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互聯網、物聯網,還是未來已來的智聯網時代,數據都是各大企業爭搶的寶貴資源,用黃金或原油來形容數據的價值都不為過。然而,數據的價值不是白白放在那里的,而是需要企業去分析和挖掘。在近日舉辦的2021中國AIoT產業年會上,希捷科技系統業務高級經理程津輝帶來了《數據蘊含潛力,流動創造價值》的主題演講,以下是其演講全文分享:
大家知道,希捷傳統的業務就是做硬盤,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從原來二十多家廠商做硬盤的市場格局,發展到現在希捷占據了行業的半壁江山。以前可以說希捷的優勢來自于研發技術和制造工藝,但現在想繼續發展,只關注研發、技術和制造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看到未來的數據來自哪里、要如何利用。
中國新基建提出了幾大領域,其中工業互聯網是我們重點關注的,我們也希望通過參與行業建設,未來能夠給予大家更多的幫助,同時也帶給希捷更多的機會。
從物聯網概念提出以來,業內更多的精力是放在數據的收集階段,但更重要的分析工作、智能工作并沒有全面展開。
2017-2018年,國家提出重點規劃工業互聯網,其中就包括兩個層面:一是通過工業互聯網的方式收集上來數據,可以節省整體的投入,例如熱力表可以遠程校表,而不是把它拆下來去工廠校對;二是這些收集上來的數據通過一層層的上報,可能每一層都會基于不同的角度有一些詮釋,最終的數據可能面目全非,而國家通過在工業互聯網方面的加緊投入和戰略布局,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
可以看到,終端移動AI芯片讓人工智能從云端走到了邊緣。曾經有人建議希捷來做一個小盤,像傳統盤但同時體積又很小,其實就是把云端的計算能力放到邊緣,增強數據的時效性,因為數據的時效能夠帶來更大的價值,就像采集到的數據上傳到云端,兩天之后再做分析就基本失去了意義。
5G通信技術推動了邊緣技術的發展,使應用從碎片化變為系統化。以前都是互相獨立的部分,前端只做自己的應用,數據也無法及時搜集上來進行匯總分析,而現在可以把一層層數據搜集上來進行分析和處理。
此外,區塊鏈技術對于數據的安全可靠來說非常重要,舉例來說,想要證明水表電表等傳上來的數據是真實的,派人看一眼水表是否裝在原有位置并不代表實現了數據的安全可靠,所以區塊鏈技術就應運而生了。數據收集上來以后,各個部門都有各自的需求,當各部門把數據分享出去時,也要保證數據的安全可靠。
回到希捷本身,其實希捷是以數據為核心的,有數據的地方就有存儲,有存儲的地方就有希捷。數據從原來的云端和終端,發展到現在出現了邊緣的數據中心、計算中心,由邊緣端來完成云端和終端時效性達不到的數據處理和存儲需求。
通過我們的努力,希捷的硬盤和系統的技術可以更好地應用在未來的邊緣或云端數據中心。可以看到,從希捷成立后的36年時間里數據量到達1Z,而僅僅又過4年的時間,數據就達到了到2Z,又經過2年的時間數據量就到了3Z,可見數據的發展非常快。
大家都知道數據怎么產生的,但產生的數據到底有什么用處,如何通過今天的AIoT和人工智能技術把這些數據利用起來,才是希捷希望解決的問題。
回到希捷本身,我們有兩個重點的方向:
一是硬盤技術,現在的一塊硬盤能做到20T,在多年前是無法想象的。我的第一塊硬盤就是希捷硬盤,那時只有20M,現在已經可以做到20T,這完全是今非昔比。
二是硬盤之外如何存儲這些數據,我們也有自己的心得和見解。硬盤要外接服務器、電腦等各種設備,就要把硬盤裝在設備中進行數據傳輸。裝硬盤的設備看起來有供電和各種接口就可以了,但如果是企業級設備,首先肯定要考慮數據安全性,要做多塊盤的存儲冗余、設備冗余,其次要保證數據傳輸的一致性,最后要調用這些數據,就要支持各種各樣的協議,所以針對整個鏈條,希捷有自己的完整產品線。
我們把產品線分成幾段:第一段是從終端產品中產生數據,比如無人駕駛汽車;第二段是把數據傳到邊緣數據中心,會有一些Mobile Arrays的數據存儲盒子把數據遷移到數據中心,最后數據中心又會把數據存在高密度存儲設備上。在保證安全性的情況下,要保證數據從終端到云端的一致性,這是非常重要的,類似手機APP,通過管理設備、界面可以監控到數據的傳輸、數據的狀態等。
希捷有兩家大的組裝廠,一個在無錫,另一個在泰國。廠內使用了雅典娜AI系統來分析硬盤的故障,每日處理3000萬張照片,發現有問題就會把硬盤剔除,既降低了誤差,又讓投資成本降低了20%、流程耗時縮短10%。一個硬盤有幾百個配件,其中既有希捷自己研發的,也有外部采購的,如果有問題可以及時發現并止損。
希捷認為,硬盤在短期內不會被其他的存儲介質取代。如果想保證發展的速度不被人追上,我們看到了兩個技術路線,一個是使用熱輔助磁技術,在單位體積的盤里存儲更多的數據,未來我們的盤理論上可以達到50T一塊,這是我們的發展方向,在明年大家就會看到HAMR技術的出現。
另一個就是盤的性能問題,隨著硬盤存儲的文件越來越多,讀文件的速度就越來越慢。希捷研發了一個多磁臂的技術,可以把現有硬盤的性能翻番,這是技術上的革命。
希捷以盤作為根本,對數據存儲和數據處理有自己的一些見解。在2014和2015年希捷分別收購了兩個ODM廠商,用來生產高密度機箱以及RATE控制器。通過這兩次收購,結合大容量的硬盤,可以給更多的海量數據提供服務。
這兩家廠商整合到一起后,希捷并不想走傳統廠商的路徑,而是想和硬盤的基礎數據整合,因此誕生了CORVAULT這款產品。VAULT的含義是銀行保險柜,COR是核心,整體就代表智能可靠的設備,它最大的特點是調用了磁盤里自修復的功能,使磁盤在發生問題時可以讓盤在一定的修復處理以后重新利用,減少了維護的時間和企業的成本投入。
希捷一直在關注數據的產生以及云端的轉化,也一直在推廣Cloud on Cloud。另外,希捷也給合作伙伴做了一個云上盤,讓他們利用我們的存儲優勢,讓一些存儲業務由我們來承擔,整體降低客戶的成本,同時也能夠把我們的優勢發揮得更好。
今天分享了希捷在AIoT、數據流動、數據價值上做的一些工作,非常感謝各位的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