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急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國民經濟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科技先導產業。應急響應解決方案應用范圍廣泛,包括政府政務、安全生產、自然災害、交通、能源、水利以及園區等領域場景。
智慧城市應急響應解決方案應用范圍
來源:公開資料,摯物產業研究院整理
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我國安全應急產業地位更為重要、更為凸顯。自《關于加快應急產業發展的意見》出臺以來,機構改革促進地方人防應急信息化建設與屬地城市發展深度融合,各級政府和企業積極行動,市場前景廣闊。在基礎設施層面,智慧應急基礎設施建設初步完成,建設向平臺層與應用層推進。目前各地的應急通信、信息基礎設施和應急指揮場所建設已經初步完成,具備條件的地方政府已經開始建設智慧應急平臺與應用系統,強化信息系統接入和數據資源融合,以實現縱向的業務協同和橫向的數據連通。在應用層面,應急管理管理部明確部委將統一建設應用系統并向全國免費推廣,地方政府應盡量統建應用系統。在平臺層面,部委將建設應急管理部大數據應用平臺,地方利用部級大數據應用平臺開發定制化大數據應用。在能力體系層面,應急能力體系進一步向基層延伸,市場下沉到地市和區縣。一方面,隨著市級、縣級應急管理部門相關業務梳理和整合工作逐步完成,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將得到強化,信息化建設也隨之加快。另一方面,多省發布了市級以及區縣的應急指揮中心建設指南和建設要求,相關的應急平臺和應用會跟隨之延伸到地市和區縣。
下一階段,自然災害防治、城市安全、安全生產三個方向將成為智慧應急建設的重點領域。自然災害防治方向,九大防治工程將進一步推進自然災害防治體系的建設,風險普查、綜合監測預警、防汛內澇等方面的市場受到重點關注。城市安全方向,第一批18個試點城市的城市安全風險監測預警平臺建設取得一定成效,以及城市生命線在安徽的實踐形成了一定示范效應,成功經驗的推廣會帶動其他地方的相關建設需求。安全生產方向,圍繞危化品、礦山等企業的安全監管要求,以及與工業互聯網建設的聯系更加緊密的,融合大數據、物聯網、AI等基礎能力的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建設需求明顯增多。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2019年,我國應急產業市場規模達1.55萬億元,預計到2025年將增至1.82萬億。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公眾安全意識提高,社會各方對應急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我國應急產業市場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