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提交的一份報告涉及美國中小運營商替換中國供應商華為中興設備的進展,報告顯示,該計劃面臨重大資金短缺問題,導致替換工作受阻,僅有2%的運營商完成替換,大部分運營商尚未開始替換,或者替換進展非常緩慢。
由于擔心中國供應商華為中興等廠商的威脅,美國國會曾授權實施美國運營商設備更換計劃,并對這一計劃撥付資金報銷,由于大量規模較小的地區性運營商多年前就在其網絡中安裝了華為中興設備,因此中小運營商是這一計劃的主力。2022年7月,FCC收到49.8億美元的有效報銷申請,但美國國會為這一工作僅撥款19億美元,導致了30億美元以上的資金缺口。
從這一計劃的進展來看,中小運營商本身具備的特點是導致計劃受阻的原因之一,美國中小運營商是一個什么樣的群體?它們具有什么特點?筆者將在本次推文中對美國中小運營商群體進行初步的匯總總結。
在我國,不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建設都是主要由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三家基礎電信運營商提供,隨著5G的商用,中國廣電獲得基礎電信運營牌照,也開始進行電信基礎設施的部署,但總體也只有4家運營商提供移動通信基礎設施。
美國運營商替換中國設備商的計劃進展緩慢,與美國整體運營商市場結構有一定的關系。目前,美國擁有包括Verizon、AT&T和T-Mobile在內的3家運營商巨頭,部署移動基礎設施,提供全國性服務,另外也有如US Cellular、Dish Network等中大型規模的運營商提供全國大部分地區的移動通信服務。除此之外,美國各地存在超過50家中小型地方運營商,擁有自己的移動通信基礎設施,提供區域性移動通信服務,其中大量運營商是農村地區運營商。另外,美國國內還有大量的虛擬運營商,一起構成了移動通信的競爭性市場。
由于農村地區投資回報率低,美國大型運營商對于農村地區投資不足,但擁有5000多萬人口的農村地區是全美食品、能源的主要來源地,因此對于農村地區的無線通信服務也至關重要。大量區域性中小運營商的存在,是為這5000萬人口服務的重要主體。根據美國無線通信和互聯網協會(CTIA)的統計,從2010年美國開始部署4G網絡時,就比較重視在農村提供服務。截至2016年底,99%的美國農村人口都接入了4G服務,96%的農村道路實現了覆蓋,有94家無線運營商為美國農村服務,補充了大型運營商服務的缺口。近年來,美國大型運營商加速收購一些中小運營商,以增加農村地區服務范圍,如Verizon在2020年就收購了4家區域性中小運營商。
隨著5G的商用加速,為農村地區提供5G服務也提上議事日程。早在2019年,FCC就宣布將設立一項5G基金,為運營商在美國農村地區部署5G網絡服務提供90億美元的通用服務基金支持。FCC的目標是在人口稀少、難以到達的地區或地勢崎嶇的地區提供網絡覆蓋,同時,FCC將專門從該基金中撥出至少10億美元用于精準農業需求的部署。
然而,這可能只是一個美好的愿景,實施過程中困難重重。此前,FCC對農村地區的4G進行調研,發現運營商提交的4G網絡覆蓋數據不可靠,可能夸大了其實際覆蓋范圍,在許多情況下并未反映實際情況。因此,FCC取消了此前的45億美元農村4G LTE補貼基金,轉而設立5G基金。當然,這一愿景實現困難重重,目前設備替換受阻就是其中一個現實的問題。
也有人疑問,這些中小運營商尤其是農村地區運營商只有數萬用戶,但這些用戶并不會固定在當地,他們在離開本地時,這些中小運營商如何提供服務?中小運營商和大型運營商通過“異網漫游”的形式實現用戶的連續性服務。例如,Verizon在2010年啟動了“美國農村LTE”計劃,將其700MHz頻率租賃給農村地區運營商,并與農村運營商開展LTE的異網漫游,到2015年,有21家農村地區中小運營商參與這一計劃,覆蓋了15個州270萬人。
另外,物聯網業務是中小運營商的一個創新型業務。多家農村運營商為當地農業經營提供無線連接服務,并配備傳感器和物聯網平臺,實現智慧農業作業。
筆者根據美國無線通信和互聯網協會(CTIA)和美國競爭運營商協會(CCA)等組織中擁有基礎設施的運營商資料,初步匯總了除大型運營商之外的中小運營商列表。由于大部分中小運營商沒有披露運營數據,因此其用戶數據僅根據公開資料整理。相應情況如下表:
運營商 | 語音技術 | 數據技術 | 用戶 (百萬) |
Appalachian Wireless | CDMA2000 | EV-DO, LTE | 0.138(2021) |
Big River Broadband | LTE | -- | |
Bravado Wireless | CDMA2000 | EV-DO, LTE | -- |
Bug Tussel Wireless | UMTS | HSPA+, LTE | -- |
C Spire | VoLTE, | LTE, NR | 1.2(2016) |
Carolina West Wireless | CDMA2000 | EV-DO, LTE | 0.08(2013) |
Cellcom | CDMA2000, VoLTE, | EV-DO, LTE | 0.3(2013) |
Cellular One | GSM, UMTS, CDMA2000 | EDGE, HSPA+, LTE | -- |
Cellular One of North East Arizona | GSM, UMTS, VoLTE | EDGE, HSPA+, LTE, LTE CSFB | 0.1(2018) |
Chat Mobility | CDMA2000 | EV-DO, LTE | -- |
Choice Wireless | CDMA2000 | EV-DO, LTE | -- |
Colorado Valley Communications | LTE | -- | |
Commnet Wireless | CDMA2000, GSM | EV-DO, EDGE, UMTS, LTE | -- |
Custer Telephone Cooperative | CDMA2000 | EV-DO, LTE | -- |
DTC Wireless | LTE | -- | |
ETC | CDMA2000 | EV-DO, LTE | -- |
Evolve Broadband | LTE | -- | |
FTC Wireless | UMTS | HSPA+, LTE | -- |
Illinois Valley Cellular | CDMA2000 | EV-DO, LTE | -- |
Indigo Wireless | GSM, UMTS | EDGE, HSPA+, LTE | -- |
Infrastructure Networks | LTE | -- | |
Inland Cellular | CDMA2000 | EV-DO, LTE | 0.013(2013) |
Limitless Mobile | UMTS | HSPA+, LTE | -- |
Mobi | CDMA2000, VoLTE | EV-DO, LTE | -- |
Nemont | CDMA2000 | EV-DO, LTE | 0.012 |
Nex-Tech Wireless | CDMA2000 | EV-DO, LTE | -- |
NNTC Wireless | CDMA2000 | EV-DO | -- |
NorthwestCell | CDMA2000 | EV-DO, LTE | -- |
NVC | CDMA2000 | EV-DO, LTE | 0.01 |
Pine Belt Wireless | CDMA2000 | EV-DO, LTE | -- |
Pine Cellular | GSM, UMTS | EDGE, HSPA+, LTE | -- |
Pioneer Cellular | CDMA2000 | EV-DO, LTE | 0.06(2014) |
PTCI | GSM, UMTS | EDGE, HSPA+, LTE | -- |
Redzone Wireless | LTE | -- | |
Rock Wireless | UMTS | HSPA+, LTE | -- |
RTC Communications | VoLTE | LTE | -- |
Silver Star Communications | CDMA2000 | EV-DO, LTE | -- |
Snake River PCS | CDMA2000 | EV-DO | -- |
Southern Linc | VoLTE | LTE | 0.17(2011) |
STRATA Networks | CDMA2000 | EV-DO, LTE | -- |
Tampnet | GSM | EDGE, LTE | -- |
Thumb Cellular | VoLTE | LTE | 0.037 |
Union Wireless | GSM, UMTS | EDGE, HSPA+, LTE | 0.041 |
United Wireless | CDMA2000 | EV-DO, LTE | 0.022(2016) |
Viaero Wireless | GSM, UMTS, VoLTE | EDGE, HSPA+, LTE | 0.110 |
VTel | LTE | -- | |
West Central Wireless | GSM, UMTS, VoLTE | EDGE, HSPA+, LTE | 0.04(2012) |
WUE | LTE | -- | |
Northern Pacific Wireless | VoEX | 802.11EX | -- |
從以上運營商的匯總中,我們可以看出美國中小運營商的2個明顯特點:
一是規模較小。從已經公開的數據來看,這些中小運營商群體擁有的客戶數量非常少,只有C Spire一家用戶數量超過100萬,大部分用戶都在10萬以下,甚至只有1萬的用戶。電信運營商作為重資產的主體,用戶數量少,其規模效應就無法發揮出來。與用戶規模相對應的是,其基礎設施規模也較小,以Carolina West Wireless為例,這家廠商成立于1991年,僅擁有300個基站,覆蓋卡羅萊納州一些農村地區,服務用戶數量不足9萬。美國成立了專門的農村無線運營商協會(Rural Wireless Association,RWA),該協會會員就是那些用戶數量少于10萬的運營商。
二是面臨著嚴峻的網絡升級壓力。從以上表格中可以看出,大部分運營商的語音業務對3G技術尤其是CDMA2000技術依賴較大。在數據技術方面,大部分中小運營商已升級至使用4G LTE,但因為歷史原因和技術能力有限,中小運營商很多還是通過3G技術承載語音業務,在當前美國大型運營商關閉3G網絡的情況下,這些中小運營商的用戶的語音漫游無法實現,將大大影響其用戶體驗,因此需要盡快淘汰3G設備,升級至VoLTE。但是,在美國政府要求拆除中國設備商設備的背景下,這無疑給這些廠商增加了巨額成本。早在2018年底,美國農村無線運營商協會在提交的一份報告中顯示,其四分之一的成員在使用華為和中興等中國供應商的設備。
總體來看,美國當前形成的大型運營商+地區中小型運營商+虛擬運營商的市場結構,保障了全國各地區、各行業無線通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