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發展產業引導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川發引導基金”)旗下管理基金完成對新基訊的A+輪的投資。作為全省唯一省級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四川發展(控股)公司旗下川發引導基金先后組建四川院士科技創新股權投資引導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簡稱“四川院士基金”)、四川省天府芯云數字經濟發展基金有限公司(簡稱“四川數字經濟發展基金”)等總規模超600億元的全生命周期科技創新投資服務基金群,本次對新基訊的投資正是由四川院士基金和四川數字經濟發展基金共同完成出資。
筆者了解到,新基訊本輪融資的領投方正是成都策源資本。策源資本參與組建產業基金超1500億元;自主管理基金規模超200億元,實現了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未來制造四大產業方向及企業成長周期的全方位覆蓋。
新基訊本輪其它投資方包括川發引導基金、四川弘芯、朝暉資本、智路資本、煦珹資本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截止到目前,新基訊已超額完成原目標為3億元的A+輪累計融資。
隨著今年2月在巴塞羅那通信展發布兩顆5G RedCap芯片,新基訊跨入世界公開市場TOP5具有5G基帶芯片設計能力的半導體公司,并在國內公開市場率先推出量產級5G RedCap芯片。新基訊秉承‘讓世界上人人都用得起5G’的理念,為5G產業格局注入了強勁活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半導體正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行業。發展新質生產力,尤其是突破性的技術發展,依賴于深厚的基礎研究、開放的創新環境,以及強大的技術轉化能力,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長時間的技術積累和資本投入。
當下,以成都策源資本、川發引導基金等國資投資平臺為代表,國資正涌入:半導體、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醫藥這些長周期的行業。相較于社會資本,國資正成為耐心資本,現在越來越多的國有資本理解長期投資的價值,也愿意為之投入。
筆者注意到,四川和成都國資機構頻頻出手集成電路等領域的公司。最典型的案例是,成都國資自2016年開始,參與了中科曙光旗下的CPU公司海光信息的多輪投資。其中2016年成都高投集團作為初始投資人,向海光信息投資4億元成為戰略股東。此后成都國資不斷加倉,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在國資“耐心資本”的助力下,新基訊正與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緊密合作,共同推動RedCap終端產品的大規模商用進程,助力5G RedCap技術在更廣泛領域的落地與應用,為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新質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