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昭(智次方創始人、云和資本聯合創始合伙人)
物聯網智庫 原創
這是我的第297篇專欄文章。
“AGI通用人工智能和加密資產是天然組合,加密資產是對生產關系的革命,而AGI是生產力的技術突破。AI領域的發展會非??臁瓩C器與機器的協同也將大幅度取代機器與人、人與人的協同?!?/p>
這是阿里巴巴首席戰略官曾鳴先生在第九屆區塊鏈全球峰會中提到的一個觀點。
如何實現機器與機器的協同,并形成機器間大規模協作網絡,DePIN(去中心化物理基礎設施網絡)將會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這周,第九屆區塊鏈全球峰會在上海盛大舉辦,DePIN是會議研討的議題之一。
aitos.io首席執行官林瑤、萬向區塊鏈首席經濟學家辦公室王普玉,分別發表了題為《BoAT3物聯網預言機,鏈接物數世界之道》和《從POW到機器間大規模協作網絡》的演講。
我與協議實驗室生態投資負責人Jonathan Victor、Future Money Group聯合創始人李思宇、Helium基金會增長負責人高原,圍繞“DePIN:Web3百倍新機遇”這一話題進行了圓桌對話。
作為機器與機器之間協同的重要方式和推進力量之一,DePIN正在駕著AGI、物聯網與加密資產構成的天然方舟,快速構建新型的生產關系和生產力。
這里將與你分享我在第九屆區塊鏈全球峰會上聆聽到的DePIN精彩觀點以及各種收獲:
DePIN為何能調度全球數十萬貢獻者?
DePIN的共識機制如何通過技術落實?
機器間大規模協作網絡的核心經濟邏輯是什么?
DePIN賽道的機遇和挑戰分別是什么?
投資人如何評估DePIN項目?
給DePIN項目方和參與者的建議有哪些?
由于篇幅較長,相關信息將分為上下篇發布,每篇呈現3個觀點,本文是上篇。
DePIN為何能調度全球數十萬貢獻者?
DePIN憑什么能調度全球幾十萬沒有雇傭關系的貢獻者,讓大家朝著同一個目標,一起去做建設呢?
這就需要有一個讓全球社區大規模協作的公平透明的激勵分配協議,在DePIN里叫PoPW(Proof of Physical Work)。
PoPW是什么?
首先定義這是什么工作?接著有辦法精確度量這個工作做了多少工作量?還得有辦法驗證這個工作是哪個貢獻者、哪個建設者做的?這就是PoPW。
然后把PoPW實時登記到全球一個公開且不可篡改的賬本上,這樣每一個建設者可以看到自己做了多少工作,也能看到別的建設者的PoPW。每個周期根據賬本上登記的PoPW來進行公允的激勵分配。
對于每一個參與的建設者來說,他非常清楚自己做了多少事情、做了多少貢獻,能公允和透明地拿到該有的回報。
DePIN的PoPW是最核心的機制。
因為有了PoPW機制,讓全球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社區貢獻者一起來參與基礎設施網絡的建設。
DePIN的共識機制如何通過技術落實?
我們再來看看DePIN的共識機制PoPW,用技術怎么來描述?因為PoPW需要通過技術手段來落實。
在DePIN場景里,透過物聯網的數字化手段,去度量工作量,能夠把工作量實時登記到區塊鏈上。
這引出了物聯網設備可信數據上鏈的能力。
我們看到各種各樣的設備在不停運轉,給社會做出重要的貢獻,這個就叫物理工作量(Physical Work)。
它可以是充電樁給車充了多少電,可以是基站對外發了多少字節的數據,可以是光伏發了多少度綠電…這些是對外的商業服務,應該有商業的回報,需要基于這個工作量的精確度量,給到公允的回報。
物聯網和區塊鏈的融合再結合智能合約,可以實現給貢獻者公允的回報。
物聯網設備透過傳感器去采集工作量,比如光伏發了多少度電。透過物聯網設備內制的設備錢包,用設備公鑰對工作量進行簽名,這樣就可以得到一個物聯網設備要度量的工作量的可驗證的憑證,這就是PoPW。
需要把PoPW送到區塊鏈上面,讓智能合約根據貢獻,根據PoPW度量的工作量進行分配。這里會引入預言機的機制。
因為合約要訪問鏈下數據,必須要有預言機的支持。
PoPW是物聯網設備產生的鏈下數據,就需要有物聯網的預言機來服務,物聯網的預言機去判斷和驗證這是不是來自真實設備的真實數據,這個過程就叫PoPW驗證。
一旦經過驗證的PoPW,就可以放到區塊鏈去存證,送到合約里面,根據合約的規則進行相應的分配。
總結一下PoPW,是用物聯網的設備去采集、度量工作量去形成Physical Work,利用物聯網的設備錢包去做簽名,產生PoPW,送到物聯網預言機。經過預言機的驗證,把驗證過的PoPW再送到合約里,合約依據之前約定好的規則和方法學做商業處理,實現商業的閉環。
機器間大規模協作網絡的核心經濟邏輯是什么?
Web3行業在機器間大規模協作網絡的探索,已經走過了一段非常重要的時期,但距離全面影響實體經濟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這個階段,我們有必要重新思考一下:機器間大規模協作背后的本質到底是什么?
總體而言,機器間大規模協作網絡的核心經濟邏輯包括三方面(如上圖所示):
通過物聯網預言機將鏈外工作量,在PoPW機制驗證后進行上鏈。
智能合約根據激勵機制,按照不同機器節點的物理工作量發放Token獎勵。
機器節點在獲得Token獎勵以后,可以通過二級市場實現Token與法定資產之間的交易,或與實體經濟對接獲得回報,實現機器節點的經濟閉環。
如何對復雜場景的數據進行真實性驗證,是保證激勵公平公正分發的關鍵。
關于PoPW數據驗證,目前行業主要采用兩種方式:
方式一:過程中“挑戰-應答”機制。
比如分布式廣域低功耗網絡Helium早期使用的是PoC(Proof of Coverage)驗證,網絡隨機選取挑戰者礦機和被挑戰者礦機。
流程如下:首先挑戰者發送網絡信標,然后被挑戰者接收網絡信標后簽名并全網廣播,最后周邊隨機選取14個節點作為見證者將信息打包上鏈。
PoC驗證的目的是:對被挑戰礦機的真實性、數據準確性、存在性進行驗證,其中見證者的意義是為了防止挑戰者和被挑戰者有合謀風險。
上述案例是一種過程中“挑戰-應答”機制的典型代表。
方式二:事后可追溯驗證機制。
物理工作量通過PoPW機制驗證并上鏈后,數據是可以被永久追溯的。有效的追溯需要保證數據的完整性,這就要求每臺設備有唯一的ID、時間戳,以及物理工作量具體信息等。一旦數據上鏈,任何人都有機會對可疑數據發起挑戰,如果挑戰成功也能夠獲得相應的驗證者報酬。
事后驗證對PoPW驗證機制的迭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態開發人員需要定期復盤這部分數據,發現問題數據后分析原因,并對問題進行迭代,以滿足更多復雜場景的驗證需求。
但需要強調的是,物理工作量上鏈可能會包含一些隱私數據,這就要求數據通過加密方式上鏈,事后可追溯驗證機制也只能借助零知識證明等方式實現。
通過上述內容的分析可以發現,機器間大規模協作網絡存在很多共同特征。那么,有沒有可能實現不同的大規模協作網絡之間的互聯互通,以更好地服務于上層分布式應用的發展?
更進一步,除了機器間大規模協作網絡,有沒有可能在這些不同的網絡上再搭建一個網絡,形成“網絡的網絡”,實現網絡之間的互聯互通?
基于這個開放性問題,萬向區塊鏈實驗室提出了一個機器間大規模協作網絡的架構,如上圖。這個架構共分為5層:
1.網絡層
網絡層是由不同機器(也可以稱之為礦機)間協作所形成的網絡,可以是算力網絡、網線網絡、傳感器網絡及能源網絡等。
2.可信數據層
網絡層所發生的數據在鏈下,需要通過物聯網預言機將可信數據導入上鏈。這里的可信數據是指物理工作量,在通過事中驗證后生成物理工作量證明PoPW,再將證明進行上鏈。
3.鏈路層
不同機器協作網絡會根據自己的發展目標將智能合約部署在不同鏈上,物理工作量數據通過物聯網預言機從鏈下導入到不同鏈上,智能合約根據激勵機制規則,依據每臺機器節點的物理工作量證明發放Token獎勵。
4.價值層(網絡的網絡)
不同機器協作網絡的鏈路層與應用層的交互可能無法互聯互通,因此,有沒有可能有一個“網絡的網絡”,連接所有機器間大規模協作網絡的價值?
從經濟學視角,“網絡的網絡”能夠發揮更強的網絡效應,提升邊際效用,并能夠提升流動性和市場效率。
5.應用層
在價值層之上,分布式應用DAPP可以圍繞車輛協作(如無人駕駛)、家庭智能家居協同、城市智能交通協同、商業協同及工業機器協作自由創新,發揮更大價值。
寫在最后
在下一個周期到來時,DePIN是有機會成為Web3領域非常重要的敘事之一。
因為它是連接物理世界和真實世界的關鍵路徑,我們也看到有越來越多的開發團隊和項目,希望能夠把手上成熟的場景、技術和產品,透過DePIN的改造去開發DePIN的應用。
未來3~5年后DePIN到底會變成什么樣?
談到這個話題的時候,FMG聯合創始人李思宇認為:五年后DePIN將成為第二個開放式金融DeFi,而且可組合性會得到解決,物聯網設備可以彼此之間實現密切的協作。
雖然現在物聯網設備、無線設備彼此之間很難集成和協作,但隨著業界的發展、隨著更多構建者參與、隨著更多中間件及二層協議進入DePIN領域,網絡與網絡之間的可組合性會大大提升,不同數據將會從一個DePIN協議轉移到另外的DePIN協議,這個過程將會變得非常重要。
Helium基金會增長負責人高原談到:從長期愿景來說,如果關注當前的全球化,就目前而言,全球化處于關鍵的轉折點,地緣政治正在發揮作用,全球化的速度正在放緩。
對于全球化1.0版本來說,更多是全球范圍內供應鏈的整合。
DePIN很有可能會帶來新一波全球化2.0。就價值層而言,可以看到價值存儲、價值結算現在都以分布式、去中心化的方式做了整合,而且硬件基礎設施也會變得全球化。
在過去,硬件基礎設施要么在地區層面,要么在國家層面,但隨著Helium的先行先試,看到了全球范圍內統一基礎設施的搭建和網絡,這是我們前所未見的。
DePIN正在釋放這樣的潛力,創造另一個層面的全球化,涵蓋價值全球化與基礎設施全球化,令人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