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這個詞誕生的意義可能大于一切,大于任何對她的解讀。元宇宙,無疑是顛覆式創新的集大成者,我很希望元宇宙能夠遍地開花,扎扎實實的在各行各業展現她的魅力。
無論你喜歡或討厭,元宇宙的爆火都是不爭的事實。
物聯網IoT領域一位企業家對元宇宙的評價很具有代表性。他說:“元宇宙這個概念,開始我挺排斥的,但是經過認真學習,我現在挺喜歡這個概念。至于我們公司是不是也會加入元宇宙業務呢?誰也不知道。”在對元宇宙的熱烈討論中,越來越多的物聯網人放棄了觀望,開始主動學習和挖掘元宇宙的潛力。
元宇宙讓我們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實相生的狀態,讓我們每個人同時具備兩個身份,現實身份和數字身份,活躍在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我們可以按照人的不同身份在現實和虛擬的介入深入不同,把元宇宙分為四個象限:
數字原生:人以數字身份參與,并在虛擬世界構建的事物,以純粹虛構的形式出現,與現實世界沒有對應關系;
現實復現:人以數字身份參與,在虛擬世界中復刻現實中的事物,這些事物有可能當前存在或者過去存在;
數字孿生:人以現實身份參與,通過在虛擬世界中對現實事物的映射,從而反映相對應的實體裝備的全生命周期過程;
超越現實:人以現實身份參與,通過虛擬世界中對現實世界的計算與分析,提升、改進和豐富現實世界。
在這里需要強調一個區分,消費元宇宙與產業元宇宙有所不同。
Part.1 消費與產業是元宇宙的一體兩面
你還記得第一章中我提到的新發現嗎?使用萊卡的激光雷達無人機BLK2FLY就可以創造出相當逼真的3D數字孿生。如果我覺得操控無人機太繁瑣,只用手機當然也是可以的。2020年Matterport公司推出了一款手機應用,把智能手機變成了3D捕捉和建模設備。我只需要利用手機做為中心轉軸,并依循指示角度拍攝2D畫面,就可以建構3D立體模型。使用這款APP,我還可以測量距離、自建標簽、備注詳細介紹或細節。這款應用程序非常適合創建房間或者建筑物的內景,讓我的朋友們可以體驗到遠在天邊近在咫尺的共處一室3D之旅。
Matterport的下一步計劃是整合暖通空調、電力、交通、天氣等實時數據到數字孿生中,創造更為鮮活的3D空間。在建筑領域,PTC公司的工業AR應用也在朝著同樣的目標前進著。
提到Unity很多人不會陌生,他們提供跨平臺的2D和3D游戲引擎,知名的游戲包括《王者榮耀》《爐石傳說》《神廟逃亡》等。不過卻很少有人知道香港國際機場是用Unity設計的,作為一個游戲引擎,Unity不僅可以渲染一個尚未成真的環境,還可以對火災、洪水、停電、跑道堵塞以及緊急情況下的人流進行真實的壓力測試。在2022年初,韓國汽車制造企業現代汽車也宣布與Unity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共同構建元宇宙數字虛擬工廠,并構建全新元宇宙發展路線圖和平臺。利用生產創新,現代汽車希望未來可以轉型成為一家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提供商。雙方將共同設計元宇宙工廠Meta-Factory,如果一切順利,現代汽車將成為全球第一家將元宇宙工廠概念引入汽車制造行業的車企。
這些事實讓我意識到,消費與產業是元宇宙的一體兩面,兩者愈發密不可分。從消費領域看,元宇宙是下一代的互聯網;從產業領域看,元宇宙是下一代的產業變革。
不過這里要澄清消費元宇宙與產業元宇宙在價值主張方面的差別。2021年10月,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將正式更名為Meta,大舉下注元宇宙。扎克伯格所提出的元宇宙是消費元宇宙,是讓人類完全沉浸于虛擬空間中,但虛擬空間本身也有一個特點,就是能夠以極小的成本和極快的速度,無底線、無限制的滿足人類的欲望。無論男女、無論老少,如果不加引導,全都能夠在虛擬空間里享受到物理空間無法實現的快感。所以說,扎克伯格定義的消費元宇宙,是讓人們沉浸在虛擬世界,干脆不要出來。
而我們所倡導的產業元宇宙,是讓虛擬世界幫助我們,讓我們更好的生活在現實世界。線上和線下并存、虛擬和現實融合是元宇宙的存在模式。雖然虛擬與現實起初存在明確的邊界,但隨著元宇宙的發展,這個邊界會愈發模糊,最終變成相互依存的一體兩面。
元宇宙的定義仍在不斷演變的過程中,從元宇宙第一股Roblox,到扎克伯格的Meta,到英偉達Omniverse,再到微軟、高通紛紛提出自己對元宇宙的解讀...元宇宙正在逐步從消費端,進入產業端。產業元宇宙不是簡單的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也不是2D或3D,甚至不一定是圖形化的。產業元宇宙是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是一種對物理空間、位置距離和現實物體的不可阻擋的數字化和虛擬化。產業元宇宙創造了一個始終在線的、不斷被刷新的實時世界,擁有無限量的人、物、事,參與其中,人們不僅可以自由生活,還可以自由創造。產業元宇宙,就像實現人工智能一樣,是一個終極愿景。
往期連載(點擊題目即可查看):
《我寫了一本產業元宇宙的“小說”,歡迎一起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