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苗圩30日在全國政協“奮進新時代,百名委員說”系列活動第二場宣講活動上表示,“5G+工業互聯網”正在實現融合應用,在采礦、鋼鐵、電力等重點行業形成了一系列典型應用場景。
苗圩說,我國制造業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2012-2021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從16.98萬億元增加到31.4萬億元,占全球比重從22.5%提高到近30%。我國連續12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地位。
十年來,智能手機、智能電視、節能冰箱、變頻空調等中高端產品走進尋常百姓家,顯著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品質。苗圩以汽車舉例說:“2012-2021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從1.2億輛大幅增長至3.1億輛,新能源汽車產量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一。”
苗圩介紹,2012-2021年,我國培育了4萬多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700多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00多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營業收入從21.7萬億元增長到40.2萬億元,進入世界500強榜單的制造業企業由31家增長到58家。
苗圩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國制造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供給結構還不能適應消費升級需要,產業基礎薄弱、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產業鏈不穩不強不安全等問題突出,需要下大力氣加以解決。
苗圩說,我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體系和世界規模最大的通信網絡,數字經濟發展走在世界前列,2021年規模超過45萬億元,居世界第二,在5G、人工智能等部分領域已經形成先發優勢。近年來,我國實施智能制造工程,開展試點示范,大力打造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取得了積極成效。
他介紹,工業互聯網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初步成形,培育較大型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150個,連接設備數量超過7800萬臺(套),服務中小企業過萬家。“5G+工業互聯網”正在實現融合應用,在采礦、鋼鐵、電力等重點行業形成了一系列典型應用場景。
“我們必須牢牢把握數字時代的發展特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現經濟體系的全面優化升級。”展望未來,苗圩認為,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世界經濟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必須加快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推動重點行業數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級,建設智慧產業鏈供應鏈,打造以智能工廠為載體的智能生產新場景。
二是積極推動數字產業化。數字產業是重要的增長點。推動電子信息行業軟、硬件協同發展,推動電子信息行業與通信行業融合發展,壯大新型顯示、區塊鏈、車聯網、虛擬現實等新興產業,打造一批世界級數字產業集群。大力培育網絡和數據安全產業,增強網絡安全保障能力。
三是加快建設信息基礎設施。信息基礎設施是數字時代的重要底座。適度超前部署信息基礎設施技術創新和建設布局,深化5G、物聯網、大數據等在各行業、各領域融合應用,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推動工業企業和工業設備上云上平臺。
四是加快智能制造產業生態體系建設。良好的產業生態體系是智能制造向縱深推進的重要前提。完善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大力發展智能制造裝備和產品,培育一批高水平、專業化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加快推廣成熟的經驗模式。
五是加強人才培養。人才是實施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礎。強化智能制造相關學科專業建設,在培養復合型人才和跨學科人才上下功夫,在智能制造領域加快形成一批大國工匠。
版權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網絡,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聯系我們,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