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各國出臺相關芯片發展支持政策,也表明了主要發達經濟體在構建相對完整的芯片產業鏈方面的堅定決心,未來芯片產業全球化布局重構在所難免。
受美國外貿政策調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汽車、醫藥等行業芯片短缺問題較為嚴重。為實現本地供應鏈安全穩定發展,提高本國在芯片這一戰略性高新技術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各主要經濟體紛紛通過法案,給予本地芯片行業提供政策支持。
根據IC Insights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芯片產業實現6140億美元,同比增長25%,預計2022年將實現6806億美元產值。
受美國外貿政策調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汽車、醫藥等行業芯片短缺問題較為嚴重,加之芯片行業本身投入大、產能擴張周期長等特征,芯片短缺問題不能快速解決,給各行業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阻力。為實現本地供應鏈安全穩定發展,提高本國在芯片這一戰略性高新技術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各主要經濟體紛紛通過法案,給予本地芯片行業提供政策支持,吸引芯片企業在本地新建產能。
(一)美國通過《2022年美國競爭法案》
2月4日,《2022年美國競爭法案》獲眾議院通過。該《法案》提出要為半導體產業提供52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若該法案后期通過參議院的審議,再經過總統拜登簽署后,便可以付諸實施。此外,《法案》還提出,未來六年內投入450億美元,緩解供應鏈短缺加劇的問題。
(二)歐洲通過《歐盟芯片法案》
2月8日,歐盟委員會宣布了一項新的法案,稱為《歐盟芯片法案》。該法案將投資、監管框架和必要的戰略伙伴關系相結合,旨在對本土芯片生產進行更多投資,最終減少對外國芯片公司的依賴。
本質上該法案有兩個目標。第一個是,在短期內,通過預測和避免供應鏈中斷,提高歐洲對未來危機的應變能力。第二個目標著眼于中期,到2030年,使歐洲占全球芯片市場份額提高到20%。
對于芯片產業發展,我國政府也大力支持,比如2020年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印發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政策指出針對28nm、65nm和130nm芯片分別給予不同程度的減免企業所得稅優惠,此外還給予設備和材料等關稅減免、投融資政策、人才發展、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支持。
伴隨著各國出臺相關芯片發展支持政策,也表明了主要發達經濟體在構建相對完整的芯片產業鏈方面的堅定決心,未來芯片產業全球化布局重構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