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之前,也就是2019年的1月份,春運大潮還沒有真正襲來,人們生活的字典里還沒有疫情相關的字眼,長期從事金融研究的經濟學家李迅雷發表了一篇文章《中國有多少人沒有坐過飛機——探討擴內需的路徑》后,引起了廣泛熱議。
其中,“中國還有10億人沒坐過飛機”的觀點成為當時最熱的話題。
盡管嚴謹的他引證了數據并延伸出自己的分析與判斷,但這一數據與人們印象中機場人山人海的場景形成強烈反差,很多人對此深深懷疑。
不過,也有人呼應他,說這個數據基本反映了國內民航業發展的事實——很多人坐不起飛機,民航還存在巨大的潛在用戶市場。
討論的方向里,除了坐飛機成本高,還有坐飛機的流程被認為是繁瑣的、冗長的,坐高鐵則相對順暢。此后幾年,我們也繼續見證著中國高鐵成為新的“四大發明”,享譽全球。
近日,《“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呈現在大眾面前,這個一貫有著“保守”氣質的領域正逐漸走向大眾化,其規劃也被熱議,機場數字化、智慧民航、航空物聯網等成為應有之義。
在這場數字洪流來臨之前,人類早已經過了許久的速度探索。
飛行,是一個有著古老歷史的領域。從嫦娥奔月的浪漫到敦煌飛天的理想,到萊特兄弟的傳奇一飛,到孫中山喊出“航空救國”,到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二虎爭霸,再到馬斯克企圖駕著SpaceX遨游太空,飛行夢想到飛行探索,飽含著人類對于速度的崇拜。
近幾十年,中國民航曲折中前進,掌握了自己的節奏。坐飛機從身份的象征到普通人也能消費,昭示著這一出行方式走進大眾。
與飛行器相伴而生的機場,是搭乘空中交通及供飛機起降的設施,是為航空而建的重要地面保障系統,從承載單一飛機起降功能到發展成多功能,扮演的是“護航使者”的角色。
很多時候,大眾在機場的第一次體驗,就決定著其下一次是不是還繼續選擇坐飛機。
天上有飛機在追求速度與安全,地面有機場在追求效率和體驗,它們是完美的搭檔。
在全球,中國機場的吞吐量一直靠前,世界前十的機場,中國占了3席。即使是疫情期間,中國的機場也依然很堅挺,中國機場群已成為世界最繁忙的區域。
面對《“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面對2022即將到來的人口春季大流動,面對智慧機場與乘客服務的未來課題時,佇立在西南的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是一個經典的研究樣本。
據初步統計,2021年,昆明機場完成航班起降27.9471萬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3222.16萬人次,完成貨郵吞吐量37.72萬噸。
巨大的數字背后是一次次服務的考驗、效率的考驗。
在數字化的探索與實踐背后,我們先追尋下這座機場美麗的歷史。
1922年,昆明一個叫巫家壩的地方誕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二個機場,即巫家壩機場??箲鹌陂g,該機場是飛虎隊的主要基地、司令部所在和駝峰航線的終點站。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巫家壩成為了中國最重要和起降最繁忙的國際口岸機場之一。
可以說,巫家壩機場見證了一個民族的崛起和一個城市的變遷。
隨著旅客吞吐量的逐年增加,遠遠超出航站樓的設計容量,當時的機場運營壓力巨大,并且由于巫家壩機場距離市中心直線距離僅有6.6公里,隨著城市化發展,周圍早已被樓房包圍,周圍不具備擴建的條件,正因為如此,遷建一座新的機場,也就是長水國際機場,成為當時云南的選擇。
2012年6月27日晚上22時許,最后一架航班飛離巫家壩機場,標志著擁有90余年歷史的巫家壩機場正式退出歷史舞臺,一座占地面積比三峽工程還大的新機場,出現在了昆明城的北面。
長水,開啟了新的飛行時代。
正是在效率至上的推動下,昆明機場走向了進化。
放眼全球,很多機場正在發掘自身的潛能,將基礎設施的運營服務和數字化服務做結合,商業模式也逐漸從“基礎設施服務商”向“數字化服務運營商”轉變。
數據顯示,除北上廣深等少數發達地區外,中國目前230多家民航機場平均的非航空業務收入(包括傳統商業零售收入)占整體收入比例不足20%,這個數字也將有機會在未來5年內逼近至30%。
一直有觀點認為,機場作為承載大量消費行為、對接出行剛需的重要基礎設施,亟需重新思考其非航業務的商業模式,以利用其獨一無二的觸點資源優勢,進一步提升對數字時代消費者的商機把握能力、充分挖掘“手機不離手”的個體消費潛力與價值。
尤其,旅客對出行服務的便利性和及時性期望愈來愈高、移動數字化技術已經全面融入普通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隨著數字化變革浪潮的深入和消費者行為模式的不斷變化,各大機場已開始通過多種數字化手段來滿足億萬旅客的多元化消費需求。
在昆明機場,以旅客為中心,聚焦不同類型旅客在出行的每一個環節中的個性化需求,一款由昆明機場集團聯合騰訊共同打造的機場小程序在2021年上半年應運而生。
小程序可以實現在一個ID上綁定旅客的數字化身份,通過使用小程序統一入口,為旅客在進站、出發、中轉及接送機等場景提供機場全流程的服務。
云南機場集團昆明長水國際機場信息技術中心總經理孫勁暉提到,“圍繞旅客、接送人員、機場員工,從他們的視角來體驗怎么去提供服務,從進港、出港、中轉、接送機,方方面面我們都考慮到。自5月初模擬運行以來,目前小程序的注冊用戶量達到158萬,日活已經突破15000+。半年多,這個用戶量是比較大的。”
為了快速觸達用戶,尤其是讓更多在機場的旅客用上小程序以便提高通行效率,小程序與云南疫情碼打通了,將疫情碼和國家大數據通行卡做在了小程序的主頁,每天的防疫政策也在主頁展示,旅客對于疫情防控信息的掌控就非常便捷。
如果旅客在機場找不到該趟航班的值機柜臺以及登機口,小程序還可以實現定位導航,找到最佳路線。
尤其,在線購物也是非常便利的功能,小程序的“機場購”中,美食、購物、特產等多種品類可供旅客在線查看,有知名品牌和特產店供旅客選擇,線上線下結合,非常符合中轉乘客的需要。
對于旅游目的的乘客,還可以在小程序上進行門票預訂、酒店預定和提前租車。
對于老人兒童等群體,小程序提供愛心服務預約、電瓶車預約等功能,還為殘障人士及其他需要特殊照顧的旅客提供無障礙車位預約,體現真情服務。
為提高用戶滿意度,項目研發人員還在小程序上設置了服務評價和投訴處理的板塊,給旅客帶來了更好體驗。
“希望更多人去用,享受到數字化的便利,是我們目前想要做的事。”孫勁暉表示了他的想法。
可以說,輕量級的長水機場小程序給了奔赴彩云之南的旅客以異樣的體驗,同時也為長水國際機場帶來了新的氣象。
當然,數字科技延展而來的改變不止于此。據了解,2021年,昆明機場實現“刷臉出行”,已搭建人臉識別系統和人像數據平臺,國內出港59個登機口刷臉登機服務全覆蓋。33條刷臉自助安檢驗證設備已投入使用,人均安檢驗證時間從12秒縮短至7秒,已為1000多萬名旅客提供自助安檢驗證服務。
此外,昆明機場在國內率先實現航站樓WIFI 6網絡全覆蓋,無死角、高速度的WIFI上網體驗也為下一步數字場景應用提供基礎支撐。
整個行業來看,一張臉出行必將成為廣泛應用,旅客僅憑一個ID就能全流程無感化出行;一掛到底也將得到大規模復制,跨航司行李直掛解決方案覆蓋了國內大部分航空公司。
加上長水機場小程序這種聚焦旅客服務體驗升級的產品出現,一旦在業內得到推廣,“智慧民航”4個字必將增添更多實際的內涵。
物聯網、AI、大數據分析、云計算、數字孿生、無人駕駛,正一步步叩響機場民航的大門。
“人享其行、物優其流”的美好愿景正從紙面走進現實,我們也有幸成為偉大工程的實踐者、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