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ChatGPT已接管你家的空氣。
先別慌,這里指的是:ChatGPT被用于控制室內溫度、濕度、空氣質量等參數情況。
該信息來自智能暖通空調控制器廠商Sensibo,與知名物聯網播客IOT PODCAST近期一次對談,節目中,Sensibo分享了他們應用ChatGPT的情況。
在這家智能家居公司手里,ChatGPT不只是一個對話bot,而是與房間內空調熱泵共同聯網,對空氣各種參數進行控制,甚至,它還能獲取并分析用戶家里及公司數據。
該公司CEO對ChatGPT頗為看好,甚至將其比作2006年AWS首次出售自己的彈性計算(EC2)服務,該事件在IT圈意義重大,是云計算行業的標志性事件之一。
巧的是,就在今天(7月5日),36氪曝出,天貓精靈啟動內測業內首個大模型終端操作系統,在天貓精靈APP內測頁面上,顯示有知識探索、共情互動、生活妙招、靈感啟發四類建議對話場景。
綜合此前信息,接入大模型大概率是通義千問。此舉亦可視為AI大模型結合智能家居方向的發力。
與此同時,ChatGPT被網站流量監測服務商Similarweb發現——其6月訪問量可能出現環比負增長。
時下,AI在大眾領域引發的狂熱似乎正在退卻,而在智能家居這種細分領域的落地正被圈內關注——
有什么新實例值得關注?國內生成式AI在智慧家居應用發展怎么樣?
一起來看看。
ChatGPT+HVAC=?
要想理解ChatGPT這回的應用價值,先了解Sensibo所專注的業務。
據CEO Ran Roth介紹,他們所做的領域名叫暖通空調(HVAC)控制器。對比尋常空調,暖通空調不僅能調節溫度,更能控制空氣濕度及質量,保持通風。
由于近些年雙碳成為全球主議題,節能環保也是HVAC所追求的一大指標。
Sensibo旗下產品是一系列的空調控制器,適配上千種空調產品,包括美的、海爾、格力等國產品牌。
它能通過室內Wi-Fi與手機和Pad相連,再通過“配對”,充當空調遙控器,從而實現對室內空調系統的遠程控制管理。
溫度濕度之外,Sensibo還會監測PM2.5和有害物質等參數,如若空氣質量變差,控制器會將空調切換至通風模式。
圖注:其設備能實時監測您家中最常見的空氣污染物,并保留其發現的歷史記錄。
節能是Sensibo對外宣傳并吸引客戶購買的一大價值點。在對外發布的產品介紹中,他們稱,其產品內置的智能傳感算法能幫助用戶節省高達40%的水電費。
關于同ChatGPT的結合,Sensibo的說法是——
他們一開始將會將ChatGPT同硬件終端語音助手結合起來,參考用戶使用空調習慣,提出建議并落地,比如在特定時間點自動對空調進行調整。
除此之外,Sensibo還允許AI監控傳感器數據,進而控制空調及熱泵裝置,節省能源消耗。
其首席運營官對外表示:“由于每天HVAC系統將會進行120萬次數據操作,AI生成信息也將被進一步優化,這樣就能進一步節約能源”。
對于ChatGPT在智慧家居乃至物聯網領域的應用,該公司CEO表示十分樂觀,他打比方道:
“AWS出現前,如果你想開一家軟件公司你必須買一堆服務器,還要雇一堆人日夜維護,這對小公司很難做到,但當云計算出現,創業公司很快能做出一個軟件并部署上去,SaaS企業也才有相應機遇。”
ChatGPT與智能家居結合走到哪了?
自誕生以來,ChatGPT與智能家居結合就是順理成章之事,從時間節點和模型看,可以劃分為3個階段。
1.0階段:ChatGPT結合智能家居語音助手,進行對話。最典型應用就是將AI接入智能音箱,賦予終端前所未有的理解能力,而非“小X,小X音箱”連喊十遍。
2.0階段:賦予GPT更多權限,令其能直接控制智能家居及電器,甚至生成控制條件,在特定情況下,無需人類指令就進行自動化操作,提供舒適的居家體驗。
3.0階段:智能家居專屬大模型,對各種場景有更好的匹配能力,配合正火的Matter協議,邁向真正的全屋智能。
前兩個階段,均可視為通用大語言模型與智能家居的“粗暴”結合,隨著大模型飛入千行百業各個場景,大概率會誕生垂類專屬大模型,并與智能家居更好結合,融入產業。
那么目前AI大模型+智能家居走到哪里了?
從公開案例看,大部分案例仍屬2.0階段。
此次官宣為暖通空調接入ChatGPT的Sensibo就是其中一個典型。
亞馬遜近期在2.0方向上也頗為努力。根據5月一份遭曝光文件顯示,該公司正在構建全新模型,挽救此前一年損失高達100億美金的Alexa智能語音助理。根據亞馬遜的說法,該模型會更加“通用”,更“有能力”。
智能家居行業當然少不了網友整活,在近幾個月很多人分享了五彩斑斕的應用落地,同屬2.0水平。
一位網友就分享了自己用GPT控制燈光顏色的例子。
他會確定好燈光主色調,還有就寢時間、工作時間、季節等條件,將種種要求提供給ChatGPT再將其與Home Assistant接通,于是,AI自行調整室內燈光組合。
且GitHub上也已經有Home Assistant與ChatGPT集成的項目,發布時間約為今年3月。
另一個案例來自Josh.ai,這是一家語音控制智能家居團隊,他們在今年2月分享了將ChatGPT接入智能終端,從而實現——更好的“察言觀色”能力,比如根據戶主當前活動狀態,自動控制窗簾打開。
前兩天,Josh.ai還官宣一個全新的大模型,JoshGPT。科技媒體zdnet將其稱為首個基于GPT的AI智能家居平臺。
據官方稱,它使用了GPT同款技術,能回答Siri、Alexa 和 Google等智能家居助手無法回答具體的問題,提供更多細節。
不過在官網給出的案例中,JoshGPT所謂支持的多輪問答,以及廚藝藝術旅行方面的回復能力似乎與ChatGPT并無明顯差異。
國內玩家在該領域探索步履不一。
其中,涂鴉智能于3月官宣了整合類ChatGPT技術而成的智能應用Demo。據悉,該團隊采取提示詞工程(Prompt Engineering)方法,引入ChatGPT語言處理能力,結合自身AI模型,帶來更加高效和智能的體驗。
全屋智能公司歐瑞博也于近期官宣,已將其智能家居中控屏與ChatGPT進行了對接。
美的在AI大模型方面相對克制,在近期一次發布活動上,美的集團全屋智能負責人尚喆表示:“(美的)核心定位不是把ChatGPT或者底層模型發明出來,這不是我們的分工。”
作為物聯網+互聯網大廠,小米集團AI實驗室主任王斌博士之前曾向財經媒體深燃透露:小米自己會去自研通用大模型,但不會單獨發布一款類ChatGPT產品。另有消息顯示,小米AI領域相關人員已超過1200人。
至于智能家居方面的應用,小米方面的說法是——“大模型至少能在交互能力上,提高智能家居的使用體驗”。
開頭提及,天貓精靈近期同樣有動作,7月5日,36氪報道了天貓精靈啟動內測業內首個大模型終端操作系統。當用戶獲得內測資格、同意協議后在線完成固件升級,幾十秒之后,天貓精靈的聲音、語調和內容生成就都發生顯著變化。
據36氪稱,這是業內第一次通過線上升級,將智能硬件操作系統完全變革為大模型驅動。
綜上,盡管目前大模型+智能家居整體仍處于2.0階段,但不可否認,該層面可延展創新的空間仍然很大。
舉例而言,目前GPT系列插件噴涌而出,若能結合智能家居,那房間燈光、空氣質量條件還能參考網上信息,這又是全新的體驗與可能性。
但必須提醒的是,還有一部分人對ChatGPT乃至大語言模型結合智能家居應用持謹慎態度。
背后原因在于大語言模型不可避免地會產生胡說八道(hallucination)問題,若與智能家居進一步整合,生成指令可能造成錯亂,甚至威脅居住者人身安全。因而,錯誤指令能否立即終止執行糾正,是業內應該關注的問題。
除此之外,大模型接入越來越多智能家居終端后,可能引發更為嚴重的黑客侵入問題,同樣是行業良性發展需要正視的問題。
寫在最后
值得補充的是,谷歌盡管在對話AI競爭中,風頭被OpenAI及旗下ChatGPT蓋過,但他們還發布了一個名為PaLM-E的項目。
該項目將谷歌的PaLM大語言模型與ViT(基于Transformer的視覺模型)結合,并部署到機器人上,于是,該機器人能夠幫助人類找東西,甚至在辦公室清垃圾,面對物體新特征也有很好的泛化能力。
一旦家中有個機器人,試想一下,下一代智能家居體驗,又何必依靠智能家居?而此前占主流的觀點——“智能音響即智能家居入口”,亦可能被顛覆。
谷歌之外,Meta也在探索新多模態模型ImageBind,以求將文本、溫度、圖像/視頻、深度、聲音等模特信息實現“大一統”。
不同模態融合技術的發展,無疑對于傳感器類型五花八門的物聯網行業,同樣起著推動作用。
綜上來看,無論大模型在機器人上部署還是多模態“大一統”,都可視為智能家居加上“物超人”奇點已過——
過去智慧家居不夠智慧的狀況,很快將被徹底改變。
關于ChatGPT及大語言模型在智能家居方面的應用,智次方?物聯網智庫還將繼續保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