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在我國現已形成"東部地區沿海城市集聚、中部地區沿江城市聯動、西部地區特色發展方向"的智慧園區空間格局。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以其大量的產業園區平臺作為基礎,成為全國智慧園區建設的三大聚集區;中部地區沿江城市地區借助沿江城市城市群的聯動發展勢頭,大力開展智慧園區建設;西部地區憑借產業轉移機遇,結合每個地域特色和產業園區產業規劃基礎,正加緊布局智慧園區建設工程。預測在接下來的3到5年內,我國的中西部地區智慧園區建設或將會迎來全新的建設浪潮。
智慧園區將出現信息化、互動發展方向、管理服務規劃三大發展趨勢
智慧園區管理系統與產業園區企業服務仍然是新建智慧園區建設的關鍵。智慧園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沿著"網絡、規劃、泛在、安全"的發展方向,不斷夯實信息網絡建設,且智慧園區建設中極為關注公共領域管理與服務,緊緊圍繞公眾需求,加快建設面向個人用戶的社會信息服務網絡,建立起惠及每個人的公共服務體系。
一方面,智慧園區將會朝向創新性化、生態化發展方向。未來智慧園區建設將會更加注重高新技術、生態環保型等產業的發展方向,融入低碳管理理念將新的技術、管理手段、管理系統與產業園區的創新性結合在一起。另一方面,智慧園區建設與產業園區產業規劃相結合。引進一批發展潛力大、行業前景好的智慧產業,逐步形成"智慧制造"到"智慧服務"一條龍服務的產業格局。
產業園區通過主導和相關產業的匯集,達到產業規模效應,人才和知識匯集,生產力提升,供應鏈效率提升。未來智慧城市發展方向與管理服務可以以智慧園區建設為牽引,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并將智慧園區的管理職能融入到智慧城市的管理體系建設中去,實現智慧園區管理服務與城市化管理服務的高度規劃,建設富有區域影響力的"智慧化"城市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