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說聯想是一家PC制造商,但是如果你據此認為聯想僅僅只是一家PC制造商,那就可能小看了這家IT巨頭的變革決心。
在全球,每4位電腦使用者中,就有一位使用聯想電腦。在中國,更是每10位用戶中,就有4位是聯想的用戶。2020財年,聯想在全球總共銷售了超過7700萬臺PC。
從這組亮眼的數據來看,你可以說聯想是一家PC制造商,但是如果你據此認為聯想僅僅只是一家PC制造商,那就可能小看了這家IT巨頭的變革決心。
當我們基于從“以產品為中心”到“以客戶為中心”轉變的視角去審視聯想最近幾年的戰略變化時,就更容易理解聯想為什么要大力發展涵蓋“端-邊-云-網-智”全要素的新IT架構體系,為各行各業的智能化轉型賦能。
在近日舉行的以“新IT 新引擎”為主題的2021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上,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商用大客戶業務群總經理王立平于演講中分享了聯想在邊緣智能領域的創新實踐,并在會后和媒體們就邊緣計算等相關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所謂“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單從“端-邊”領域的創新產品和行業應用,我們也能窺見聯想在過去三年間入局IoT為行業帶來的變革和活力。
“以客戶為中心進行轉型這件事,在聯想絕不是一句口號,它滲透于我們整個業務過程之中。”王立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反復強調。
以工業領域為例:過去,聯想是站在產品的角度思考問題,那么要做的無非就是給工業客戶提供可靠性更高、可耐受溫度范圍更廣、防塵的工業PC;現在,聯想轉變為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問題,那么就要去挖掘客戶在生產過程中的痛點和需求。
工業產品的瑕疵/缺陷檢測是特別常見的應用場景,一個看起來毫不起眼的缺陷或瑕疵,輕則致使企業的商譽和財產遭受損失,重則甚至會導致傷亡事故的發生。早期的瑕疵/缺陷檢測都是由人工方式來完成,存在效率低、成本高、準確性差等問題,所以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探索數字化的檢測方式。
“這個過程中,需要為客戶提供硬件層面的攝像頭,內置機器視覺算法的網關,后端還要有軟件和平臺作為支撐……我們的視野隨之打開,換言之,不是再單純的為客戶供應硬件產品,而是要提供軟硬件一體的完整解決方案。”王立平道出了這種轉變的本質。
不只工業,其它行業也是同樣的道理。企業客戶想要的不是PC,而是能幫助其便捷出差或提升會議效率的智慧辦公解決方案;零售業客戶想要的不是平板,而是能助力其提升門店運營效率及客戶滿意度的智慧零售解決方案……
而在構建這些解決方案的過程中,邊緣側的重要性愈發凸顯。無論是智能工業、智慧零售還是智慧汽車……所產生的數據都是海量的,所有數據上傳云端只會徒增云端、寬帶、能耗等方面的壓力,因而很多運算勢必會下沉在端邊之下。根據Gartner的預測顯示,截止到2025年將會有75%的數據在數據中心和云之外的邊緣側產生,而這一數據的比例在2018年只有10%左右。
邊緣計算作為靠近數據源頭、融合了網絡、存儲、計算與應用能力的分布式計算平臺,可以對數據在本地進行實時分析處理,數據不必實時回傳到云端,縮短延時,減少網絡帶寬占用,確保應用程序安全高效的運行。正因為邊緣計算能夠為客戶創造如此顯著的價值,聯想入局該領域的決策也就顯得順理成章。
早在三年前,洞悉這一變化趨勢的聯想就開始布局商用邊緣計算產品,并充分利用聯想在AI技術上的積累,將這些智能化的邊緣計算設備應用到了各行各業的場景中,構建起了“軟硬件+AI平臺+行業應用+服務+品牌+營銷+超過10000大聯想行業合作伙伴”的商用IoT開放生態體系。
在硬件層面,聯想全局部署邊緣計算產品,擁有強大的硬件實力,其產品包括高擴展性4U工控機、工業一體機和嵌入式工控機;具備低功耗、低成本、無風扇設計的邊緣計算網關;具備超小機身、多接口設計、靈活安裝部署的超能云終端;還有面向重邊緣計算場景,緊湊型的專用邊緣服務器系列等。
在軟件層面,聯想大腦Edge AI平臺支持一站式構建邊緣智能方案,提供包括自動生成、硬件選型、模型適配、仿真測試、部署實施、運維升級等全流程支持。經過聯想大腦Edge AI平臺生成的方案,AI模型可在本地自學改進,實現模型的動態更新。
王立平表示,聯想區別于“友商”最本質的差異在于聯想的解決方案可以做到“軟硬件一體”。
軟件和硬件的關系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左腿和右腿的關系,步子想要邁得快,不是說左腿和右腿都很健壯就能做到,而是兩條腿之間要做到協同工作。
一方面,聯想的硬件很強,這毋庸置疑;另一方面,聯想大腦Edge AI平臺則可以被抽象看作一個算法的“應用商店”,里面有針對各種場景的算法和模型,客戶可以在平臺上做選擇和適配,從而降低開發的成本和開發的難度。現在,基于智能推薦算法,通過Edge AI平臺,聯想可以給客戶提供最優的AI模型和與硬件相匹配的方案,將硬件和軟件進行良好的適配,讓軟硬件之間實現了真正的協同。由此,客戶在開發過程中甚至可以不用真正的硬件,而是通過仿真軟件去實現軟硬件的適配。
我們來看一個實例,在餐飲行業,一家坐擁2200多家門店的客戶希望通過門店的智能化改造,實現遠程巡店、產品管理、入侵檢測等多個場景的智能化應用。但面臨的問題是門店需要將所有傳統攝像頭全部替換為面向不同場景的智能攝像頭,但這會帶來很大的成本支出。
為此,聯想為客戶提供了基于X86和ARM架構的邊緣智能產品解決方案,可以在基于原有攝像頭的基礎上實現客戶的需求。聯想通過賦能客戶的舊設備,喚醒了新能量,使得客戶智能化硬件成本投入減少了66%,年投資回報率介于10-15%之間,三年可以收回投資成本,同時安保成本每年節省達到千萬級以上。
從聯想發展“新IT”的角度來看,邊緣計算在未來一定是無處不在的。王立平表示:“邊緣計算無處不在,但是其應用場景卻很分散,這正是現在制約邊緣計算規劃化發展的主要障礙。”
其實這個問題還可以被放大來看,不只是邊緣計算,在為B端客戶提供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的過程中,一定也會面臨場景碎片化的問題——不同行業的客戶有不同的痛點和需求,聯想應該如何服務于千行百業客戶的數字化升級?
“我們必須得承認,智能化轉型單靠一家企業之力是難以實現的,畢竟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掌握所有垂直行業的Know-how。”王立平坦然道,“我們的應對策略則是生態化,也就是把最底層、最基座的東西抽象出來做好,然后融入不同細分行業的Know-how,再加上服務體系,以破除碎片化的障礙。”
如果將打造生態的過程比作種植一片樹林,那么Edge AI平臺的底層就好比土壤,土壤足夠肥沃,才能有助于不同行業樹木的生長。為了踐行生態化,聯想將這一策略的執行分為兩個部分:其一是面向制造、醫療、政府、物流等邊緣計算和物聯網機會較大的場景進行重點突破;其二則是引入創投,以類似“孵化器”的模式將技術與場景深度融合,完成行業賦能。
聯想在高斯中國的應用實踐是一個特別典型的案例。為保障印刷業的領軍企業順暢運行,聯想從以前只賣PC,到后來提供邊緣計算設備,以及Leap IoT平臺等,實現了高斯中國的遠程云管理,使得其設備故障率降低了50%,高斯員工的出差成本降低了65%,售后服務的客戶滿意度提升了80%。后來,聯想發現該案例可以復制,便將其變成一個SaaS應用,服務于更多類似的客戶。
結語
人生有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其意為人到三十歲,學業、事業都有了根底,能夠立住不會搖動;到了四十歲,遇到任何變故,都能權巧應付不被困住。對于已經邁過而立,即將不惑的聯想亦是如此。
曾經埋頭苦做PC的聯想已經悄然在華麗的轉身,在邊緣計算落地的過程,甚至整個社會各行各業大的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中,聯想通過構建軟硬一體的行業獨有優勢,塑造了堅強的壁壘,并在行業生態的版圖上一再拓展。這或許就是超前的意識和深厚的積累,讓其在數智時代能大展宏圖,開枝散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