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的突然火爆引發了大眾的參與和學習,于是我準備從宏觀角度出發,逐步為大家分享關于這方面的內容。
只有觸達底層,才能共創未來。
上一篇我們講到了網絡及運營技術和元宇宙之間的關系,本篇章帶大家繼續了解元宇宙中最不為人知的底層技術——物聯網技術。
2019年我國物聯網市場規模約在1.76萬億元左右,2020年根據賽迪公布的數據,我國物聯網市場規模約達到2.14萬億元左右。而根據2021年9月世界物聯網大會上的數據,2020年末,我國物聯網的數量已經達到45.3億個,預計2025年能夠超過80億個。
物聯網技術涵蓋感知層、網絡層、平臺層和應用層四個部分。
感知層的主要功能就是采集物理世界的數據,其是人類世界跟物理世界進行交流的關鍵橋梁。比如在智能喝水領域會采用一種流量傳感器,只要用戶喝水,流量傳感器就會立即采集到本次的喝水量是多少,再比如小區的門禁卡,先將用戶信息錄入中央處理系統,然后用戶每次進門的時候直接刷卡就行。
網絡層主要功能就是傳輸信息,將感知層獲得的數據傳送至指定目的地。物聯網中的“網”字其實包含了2個部分:接入網絡、互聯網。以前的互聯網只是打通了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互,但是沒有打通人與物或物與物之間的交互,因為物本身不具有聯網能力。后來發展出將物連接入網的技術,我們稱其為設備接入網,通過這一網絡可以將物與互聯網打通,實現人與物和物與物之間的信息交互,大大增加了信息互通的邊界,更有利于通過大數據、云計算、AI智能等先進技術的應用來增加物理和人類世界的豐富度。包括小米、百度、華為、涂鴉、微軟、蘋果、三星等一眾大型公司每年均投入了大量成本在研發物聯網領域的相關技術。
平臺層可為設備提供安全可靠的連接通信能力,向下連接海量設備,支撐數據上報至云端,向上提供云端API,服務端通過調用云端API將指令下發至設備端,實現遠程控制。物聯網平臺主要包含設備接入、設備管理、安全管理、消息通信、監控運維以及數據應用等。
應用層是物聯網的最終目的,其主要是將設備端收集來的數據進行處理,從而給不同的行業提供智能服務。目前物聯網涉及的行業眾多,比如電力、物流、環保、農業、工業、城市管理、家居生活等,但本質上采用的物聯網服務類型主要包括物流監控、污染監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手機錢包、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遠程抄表、智能檢索等。
目前,物聯網在全球呈現快速發展趨勢,歐、美、日、韓等國均將物聯網作為重要戰略新興產業推進,但在繁榮景象背后卻仍存在著眾多阻礙發展的因素。其中核心標準的缺失,尤其是作為頂層設計的物聯網參考架構等基礎標準目前仍處于空白,基于爭奪物聯網產業主導權,各國對國際標準方面的競爭亦日趨白熱化。
物聯網是元宇宙中最不為人知卻也是最成熟的技術,因為我們用到的手機、電腦、VR眼鏡乃至未來的AR眼鏡都屬于物聯網設備,元宇宙本身是應用場景的體現,多設備互連是時代需求也是元宇宙的根本技術保證,現有的華為生態、小米生態、蘋果生態就是物聯網的先頭軍隊,但跨系統互連的技術難題仍未解決,畢竟不可能讓我們每個人都用同一品牌設備去使用,尤其元宇宙中的應用場景來自于多種設備,且設備之中又牽扯到國家隱私安全的問題,未來的萬物互連道阻且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