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詹士
智次方?物聯網智庫 整理發布
Arm大客戶高通,一頭扎進RISC-V懷抱。
據高通8月4日官宣消息,這家芯片巨頭聯合博世、英飛凌、Nordic、恩智浦共同成立了一家RISC-V公司。
目前新公司名字暫未公開,但高通明確了此舉意圖——
通過支持下一代硬件開發而在全球范圍內,推動RISC-V落地。
關于落地領域,高通并未將核心守備范圍,物聯網及移動市場,作為首個發力點,而是意外地選擇——
汽車,作為第一個專注領域。
該消息近期已在網上引發各方關注。
有人點贊并認為,這利于CPU架構多樣性發展。
也有好事者艾特上Arm。
不過值得補充的是,媒體arstechnica指出,目前高通下一代硬件項目圍繞Nuvia展開,這是一家蘋果前SoC工程師創立的芯片設計公司,目前專注于Arm芯片,高通CPU全部采用Arm的設計,且性能通常比蘋果落后一兩代。
一段時間內,高通仍會發布Arm芯片產品,落地終端涵蓋PC及汽車,也就是說,高通的RISC-V產品將在幾年后面世。
而關于RISC-V在智能產業的進一步落地及國內發展,智次方?物聯網智庫將持續追逐,并于近期策劃相關選題,歡迎相關從業者及公司聯系微信/電話 15210870661
高通此前早有布局
RISC-V與Arm同屬精簡指令集架構,這種架構興起于上世紀80年代,因其同時滿足成本低、功耗低、發熱量低要求,非常適合輕型、便攜式、電池供電的終端設備。
此后,隨著手機平板等移動終端興起,精簡指令集架構開始被廣泛采用,這當中,Arm作為精簡指令集發明者,先聲奪人。
高通驍龍、聯發科天璣、蘋果A系列、三星Exynos、華為麒麟等處理器基本都采用Arm架構。近些年,Arm架構也在PC市場大展拳腳,對X86架構形成威脅。
正如前面所說,高通與Arm此前一直保持合作,但近兩年,雙方合作有些摩擦。
2022年8月,Arm在美國對高通提起訴訟,意在阻止其收購芯片設計公司Nuvia中,獲得該公司與Arm許可協議下的芯片設計。
此前,高通為收購Nuvia,已經開價14億,對此,高通明確表態,Arm無權干涉高通或NUVIA 的創新。
有業內人士曾爆料,高通與Arm此前已有分歧。有內部從業者抱怨,Arm的創新步伐正在放緩,導致高通芯片在性能上落后于蘋果自研處理器。
另一方面,高通在RISC-V領域已有布局。
早在2019年,高通就與Sutter Hill Ventures、Spark Capital、成為資本等機構共同投資了基于開源 RISC-V 架構構建芯片的初創公司,SiFive,金額為6540萬美元。
SiFive是RISC-V行業內最具代表性的企業。它由UC伯克利三位研究者Krste Asanovi?、Yunsup Lee 和 Andrew Waterman在2015年創立。上述三人本身就是RISC-V核心研究者及推動主力,加之高通出手。
因而,當時就有人認為,高通出手意味著RISC-V對Arm的威脅已并不遙遠。
一年之后,高通前高管Patrick Little跳槽SiFive,擔任新CEO,上任第一把火,就是操盤SiFive新一代RISC-V處理器核的研發。
等到2022年末,高通與Arm的矛盾已是人盡皆知,高通對RISC-V的好感表露無遺。
在12月一次活動中,公司高級產品總監Manju VArma明確表示,RISC-V是專有Arm指令集架構的新興替代品。
Manju VArma進一步補充道,從可穿戴設備、智能手機到筆記本電腦和聯網汽車,RISC-V均擁有機會。
另值得一提的是,高通剛剛公布23CQ2財報,當季營收84.51億美元,低于此前指引中值(81~89億美元),受下游需求疲軟影響。
作為其營收大頭,手機業務同比-25.4%環比-13.9%,IoT業務環比+6.8%,但同比-23.7%。報告公布后,高通還預告了裁員計劃。
從目前半導體行業大勢看,高通上述表現不算意外,2023年行業大部分玩家都不算好過,此番相關合作開花結果尚需時日,也可看作高通未雨綢繆在RISC-V的提前布局。
RISC-V熱潮來襲
RISC-V的誕生始于2010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Krste Asanovic教授及團隊所進行的相關研究,其指令集手冊第一卷于2011年5月13日公布。2014年一篇關于開放指令集優勢的論文發表。
此后,核心成員們舉辦了首屆RISC-V研討會,并很快成立了RISC-V基金會。
前文提及高通與Arm的些許摩擦,但究其本質,其押注RISC-V核心原因有三:
其一是RISC-V開源,這讓RISC-V架構迅速擴張,尤其在樸實無華的物聯網領域,與授權收費的Arm打法形成對比。
其二,RISC-V相比Arm更為穩定,也形成一種有力制衡。業內皆知,Arm盡管很長時間主導了移動終端核心,但其并未從授權中獲取豐潤的收益。
之于母公司軟銀而言,想象力平平的結果令孫正義逐漸失去耐心,這也便有了轉售Arm給英偉達的想法,因2022年監管部門否決,軟銀啟動了Arm IPO計劃,在數據要求裹挾下,Arm也明確告知了客戶——
其商業模式將發生“徹底改變”,所收取的許可費用可能上漲數倍。這也便是高通與Arm互不相讓的底層原因之一。
除卻上述2點,RISC-V另一大優勢在于——不受地緣因素干擾。
隨著2019年RISC-V基金會遷往瑞士,并在一年后更名為“ RISC-V國際”,在Arm最大市場中國,科技公司們紛紛投入RISC-V懷抱。
不難想象,不止是高通一家考慮到上述因素,這三點更是廣大廠商轉投RISC-V的核心動機。
近些年,RISC-V勢頭正盛。就連MIPS也在前段時間宣布,首款RISC-V芯片設計開放授權,被視為行業一大里程碑事件。
前兩天,媒體剛曝出Jim Keller掌舵的AI芯片公司Tenstorrent,拿下了三星現代1億美金投資,而其所采用的架構,正是RISC-V。
此前,智次方?物聯網智庫對相關發展進行過介紹,2022年采用RISC-V芯片架構的處理器核已出貨100億顆,其中一半來自中國。
在龐大的數字背后,數以百計的企業都在關注或采用RISC-V進行開發。阿里、華為、中興、紫光展銳等企業均為合作伙伴。
就在前段時間MWCSH期間,中國移動正式發布了純自研RISC-V架構的LTE-Cat.1芯片。幾乎前后腳,SiFive在中國北京舉辦了技術論壇,官宣全面進入中國市場銷售產品,一時引發行業關注。
另據晚點LatePost介紹,RISC-V CPU(中央處理器)創業公司進迭時空,8月初獲數億元人民幣 A 輪融資,該公司兩名聯合創始人陳志堅和孫彥邦,都在 RISC-V 領域工作多年。
這其中,陳志堅在 2006 年讀博期間加入中天微,2018 年隨中天微被阿里巴巴全資收購進入阿里旗下芯片公司平頭哥,擔任資深技術專家。2019年,平頭哥國產嵌入式 CPU 玄鐵問世,陳為主要研發及應用負責人。
孫彥邦 2008 年加入全志科技,曾任全志科技 RISC-V 負責人、全志在線有限公司總經理。
晚點LatePost還披露,進迭時空計劃于明年推出第一款產品 RISC-V 處理器核 “X100”,其目標場景是高端智能機器人、邊緣計算卡和邊緣服務器等。
寫在最后
值得明確的是,盡管勢頭正盛,RISC-V 仍有很多事情要做。
就目前來說,Arm產品的硬件、操作系統、編譯器、開發者工具、應用程序生態系統以及制造移動設備所需的一切,都是圍繞 Arm 生態系統構建。這是 RISC-V 必須迎頭趕上的最重要領域。
盡管芯片產業目前仍在復蘇期,但是——
各方勢力你爭我奪,互不相讓的大戲,仍在繼續。
而關于RISC-V在智能產業的進一步落地及國內發展,智次方?物聯網智庫將持續追逐,并于近期策劃相關選題,歡迎相關從業者及公司聯系微信/電話:15210870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