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智慧農業,大理州已經具備了比較良好的基礎,洱海監管平臺、信創產業發展等方面都可以提供強大的支撐。”2月14日下午,在分組討論的間隙,記者采訪了州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云南(大理)研究院院長王欣澤,他呼吁政府加快發展智慧農業,收集掌握更為精準、更為詳細的農業生產數據,助力農業轉型發展和湖泊保護的面源污染控制。
王欣澤委員一直從事與水環境保護有關的工作,主要圍繞湖泊的水質和藻類的變化做規律趨勢的變化分析,至今已在大理開展洱海保護治理的研究工作10余年。
“洱海流域獨特的氣候條件、良好的自然環境為洱海流域農業產品知名度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是發展洱海流域以旅游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的重要支撐。”王欣澤提出要進一步深化洱海流域智慧農業體系建設,從生產方式、物流管理和品牌宣傳等方面進行建設,細化農業面源污染的總量和來源分析,系統集成洱海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的管控措施,打造洱海流域特色農產品“綠色食品”品牌,形成綜合的品牌價值,為洱海流域的轉型發展提供助力。
王欣澤建議,智慧農業體系的建設應該為面源污染評估提供支持,明晰水系水網,明晰種植結構,輔以水質負荷觀測,確定面源污染負荷的重點來源;應該支持綜合調度生產過程,能夠協調上下游田塊之間的生產過程,確保灌溉用水的效益最大化,可以總體調控尾水排放,確保尾水回用體系真正發揮效益;應該發揮信息溝通平臺作用,建設土地流轉平臺體系,構建市場需求的信息平臺,大力推廣洱海流域綠色食品,擴大洱海流域農產品的影響力,支持洱海綠色食品品牌推廣,形成高端農產品加旅游服務的生產業態,擴大流域內農民收入,讓更多的人從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護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