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飯熱炒,已經多次被“吐槽”上熱搜的“九宮格”紅綠燈最近又成為輿論中心,這一次,官方辟謠——不存在2022年實施的“新國標”。不過,“新版紅綠燈”的確存在,那就是智能紅綠燈,已在多地實現了規模化應用。
最近一段時間,“新版紅綠燈”在一片怨聲載道之中再次登上熱搜,其“九宮格”的設計包含了直行與轉向的多種組合,還取消了讀秒功能,令廣大網友直呼“看暈了”。同時,在諸多短視頻平臺上還流傳著大量點贊過萬的標題黨內容——“新版紅綠燈,走錯扣6分”、“新版紅綠燈使用大全”、“司機迷失在路口”……
而“新版紅綠燈”的設計者孫正良,也是一夜之間站上了風口浪尖,對于網友的反饋,他表示會開直播和大家討論,而在其直播時評論區里卻全是罵聲,直播也僅持續了十余分鐘便草草收場。
隨著網絡上的討論度快速躥升,先是多個地方交管部門出面糾錯,隨后,起草單位公安部交通管理科研所也發文辟謠——現行國家標準《道路交通信號燈設置與安裝規范》(GB14886)于2016年12月13日發布、2017年7月1日實施,至今已五年,未作修訂,不存在2022年實施的“新國標”。目前,各地在用道路交通信號燈符合現行標準,不需要進行更換。
更重要的是,官方聲明中還提到,遭受“網絡暴力”的設計者孫正良并未認證開設新媒體賬號、未進行直播。網上有人以“新國標紅綠燈設計者孫正良”的名義進行直播,系他人冒用孫正良名義并盜用個人照片。
而令網友望而卻步的“九宮格紅綠燈”則只是該標準中特殊組合的一種,僅適用于極少數復雜路口,以減少人車沖突、保障安全暢通。網上盛傳的“走錯扣6分、罰款200元”也只是機動車闖紅燈行駛的規定處罰方式而已。不僅如此,大家愈發依賴的信號燈倒計時其實也并非現行標準中的強制性規定,部分地方安裝倒計時顯示器,依據的是推薦性行業標準《道路交通信號倒計時顯示器》(GA/T 508-2014)。
自2017年7月1日起開始施行的《GB14886-2016道路交通信號燈設置與安裝規范》中,在信號燈組合形式一節中,共有兩種常規組合和三種特殊組合,分別適用于不同類型的路口路段。
標準中的常規組合形式/截圖自《GB14886-2016道路交通信號燈設置與安裝規范》
其中的常規組合便是我們日常出行中高頻遇到的三色圓形燈+箭頭轉向燈,特殊組合則是網友討論較多的“九宮格”形式,第一種是 “圓形燈+右轉箭頭燈”共6個信號燈,第二種是“左轉箭頭燈+圓形燈+右轉箭頭燈”共9個信號燈,第三種是“左轉箭頭燈+直行箭頭燈+右轉箭頭燈”共9個信號燈。
標準中的三種特殊組合/截圖自《GB14886-2016道路交通信號燈設置與安裝規范》
毫無疑問,官方辟謠一錘定音,有關“新版紅綠燈”的各種討論也逐漸收音。誠然,即便只有“紅黃綠”三種顏色,以及直行、轉彎、掉頭三種行駛路徑,交通信號燈也可能衍生出多種復雜的規則。
而回看這個屢次掀起風浪的話題便不難發現,隨著經濟發展,路況的復雜促使路口交通信號燈的變化規則更加多樣化,政府有關部門根據相關數據為當地制定的信號燈規則主要是以緩解交通壓力、提升出行效率為主,卻仍然會遭到部分司機或行人的“吐槽”,眾口難調,路口這點事兒究竟如何才能讓打擊都滿意呢?
無論是常規組合還是特殊組合,信號燈交替變化的時間均是依據該路口的車流量、路況以及人流量而定,而早晚高峰時段的路況與日常路況存在極大差異,如果根據平均數據來設定通行時間則可能造成嚴重擁堵,所以,目前國內的多數城市均采用了定時的路口信號控制,分時段采取靈活控制。然而,在物聯網、AI、大數據普惠百業的今天,規模龐大的交通信號燈自然也應在數字化技術的加持下更加智能、靈活。
就在2021年底,長沙交警將長沙的35個路口設置為可以自動調整綠燈時間的 “智能”紅綠燈,主要升級了信號燈的感應和自適應控制的智能優化模式,能讓信號燈根據路口車流實時到達情況,自動調整綠燈放行時間,避免出現短車流長綠燈的情況,提高路口通行效率。
以開福區的濱河路雙河路口信號燈為例,該路口紅綠燈已升級為感應控制模式。此前,交警調研發現,該路口工作日白天每個信號周期內車流量波動很大,因此存在很頻繁的綠燈空放或二次排隊現象,經常產生交通擁堵。
優化前濱河路口車流變化,圖源:我的長沙
據長沙市交警支隊指揮中心民警劉俊介紹,“我們根據這一情況設置了信號感應控制,開啟時間為每天7時至19時。在這個模式下,綠燈會在車流放完后自動變成紅燈,減少綠燈時間的浪費,減少其他方向車輛等待時間。”劉俊介紹,優化前路口晚高峰期間信號周期是128秒,優化后信號周期在76秒至143秒之間動態變化,與交通流量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單向綠燈放行時間最短23秒,最長93秒,23秒是確保行人過街的安全時間。”
根據第三方平臺統計,該路口優化后綠燈“損失”減少60%以上,相當于每個信號周期節省了7秒至10秒的綠燈時間;路口主要方向延誤指數降低5.5%,路口空放現象和二次排隊現象明顯減少。
而除了單個路口的信號燈優化外,相鄰路口的信號燈聯動也可以全局化改善交通情況。以東莞濱海灣新區為例,濱海灣交通信號燈智能管控系統可以實現了一個平臺智能聯控不同品牌的信號燈,可統一調控東莞交椅灣所有信號燈的實時燈態、配時方案等。同時還實現了“綠波帶”功能,即根據路段距離、時速、各時段交通流量等多種因素協調一批相鄰交叉路口交通信號燈的配時方案,使得進入干線的車輛,按接近規定車速行駛時,能不遇或者少遇紅燈。
據介紹,“綠波帶”實施后,市民駕車經過該路段前往濱海驛站、“濱海灣·花海里”花卉公園及東寶公園時,只要按照時速50至60千米行駛,經過該路段的6個路口幾乎能享受全程綠燈的“待遇”。實施“綠波帶”后,車輛行駛時間縮短28.9%,車速提高63.6%,平均停車次數減少了86.7%。
不難發現,僅僅是交通信號燈的智能化升級便可以極大改善路況及行車體驗,而面向瞬息萬變的路口,數字化技術可不止智能紅綠燈這一招,而是進行路口的全局化智能管理,也就是大廠紛紛押注的智能路口,尤其是在自動駕駛、車路協同快速成長之際,業內對路口級交通數據采集與融合產品給予了極大關注——
華為在2020年5月發布了基于其AI超微光卡口、毫米波雷達和智能交通微邊緣ITS800打造的全息路口解決方案,由華為主導的《道路交叉路口交通信息全息采集系統通用技術條件》團體標準也在今年4月正式發布正式發布;
百度在2021年推出了基于路側全息感知、AI、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ACE智能路口解決方案”,對路口范圍內的人、車輛、道路、環境、交通事件等全要素進行實時檢測;
中興通訊也在2021年4月推出了智慧路口解決方案,以路側智算設備為核心,集成超邊緣部署的交通智能算法,通過路側雷達、攝像頭等設備采集多維感知數據,使用路側智算設備進行實時分析計算及決策。
寫在最后
紅綠燈作為城市道路的無聲“交通警察”,肩負著維持路口通行秩序的重要職責,與城市交通出行的效率及安全息息相關。數字時代,為交通信號燈注入AI能力無疑可以令這位全年無休的“交通警察”更加靈活地面對各種路況,輔以攝像機等設備,還能夠以數據反哺其背后的數據庫,進而不斷優化信號控制規則,提升市民出行體驗。
參考資料:
1.《你的上班通勤時間有望縮短!“智能”紅綠燈來了!》,我的長沙
2.《智慧濱海灣| 讓司機“一路綠燈”!交通信號燈智能管控系統上線啦》,東莞濱海灣新區
3.《關于“新版紅綠燈”,這是從技術角度目前解釋最完整的文章》,賽文交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