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三個字來概括2021年SaaS市場的發展,“穩”“準”“快”顯得尤為貼切。
“穩”:經過2018年的市場回暖、2019年增速小幅回落,SaaS市場自2020年起整體增速又再次上揚。后疫情時代對數字化進程的持續加速,讓SaaS市場在2021年繼續呈現穩中有勝的態勢。
“準”:在種種因素影響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嗅到了SaaS帶來的紅利,選擇從行業細分領域精準切入。諸如雙減政策下,眾多教育機構紛紛轉型做SaaS服務。此外,零售、制造、醫療以及金融等行業全部被SaaS的相關信息包圍并成為了SaaS的主力行業。
“快”:相較于上一年, 2021年中國SaaS行業市場繼續保持高增長,資本市場熱情高漲,數據顯示,2021年企業服務領域融資1700余次,總額超5000億元;電商服務商融資表現也尤為出色,總金額達44.5億元。
在“穩”“準”“快”的同時,SaaS市場也同樣暗流涌動——2021年,SaaS行業發生了哪些大事,又給產業發展帶來了哪些影響?為此,雷峰網特別為大家盤點了2021年SaaS十大事件。
2021年7月9日,原阿里釘釘CEO陳航(花名:無招)離職創業,新公司名為“兩氫一氧(杭州)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創業方向為跨境出海領域。
當年無招在釘釘做出驚天業績,成為唯一一個在近十年內在一個賽道內局部PK微信(企業辦公協同)獲得成功的操盤者。釘釘在他手中逐步成長為國內用戶量數一數二的企業服務應用,現至少有4億用戶、1700萬組織數在用。但最后無招等來的,是云釘一體戰略,釘釘失去獨立上市可能,最后無招出走創業。充滿戲劇性的故事發展,也一舉讓無招離職的消息迅速登上熱搜,引發廣泛討論。
釘釘的組織結構經歷過從釘釘到大釘釘,然后大釘釘一分為三,然后再三合二,最終又三合一的一個從起點到終點的過程,而這個循環做完的一個節點就是無招離開。
(推薦閱讀:《無招,離開阿里的日子》)
雷峰網曾報道,兩氫一氧公司的初始估值為30億人民幣,目前已經確定的投資方為元璟資本。從資本背景,以及眾多被投公司與阿里的關系來看,元璟資本某種程度上被稱為“原阿里高管創業俱樂部”也不為過,無招就此與阿里有了距離但也保有現成的聯系管道。
與無招此次一同創業的核心骨干包括:原阿里釘釘副總裁任卿(花名“易統”),原阿里釘釘市場部負責人甘聰(花名“克琳”),以及原阿里釘釘首席架構師、CTO朱鴻(花名“一粟”),分別在兩氫一氧持股12.5%、11.25%、7.5%。
釘釘的無招時代徹底落下大幕,出走本身成為一面鏡子,折射出阿里內部錯綜復雜的關系,同時也為企業協同市場未來的波譎云詭埋下眾多暗線。阿里如何看待和規劃釘釘,深化“云釘一體”戰略,無招本人又會有哪些“后招”,無疑是2022年值得期待的新故事。
原阿里釘釘CEO陳航(花名:無招)離職消息被曝后,2021年9月27日,阿里巴巴發布了新一輪戰略部署:
釘釘升級為大釘釘事業部,與阿里云全面融合,并整合集團所有相關力量,確保“云釘一體”戰略全面落地。
原釘釘事業部、阿里云視頻云團隊、阿里云Teambition團隊、企業智能事業部宜搭團隊、政企云事業部、數字政務中臺事業部、烏鶇科技部分團隊,加入新的大釘釘事業部,全面融入阿里云智能。
不難看出,這里面至少有一小半的企業與政企客戶有關,而對于發力政企客戶來說,釘釘同樣是掘金的利器。
在大釘釘事業部內,新成立“智能協同與視頻云事業部“,專注于企業智能協同場景的產品研發,全力打造極致產品體驗。新成立“行業釘事業部“與“政務中臺事業部“,聚焦于行業解決方案及生態開放能力打造,為客戶提供專屬化的服務。
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曾經舉例說,阿里在釘釘上有超過1500個應用,在手機上用釘釘就能管理阿里巴巴,依靠的就是這些長在釘釘上的應用,深刻改變了企業的運作方式,打通云端形成貫穿企業的統一平臺。
在阿里云的構想中,無論是否具備阿里巴巴的技術能力,用手機管理一個企業、用手機管理一座城市都不是難事。
“云釘一體”成功落地與否,意味著這家從自研云基礎設施起步的公司,能否形成從基礎設施到應用平臺的完整閉環。阿里在SaaS這一盤棋上,再落一子。
相較于阿里,騰訊在SaaS領域起步稍早并且有著天然優勢,早在2019年就推出了 “千帆計劃”并不斷更新迭代以應對SaaS行業的挑戰。
經過2年時間的發展,在2021騰訊千帆戰略發布會上,騰訊面向行業和客戶發布了“企業應用連接器”。
“云釘一體”之后的阿里云,面向企業客戶的服務模式由之前的“一云多端”升級為“端云一體”,某種角度上講,將解決用戶端側選型成本及應用重復開發的問題。而騰訊云則是讓千帆計劃從“一云一端”升級為“一云多端”,在騰訊云和企業微信的基礎上全面連接微信、QQ、騰訊會議等產品。
此次發布會意味著在“一云多端三大項目”基礎上,騰訊千帆將與合作伙伴一起,進一步為客戶提供服務。通過SaaS臻選幫助客戶篩選SaaS產品,提供咨詢服務;通過場景化方案和創新實驗室為客戶打造高質量SaaS解決方案,讓企業借助千帆生態更好地使用SaaS。
在產品技術層面,聚合騰訊千帆IDaaS、iPaaS和aPaaS產品,推出“企業應用連接器”,幫助SaaS廠商提升交付和開發效率,讓企業用戶工作更高效。騰訊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CSIG總裁湯道生強調,騰訊將以用戶身份與通訊服務為基礎,持續完善微信、企業微信與騰訊會議的API能力,堅定地支持平臺上各類SaaS應用的發展。
雷峰網曾報道,關于企業微信這一年來的發展面貌,可以用“找準定位”來形容,與微信、微信小程序連接,對內,向企業管理要效率,對外,連接消費者,以工具的身份將騰訊C2B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
顯然企業當下面臨的數據孤島和定制化開發問題的解決,已經基本上不存在單個IT服務商就能滿足。而阿里和騰訊的一先一后,注定了中國企業服務生態的發展會走出不一樣的路。
SaaS的這股熱潮除了吸引了互聯網大廠外,也吸引著華為云這類專注于底層基礎設施建設的云廠商。專注于云底座研究的企業,如何拓展SaaS業務?
就在今年5月份華為云聯合50+SaaS伙伴啟動“星光計劃”2021行動,旨在通過聯合品牌營銷市場推廣,實現與合作伙伴的共拓、共享、共榮,構建領導力。
此次聯合行動,基于華為云在品牌、營銷、技術等方面的優勢聯合SaaS伙伴,推動千行百業實現數字化轉型。華為云與暢捷、金蝶、甄云、博海迪、明源云、贊奇等12家SaaS伙伴代表聯合啟動“星光計劃”2021行動,主要面向全國8大重點區域及6大重點行業,覆蓋甚廣。
該計劃初期將投入2億元星光基金,賦能1000家SaaS伙伴,攜手伙伴助力50萬家企業云上創新。2億星光專項基金激勵、伙伴專屬MDB 營銷基金支持、云遷移專項優惠、1億美元沃土云創扶持基金等資金及資源投入助力伙伴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提升綜合實力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次華為云“星光計劃”2021行動通過開放華為全方位銷售體系與產業渠道資源,利用華為在企業市場多年的經驗積累以及龐大的渠道伙伴體系優勢及120+產業云基地、 HMS生態資源等多渠道提升合作伙伴變現力。華為將為合作伙伴提供容器/微服務、SaaS化、大數據、AI、視頻、智能邊緣等6大技術支持,提供原廠技術認證、技術專家支持,聯合孵化和行業創新解決方案及應用。
可以說,目前中國SaaS市場形成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格局,在該領域各大云廠商又跟自身的業務屬性釋放著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區別于騰訊云、阿里云、華為云,京東云依托其強大的電商物流資金流的優勢,從數字化營銷方面出發,在京東商選上線了SaaS工具,幫助品牌搭建客戶管理工具,實現交易數據可視化。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提供數字化營銷功能,幫助品牌實現交易數據可視化,京東商選SaaS工具還可以幫助京東快速整合品牌伙伴資源、重新構建上游供應鏈體系、提高營銷觸達能力、加快配送時效。此外,京東商選還增加了品牌對訂單全流程查看權限,加速搭建B端物流體系,協助品牌商品入B倉。
如果說企業緊張、戰略調整新產品發布是SaaS行業雄起的內在推動力,國家政策的調整就是其外因。
今年教育行業轉型SaaS表現的尤為明顯,《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印發實施后,為響應“雙減”政策,多家公司告別 K9 業務。10月底,新東方在線宣布停止K9學科類校外培訓;11月,好未來、新東方、高途、網易有道、卓越教育紛紛宣布內地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服務于年底截止。
為此,多家公司開始轉型做SaaS 服務。2021 年 5 月,有贊與校管家達成戰略合作,并完成對校管家獨家戰略投資 1.3 億元,雙方表示將共同打造 " 教培行業一體化經營解決方案 ",實現 " 通過一個系統解決教培機構所有數字化問題 。"9 月初,有贊教育與校管家一期融合產品正式上線。據悉,此次打通后實現了有贊教育和校管家雙方在產品入口、線索及訂單等底層數據打通。
12 月,掌門教育宣布為應對教育行業的市場發展和變化,推進新的戰略布局,加速組織轉型與升級,掌門教育正式成立 SaaS 事業部,任命集團 CTO 李海堅擔任 SaaS 事業部總經理,全面負責業務的管理運營工作,向集團 CEO 張翼匯報。
同月,一起教育科技宣布12 月 31 日停止其在中國 K-12 階段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服務。未來一起教育科技將更加專注于工作等核心教學應用場景,全面轉型成為一家中國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升級的 SaaS 服務商。
無論是各大科技企業的入局還是國家政策的調整,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著SaaS市場的發展,同時也受到了各大投資方的青睞,2021年SaaS投融資的頻率的金額明顯高于往年。
據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SaaS行業市場規模達322.6億元。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受社會環境的影響,SaaS的應用更加廣泛。隨著企業的商業模式的不斷變化,SaaS企業的業務體系呈現多元化,推動著SaaS行業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值得在注意的是,隨著互聯網等技術的發展和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企業紛紛開始尋求數字化轉型升級,對企業級SaaS服務的需求日趨強烈。相較于傳統的軟件,SaaS的應用具有簡化管理、快速迭代、后續服務保障、效率高等特點,能滿足不同行業的需求。
據天眼查數據,截至2021年11月,企業服務領域今年共獲得融資1700余次,融資總額超過5000億元。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2021年前三季度互聯網投融資運行情況報告,企業服務板塊投融資活躍度遙遙領先于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等其他領域。
與企服SaaS齊虎相當的非電商SaaS莫屬。疫情刺激之下,去中心化與企業出海成新趨勢,由此帶動了直播電商及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同時驅動電商企業進一步實現精細化運營,由此釋放電商SaaS市場的新增長潛力。
據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21年中國電商服務商投融資數據報告》顯示,2021年電商服務商融資事件數50起,同比增長38.88%;融資總金額44.5億元,同比去年同期32.1億元上升38.62%。
2021年電商服務商50起融資事件中,融資額排名前十的為慧策、伯俊軟件、FLIPOS科技、企邁科技、萬里牛、網營科技、領貓SCM、班牛、臉臉科技以及包大師。《報告》顯示,2021年電商服務商活躍投資方包括:多聞資本、西湖科創投、高瓴創投、騰訊投資、有贊、聚水潭、齊光資本、梅花創投、中締資本、智銘資本、軟銀愿景基金等。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表示,2017年-2021年的五年間,2021年融資金額排在第一位。2017年融資額159.8億元,同比增長58.21%;2018年融資額263.3億元,同比增長64.76%;2019年融資額177.2億元,同比下降32.71%;2020年融資額122.2億元,同比下降31.04%。
7月21日,美國云計算巨頭Salesforce宣布完成對企業聊天兼內部協作工具Slack的收購,該交易從去年年底開始進行,收購金額高達277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這不僅是自Salesforce成立以來最大的一筆收購交易,也是繼IBM收購Red Hat后軟件行業的第二大并購案。
Salesforce創始人兼CEO馬克·貝尼奧夫(Marc Benioff)在本次的收購聲明中表示,兩家公司“將一起定義企業級軟件的未來”,致力于幫助企業創建數字總部,讓員工和企業都獲得成功;Slack官方推特賬號也發文稱,Salesforce的收購會幫助公司變得更好。
繼 Facebook 與 Shopify 合作進軍電商業務后,谷歌宣布在美國推出一站式電商Saas平臺——Qaya,以開啟其電商之旅。
谷歌此次推出的Qaya可以幫助創作者創建個性化網絡店面來展示其產品和服務,同時還支持導入創作者在其他平臺上銷售的相關商品及服務,根據谷歌的介紹,目前每個店面容納產品的上限為1000。
每家店鋪都會以qaya.store/your-name或yourname.channel的形式獲得自己的自定義URL。谷歌表示,用戶就可以在一些社交平臺、在線商店、播客、音樂平臺、博客等地方放置網址,從而為自家店鋪導流。
創作者還可以在自己的Qaya店鋪里添加其他平臺入口,例如Facebook、Instagram、Twitter、TikTok等,既能通過登錄頁面豐富創作者的個人資料,更重要的是將創作者的產品及服務與粉絲緊密相連。
最為關鍵的是支付問題,Qaya內置Google Pay,因此粉絲可以支付包括訂閱、小費和一次性付款。除此之外,Qaya還附帶客戶管理和分析工具,能夠幫助用戶優化產品數據,管理店鋪產品,從而提高銷售額。目前,該產品是可以免費使用的,但現在僅在美國推出測試版,其他國家的用戶暫時還不能使用。
總結展望
回顧2021年,SaaS市場可謂做的風生水起。
2021年,企業方面,老牌科技企業繼續深耕,新興科技企業陸續進場。產品技術方面,舊產品不斷迭代升級,新產品相繼發布亮相,都在一定程度上為SaaS市場的繁榮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相信2022年甚至更遠的將來,越來越多的新生力量將以更開闊的胸襟擁抱SaaS,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