊。在他看來這是保證公司能夠繼續往前走的根本。經過了近三年的發展,芯擎已經擁有了一支三百多人的團隊,公司也在這期間推出了公司第一款芯片“龍鷹一號”。作為一款錨準最近異常火熱的智能座艙市場的產品,“龍鷹一號”打響了本土汽車芯片公司在這個領域的頭炮。
在具體介紹芯擎科技“龍鷹一號”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汽車內過往一個不怎么被關注的市場,那就是座艙電子。這從某種程度可以說是一個由智能電動汽車倒逼而成長起來的市場。
不知道是因為過于謹慎還是什么原因,傳統的燃油汽車在車機這一塊是相對落后的,即使有些汽車佩戴了一個稍微大一點的屏幕,但無論是在功能還是流暢度方面,與智能手機相比都是相去甚遠。
但進入近幾年,新造車勢力的興起和傳統巨頭的與時俱進,高通、英特爾、聯發科和英偉達等芯片廠大力投入其中,這就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智能座艙“革命”。當中最大的保證自然是來自芯片巨頭們提供的高性能產品,其中的高通更是一騎絕塵,憑借其SoC領域的先天優勢,在這個市場攻城拔寨。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芯擎科技推出了“龍鷹一號”。
據介紹,“龍鷹一號”是國首款采用7納米制程的高端智能座艙芯片。之所以選用這么先進的工藝,這與智能座艙需要高算力有莫大的關系。從芯片配置來看,“龍鷹一號”擁有8個CPU核心,14核GPU,8 TOPS int8 可編程卷積神經網絡引擎,這幾個硬指標意味著這顆芯片能全時全速提供澎湃算力。在與高通等巨頭的產品相比,芯擎科技的“龍鷹一號”也不落下風。
該芯片同時還達到AEC-Q100 Grade 3級別,采用符合ASIL-D標準的安全島設計,內置獨立的 Security Island 信息安全島,提供高性能加解密引擎,支持SM2、SM3、SM4等國密算法,支持安全啟動,安全調試和安全OTA更新等。
此外,芯片還是一個異構計算引擎,其強大的CPU、GPU、VPU、ISP、DPU、NPU和DSP以及與之匹配的高帶寬低延遲LPDDR5內存通道和高速大容量外部存儲,能為芯片應用提供全方位的算力支持,經過驗證實測性能趕超國際同類產品。
從汪凱博士的介紹我們得知,“龍鷹一號”的核心內存通道速度最高可以做到6400MT,是能夠有效支撐各種AI圖象處理;其1Gbps的TSN以太網速度,能夠為儀表盤、圖象、視頻需要的QoS服務提供保障;每秒能達到23G速度的PCIE 3.0也能為其提供強勁的擴展能力。其他如USB3.2和UFS3.0存儲的配置,也讓“龍鷹一號”更好地為座艙電子應用提供服務。
為了更好地幫助客戶開發產品,除了提供高性能的產品以外,芯擎科技還提供了很好的參考設計,以加速客戶的芯片上車。
芯擎科技方面表示,作為一顆針對性設計的產品,在“龍鷹一號”在設計之初,公司就邀請了包括吉利在內的多家中外汽車廠商積極參與,以解決通用產品的不足,提升產品競爭力,確保其規格能夠滿足車廠中長期的發展規劃,提供更貼合車企需求的服務,從產品、應用各個角度提升企業以及客戶的競爭力。
目前,已經有多款車型在對“龍鷹一號”做定點,在充分、全面和大批量應用測試中驗證芯片的性能,從車企用戶的角度快速完善整體應用以及導入。2022年三季度,“龍鷹一號”將實現量產,并于年底按計劃前裝量產上車,量產上車的首款車型是吉利旗下的車型,而接下來吉利旗下的熱門車型也會搭載芯擎科技的芯片。
圍繞‘龍鷹一號’,芯擎科技也將聯手億咖通科技,快速推進車企及生態伙伴的已定點車型項目,預計最快2022年完成上車集成和測試。
在采訪過程中,汪凱博士還分享了芯擎科技的未來發展之路。他表示,除了會進一步升級公司的智能座艙芯片性能以外,還會拓展該系列芯片的更多應用。例如在下一代的“龍鷹二號”上,芯擎科技會進一步加大芯片在視覺處理等方面的能力,進一步加強算力,使其能夠擁有支持L2++級別的能力,并可以通過技術的集約方法去支持L3智能駕駛。面向未來,芯擎科技也將以提供國際領先的“智能座艙、自動駕駛、中央處理器”為目標,為汽車市場提供覆蓋從芯片到軟硬件平臺的完整解決方案。
現在,汽車市場正在加速進化,國內汽車芯片市場也走上了快車道。在芯擎等領航者的帶動下,相信國產汽車芯片產業將在不久之后攀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