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汽車行業已有眾多企業探索將AIGC應用于品牌傳播、動態營銷、客戶服務、座艙交互、自動駕駛開發、智能駕駛輔助訓練等方面,促進營銷、產品、服務和安全保障提質升級。
2023年以來,AIGC發展速度驚人,迭代速度呈現指數級爆發。AIGC的核心是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用戶所需的內容,其應用場景多樣,目前已廣泛應用于互聯網、傳媒、電商、影視、娛樂等行業進行文本、圖像、音視頻、代碼、策略等多模態內容的單一生成或跨模態生成,以提升內容生產效率與多樣性。
近年來,我國汽車的智能化進程保持高速發展,消費者接受程度不斷提升,產業發展受市場驅動明顯,智能網聯市場規模持續擴張。2023年1-2月,L2級乘用車累計上險量為99.46萬輛,同比2022年同期上升5.9%,其在整體乘用車上險量中的占比達40%,較2022年同期提升了11.7pct。AIGC為汽車行業加快智能化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大的“賦能加速器”。
目前,汽車行業已有眾多企業探索將AIGC應用于品牌傳播、動態營銷、客戶服務、座艙交互、自動駕駛開發、智能駕駛輔助訓練等方面,促進營銷、產品、服務和安全保障提質升級。由近及遠地看,AIGC在品牌傳播、產品營銷、客戶服務3個領域中的應用將更快得到推廣和成熟;座艙交互次之,自動駕駛開發和智能駕駛輔助訓練領域的應用落地、普及和成熟則會再遠一些。
一、AIGC在汽車行業的品牌傳播、產品營銷和客戶服務等方面,均已有鮮活落地案例
在品牌傳播和產品營銷方面,目前已有較多企業通過AIGC賦能車企制定精準營銷策略,進行廣告的精準投放,提升用戶的認知,使千人千面、個性化的內容營銷成為可能,保證品牌有更好的營銷轉化,同時也讓自身成本大幅下降。
目前,國內頭部企業已有較佳實踐案例。例如,百度營銷依托AIGC技術進行“智能創新”,讓內容更有交互性,幫助企業更深度地鏈接用戶,并結合其構建的“全域場景”和獨特的搜索場景開展內容營銷;同時,基于百度全域內容產品矩陣打造出“百度BPUA內容模式”,即BGC/PGC/UGC/AIGC多元內容形態兼具的內容生態,并衍生出基礎類內容產品如“達人定制”“主題征文”和創新類的熱點內容產品,如“數字明星超話”,以及內容帶貨轉化類的“超級爆品”產品等。以林肯Z新車上市合作宣傳為例,百度與之合作了汽車達人征文產品、為新車鋪設優質口碑輿論環境;同時,結合百度數字人南嶼進行創意視頻內容定制、配合熱榜資源造勢熱點吸引用戶對新車的關注;還合作了百度旗下有駕的垂類內容IP,邀請頭部汽車KOL圍繞新車進行專業的深度評測解讀,實現“聲量廣度、口碑熱度,專業深度”兼具的實效。
此外,營銷服務商華揚聯眾將虛擬數字人核心技術與AIGC相結合,應用于汽車動態銷售場景,推出了AI數字人直播SaaS系統,幫助商家通過數字人視頻+數字人直播的方式獲客。業內媒體汽車信息網引入AIGC技術,無人工參與下,僅需5分鐘實現內容選題、原創、改寫、分發,并可將一篇高質量圖文裂變成多篇內容,成本只有人工生產的10%。
在客戶服務方面,AIGC能結合實際業務場景,輔以專業知識、業務邏輯去精調模型和訓練專業能力,在智能客服場景中呈現主動、預測、規律的分析,提升理解和決策能力,提供準確應答交互,保障客戶優質服務體驗,解決實際問題,AIGC在客戶服務領域有望大有作為。
目前,同樣已有較多企業探索將AIGC應用于客戶服務領域,為車企等提供智能客服產品或平臺智能化能力服務。雖然相關產品的智能化水平以及平臺智能化賦能的成效仍有待驗證,但踏出了寶貴的第一步。例如,容聯云響應“以車主為中心”的服務策略,應用AIGC等技術為某車企打造了新一代數智化客戶聯絡體驗中心,包含智能語音導航、智能外呼、智能知識庫、智能坐席輔助、智能質檢等,實現客戶服務的全閉環智能化改造。軟通動力與微軟、百度等大模型廠商開展緊密合作,創新升級軟通智核平臺、虛擬數字人、智能客服等系列人工智能產品,同時積極布局智能汽車領域。網易數帆融合低代碼與AIGC技術,發布CodeWave智能開發平臺,并宣布面向汽車等六大客制化復雜的行業場景推出一站式解決方案,高效賦能企業客戶管理等需求。
二、AIGC在智能座艙的應用,將成為車企和Tier1打造智能服務核心競爭力、形成智能服務領先品牌效應的重要抓手
智能座艙是由不同的座艙電子組成的完整體系,其關鍵技術主要由四部分組成:
一是機械技術,包括可變化車體技術和內飾機構技術。未來汽車可根據不同模式進行伸縮折疊是一種趨勢,座艙需要可以根據乘客對于不同場景的使用需求,實現內飾空間的不斷調整變化。
二是電子硬件技術,包含芯片技術、顯示屏技術、專用電器總成以及傳感器技術四大技術。
三是軟件技術,主要有操作系統和各種應用軟件。汽車智能化發展必然會趨向于一機多屏,通過操作系統實現一個車機芯片控制各屏的軟件。
四是兩大支撐技術,分別是人工智能技術和云計算技術。未來智能算法的準確性決定了不同品牌智能座艙的差異化,是影響車內體驗的關鍵。
智能座艙通過以上的機械、電子硬件、軟件以及兩大支撐技術實現人機交互。以中控屏、儀表盤、后座娛樂屏等硬件為載體,實現人臉識別、多音區檢測、視線追蹤、疲勞分級以及多模命令詞等核心智能化功能。此外,還可以衍生出音量自動調節、高速分心提醒、疲勞拯救等個性化附加功能。
AI大模型可滲透到智能座艙的方方面面,對于未來更便捷、豐富的座艙交互,以及提升駕乘者交互體驗有重要實踐意義。學習能力、個性化和人性化的設計將是智能座艙主動交互設計的重要內容。通過大模型賦能的語音助手或將成為座艙的“AI智能管家”,幫助汽車從出行工具向出行管家進行轉變。不同企業因算法差異而具有不同的特色和功能,將進而形成車企自身獨特的智能化差異,構筑核心競爭力。
例如,在今年4月的上海車展上,商湯亮相了其“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并展示了其中文語言模型“商量SenseChat”以及“如影SenseAvatar”等與座艙的結合,我們看到通過大模型可以賦予座艙多種生成式AI能力,提供包括情緒感知、智能助手、基于情感的對話、創意內容生成、個性交互等一系列功能,應用場景也可以拓展到娛樂、辦公、購物、休息等。
AI數字人:根據乘客偏好設置,形成數字虛擬人與乘客進行交流,形象趨近于“AI座艙管家”,是乘客與車機的交互對象。
信息查詢強化:通過語音詢問乘客可以獲得具體信息查詢輸出,此外還包括關于餐廳推薦、旅行路徑規劃、給兒童創造讀物的創意性輸出。
圖片自動生成:類似Midjourney可以為乘客自動生成各種各樣的圖片。
安全識別:可以根據乘客是否登記分為嘉賓/主人,可以根據不同乘客的記錄的偏好推薦其合適的內容產品。同時具備更好的DMS(駕駛員監測)、OMS(乘客檢測)、兒童滯留等功能體驗。
API接入:支持外接第三方應用,協助實現會議管理、購物、差旅等功能。
商湯大模型賦能座艙交互
來源:商湯官網、2023年上海車展、華泰證券
此外,得益于人工智能與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的融合,并結合智能云提供的預測性算法、實時數據處理、OTA等,未來的智能座艙的人機交互形式將愈發多樣,“情感化”“擬人化”的座艙交互有望逐步走進現實。比如,用戶可通過語音、手勢、眼神、唇語等來實現與汽車的對話;車內燈光可根據不同場景來自動變暗或變亮等。例如,上述提及的商湯AI數字人即為一例。此外,均勝電子等企業也在探索AIGC技術與智能化產品在座艙等領域的融合與應用,目標為大幅加強座艙的共情能力,給駕駛員和乘客擬人化體驗。
三、自動駕駛開發和智能駕駛輔助訓練領域,部分企業推出了大模型,但還需要更多的數據訓練和升級完善
在自動駕駛開發和智能駕駛輔助訓練方面,AIGC的技術思路和自動駕駛的認知決策思路有相似性,AIGC和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具備整合的潛力。AIGC的大規模數據學習能力使其具備強大的語言理解和自動生成能力,通過與自動駕駛系統結合,有助于提升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的智能化。系統在學習的同時,輸出判斷結果給駕駛員,同時吸收駕駛員提供的反饋,都可以基于AIGC技術來實現。
不過,AI大模型在自動駕駛領域仍處于學習階段。人工智能的較多應用場景有較寬松的容錯性,然而在自動駕駛行業中,決策規劃作為整體系統的大腦,處于算法中的核心模塊,對于自動駕駛功能的實現以及安全性的保障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基于強化學習的決策規劃系統還遠遠未達到成熟,基于規則的系統也難以應對極端的長尾場景(Corner case)。
目前,已有部分企業在自動駕駛開發和智能駕駛輔助訓練領域推出了大模型。例如,毫末智行將人駕自監督認知大模型升級為“DriveGPT”,推出全球首個自動駕駛認知大模型,目前已完成模型搭建和第一階段數據的跑通,參數規模可對標GPT-2的水平;商湯科技的“日日新”大模型體系具備自然語言處理、內容生成、自動化數據標注、自定義模型訓練等多種大模型及能力,在2023年上海車展亮相,帶給車機全新想象空間。不過,相關大模型在自動駕駛開發和智能駕駛輔助訓練領域的廣泛落地應用還需要更多的數據訓練和升級完善。
AIGC在汽車行業的應用正拉開帷幕。除了這一議題外,智次方研究院還通過對智能網聯產業的深入研究匯總成了《2023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洞察暨生態圖譜報告》,將于5月31日在北京舉辦的“2023數智產業領袖峰會”上重磅發布,歡迎各位讀者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