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物聯網技術得以不斷積累與升級,產業鏈也逐漸完善和成熟,加之受基礎設施建設、基礎性行業轉型和消費升級等周期性因素的驅動,處于不同發展水平的領域和行業交替式地不斷推進物聯網的發展,帶動了全球物聯網行業整體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
近年來,我國政府出臺各類政策大力發展物聯網行業,不少地方政府也出臺物聯網專項規劃、行動方案和發展意見,從土地使用、基礎設施配套、稅收優惠、核心技術和應用領域等多個方面為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在工業自動控制、環境保護、醫療衛生、公共安全等領域開展了一系列應用試點和示范,并取得了初步進展。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6年中國物聯網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顯示:
應用需求升級為物聯網帶來新機遇:
一是傳統產業智能化升級將驅動物聯網應用進一步深化。當前物聯網應用正在向工業研發、制造、管理、服務等業務全流程滲透,農業、交通、零售等行業物聯網集成應用試點也在加速開展。
二是消費物聯網應用市場潛力將逐步釋放。全屋智能、健康管理可穿戴設備、智能門鎖、車載智能終端等消費領域市場保持高速增長,共享經濟蓬勃發展,“雙創”新活力持續迸發。
三是新型智慧城市全面落地實施將帶動物聯網規模應用和開環應用。全國智慧城市由分批試點步入全面建設階段,促使物聯網從小范圍局部性應用向較大范圍規模化應用轉變,從垂直應用和閉環應用向跨界融合、水平化和開環應用轉變。
我國物聯網產業核心基礎能力薄弱、高端產品對外依存度高、原始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長期存在。此外,隨著物聯網產業和應用加速發展,一些新問題日益突出。
主要體現為,一是產業整合和引領能力不足。當前全球巨頭企業紛紛以平臺為核心構建產業生態,通過兼并整合、開放合作等方式增強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整合能力,在企業營收、應用規模、合作伙伴數量等方面均大幅領先。而我國缺少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引領產業協調發展的龍頭企業,產業鏈協同性能力較弱。
二是物聯網安全問題日益突出。數以億計的設備接入物聯網,針對用戶隱私、基礎網絡環境等的安全攻擊不斷增多,物聯網風險評估、安全評測等尚不成熟,成為推廣物聯網應用的重要制約因素。
三是標準體系仍不完善。一些重要標準研制進度較慢,跨行業應用標準制定推進困難,尚難滿足產業急需和規模應用需求。
整體來看,物聯網是世界信息產業第三次浪潮。當前,全球物物聯網核心技術持續發展,標準體系加快構建,產業體系處于建立和完善過程中。未來幾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將出現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約達1.36萬億美元。
2020年,電信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36萬億元,電信運營商大力推進“云網融合”戰略,2020年,以IPTV、云計算、大數據為主的固定增值電信業務收入比2019年增長26.9%,增速同比提高5.7個百分點,對收入增長貢獻率達79.1%,其中,云服務收入增長高達85.8%。全國移動電話用戶達15.94億戶,普及率為113.9部/百人,我國蜂窩物聯網連接設備達到11.36億戶,全年凈增1.08億戶,蜂窩物聯網連接數占移動網絡連接總數的比重已達41.6%,比2019年提高2.5個百分點,與移動手機用戶規模差距不斷縮小。
我國蜂窩物聯網連接設備中應用于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公共事業的終端用戶占比分別達18.5%、18.3%、22.1%。在政策、技術推動以及疫情的影響下,服務于公共事業的智慧終端如智能水表、電表、氣表等應用明顯加快,增速達19.2%。5G、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加速萬物互聯進程,未來移動網絡連接的重點將從“人”轉向“物”。
目前全球物聯網產值大約15萬億美元左右,其年均增長率接近23%,到2025年,全球物聯網產值將達到30萬億美元的體量。中國是物聯網應用實踐和創新開發最多的國家,中國占到了全球物聯網產值的1/4左右;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在于,中國已完成5G基站超70萬個。
此外,2020年物聯網產生3440億美元的額外收入,同時還會降低1770億美元的經營成本。物聯網和智能設備已經在提高全球主要工廠的性能指標,并將生產率水平提高40-60%。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國物聯網產業仍然保持高速增長,年均復合增長率約達23%-26%。2022年作為“十四五”的開啟之年,將迎來發展新時期。
報告對全球的物聯網行業發展態勢作了詳細分析,并對物聯網行業進行了趨向研判,是物聯網經營、開發企業,服務、投資機構等單位準確了解目前物聯網行業發展動態,把握企業定位和發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