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如何?近年來,在全球經濟數字化浪潮的帶動下,我國大數據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應用不斷拓展。大數據企業正在嘗到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帶來的"甜頭"。利用大數據可以對實體經濟行業進行市場需求分析、生產流程優化、供應鏈與物流管理、能源管理、提供智能客戶服務等,這不但大大拓展了大數據企業的目標市場,更成為眾多大數據企業技術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隨著融合深度的增強和市場潛力不斷被挖掘,融合發展給大數據企業帶來的益處和價值正在日益顯現。
近年來,大數據時代廣泛存在的個人信息泄露問題引發各界密切關注。今年,隨著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落地,這樣的問題有望逐步得到解決。
業內人士表示,作為典型的數據“密集型”行業,這些龐大數據既是助推銀行不斷壯大的生產力要素,也是審視其更好發展的關鍵命題。在數據安全日益升級趨勢下,一場升級數據治理體系的行動正在銀行業金融機構全面鋪開。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公布《2022-2026年中國大數據行業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
根據數據顯示,大數據行業的崗位每年在以超過20%的速度遞增著,這樣來看的話很自然地就會產生大量的崗位機會,并且可以相信的是隨著行業快速發展,崗位也隨著企業的業務增長不斷增多,要知道現在各大高校都開設了新的與大數據相結合的課程,未來大數據發展肯定會越來越好。
目前,近六成企業已成立數據分析相關部門。調查發現,59.2%的受訪企業已經成立了數據分析相關部門;同時,27.3%的企業正在計劃成立數據部門,絕大部分企業均已意識到數據分析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
營銷分析、客戶分析和內部運營管理是大數據應用最廣泛的三個領域。調查發現,超過60%的企業將大數據應用于營銷分析;其次,52.2%的企業將大數據應用于客戶分析;另外,超過50%的企業將大數據應用于內部運營管理。相比之下大數據分析在企業供應鏈管理等方面的應用比例還有待提升。
移動互聯時代,隨著越來越多的數據產生,用戶隱私保護日益成為市場及監管機構關注的熱點,當前,仍有部分數字科技類企業強制或在用戶不知情時開放與其提供的服務毫不相關的各種手機權限。隨著數據安全合規的監管日益嚴格,“知情”、“自愿”、“適度”、“必要”等限制性要素將成為每一家數字科技公司收集客戶信息的原則。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10.11億人,擁有互聯網網站422萬個、應用程序302萬款。個人信息的收集、使用日趨廣泛,個人信息保護問題,尤其是侵犯個人隱私的大數據殺熟,已成為社會最為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對于消費者來說,大數據殺熟現象主要表現在價格歧視上,也就是“不同人不同價”。
1.物聯網的興起
智能手機已經應用于控制家用電器上,Google Assistant、小米小愛相關智能設備在家庭中實現特定任務自動化
2.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
AI執行任務比人類更快、更精確,從而能夠減少錯誤并改善整體流程
3.暗數據遷移到云
尚未轉換為數字格式的數據稱為暗數據,它是尚未開發的巨大存儲庫,未來這些模擬數據庫將被數字化并在遷移到云中,它們的利用,有利于企業進行預測分析決策
4.量子計算
盡管量子計算尚處于起步階段,但相關研究實驗從未停止,量子計算將能夠極大提升計算機數據處理能力,縮短處理時間。
5.邊緣計算
隨著物聯網發展,企業收集數據方式逐漸轉向設備端,對數據傳輸處理延遲提出更高要求,由于邊緣計算相對云計算更加靠近數據源頭可以有效降低數據傳輸處理到反饋的遲延,同時具有顯著效率成本優勢和安全隱私保護優勢
6.開源解決方案
越來越多的免費數據和軟件工具公開可用,例如開源軟件,在加速數據處理方面取得了較大進步,同時具有實時訪問和響應數據功能,小型組織和初創企業將從中受益。毫無疑問,開源軟件更加便宜,可以幫助企業降低運營成本,未來將會蓬勃發展。
未來行業市場投資前景如何?想要了解更多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2-2026年中國大數據行業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報告對行業相關各種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洞察行業今后的發展方向、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趨勢以及技術標準、市場規模、潛在問題與行業發展的癥結所在,評估行業投資價值、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為行業投資決策者和企業經營者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