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新一代蜂窩物聯網技術出爐,模組價格就是一個熱點話題,似乎模組價格達到預期水平,物聯網就能取得大規模飛躍。然而,事實是僅對局部產生影響,對整體產業影響有限。從全局來看,物聯網發展呈現出特點明顯的幾個階段,筆者基于多年對物聯網產業的洞察,結合當前數字經濟發展大背景,對物聯網發展進行了梳理。
昨天,中國電信公布了2023年第一期定制版Cat.1模組招募結果,采用移芯EC618芯片的4款模組滿足優先測試條件。一個值得關注的信息是Cat.1模組價格不高于18.3元/片,而且這一價格是含稅價。雖然不同芯片平臺價格有所差異,但可以看出大部分Cat.1模組成本在短時間內進入20元以內的區間已成為事實。從2020年初開始發力至今3年時間,Cat.1成為物聯網產業中最熱門的領域之一,實現了數億的出貨量和快速進入預期成本的初步目標。
模組價格似乎是物聯網業界最具話題性的存在,但卻并未給物聯網帶來預期突破性的改變。回顧過去多年歷史,模組價格貌似成為貫穿蜂窩物聯網的主線之一,產業經歷對2G模組、NB-IoT模組、Cat.1模組三類模組的討論,這三類模組也經歷過從較高價格一路下降至20元以內的過程,如今又開始熱衷于針對5G NR以及剛剛問世的RedCap模組價格的討論。只要有新一代蜂窩物聯網技術出爐,模組價格就是一個熱點話題,不斷輪回,似乎模組價格達到預期水平,物聯網就能取得大規模飛躍。然而,事實是僅對局部產生影響,對整體產業影響有限。
物聯網產業涵蓋面非常廣,從本質上來看還是圍繞“物”進行的各類技術創新和應用創新,是數字經濟的核心產業。物聯網模組是針對物的連接、數據傳輸的核心手段,具有重要意義,但僅僅是物聯網的一個環節。跳出局部,從全局來看,物聯網發展呈現出特點明顯的幾個階段,筆者基于多年對物聯網產業的洞察,結合當前數字經濟發展大背景,對物聯網發展分為以下三階段:
在筆者看來,探索圍繞“物”進行的創新中,針對“物的數據”價值發揮的程度是一條主線,基于此將物聯網分為大連接階段、產業智能應用階段和全面賦能經濟社會階段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在核心關注點、應用場景、用戶主體、支撐手段等方面呈現出明顯的差異化。當然,每一個階段并不會終結,而是發展到一定程度上會對下一階段的開啟形成支持,下一階段也包含了對上一個階段的延續。
根據各階段特點,可以判斷當前物聯網市場大連接的第一階段已取得較好成果并持續擴大連接規模,同時產業智能應用的第二階段已啟動且成為業界共識,全面賦能經濟社會的第三階段受限于數據基礎制度未完善,還在醞釀之中。接下來,筆者從個人角度對這三個階段進行詳細解讀,不足支出歡迎探討。
1、階段一:大連接階段,成果顯著
連接是物聯網的起點,物理世界中各類設備首先要通過各類手段連接起來才有價值創新的可能。過去20多年物聯網的發展中,連接是最核心的主題,甚至在很多情況下上升為和物聯網等同的概念。同樣,此前大量的物聯網創新均圍繞物聯網連接開展起來,每一次都能吸引業界高度關注。
在蜂窩物聯網發展中,2016年NB-IoT標準凍結,占據物聯網領域首個熱門話題多年;過去3年中Cat.1的快速發展也為物聯網產業繁榮做出貢獻。如今,RedCap開始占據了物聯網的熱門榜單,承載著5G網絡中大連接的期望;基于蜂窩網絡的無源物聯網技術也成為關注焦點,被公認為推動千億連接實現的關鍵技術。
非蜂窩物聯網發展中,連接技術一樣熱鬧,數年前LoRa、Sigfox等低功耗廣域物聯網技術的問世,在全球攻城略地,目前LoRa已成為全球物聯網的事實標準;WiFi、藍牙等短距離連接技術也專門針對物聯網進行持續優化,形成低功耗、長距離、大容量的升級,前身為Zigbee聯盟的CSA去年也發布了Matter協議,旨在推動智能家居領域不同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
除了各類通信連接技術外,其他相關技術的發展共同推動大連接的實現。例如傳感器技術進步,可以感知萬物自身特征和變化,并將萬物的天然變量轉變為數字化變量;物聯網平臺技術的進步,便利用戶通過云端實現連接管理、設備管理和應用開發。這些技術存在于物聯網經典架構的感知層、網絡層、平圖層對應部分,筆者稱之為“狹義”的物聯網技術,它們圍繞連接進行創新。
在創新性技術的推動下,物聯網的大連接已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根據IoT Analytics的跟蹤數據,早在2020年,全球物聯網的連接數達到了113億,超過了非物聯網連接數。去年8月份,我國的蜂窩物聯網連接數首次超過了移動電話用戶數,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首個實現“物超人”的國家。截至2022年底,我國蜂窩物聯網連接數達到18.45,超過移動電話用戶數1.61億,凸顯了物聯網連接數快速發展的趨勢。
從應用場景看,這一階段很多場景是連接直接帶來的,包括數據采集、狀態監測等場景,而且大部分應用僅限于單個用戶范圍內的應用。例如,此前采用NB-IoT的水表、燃氣表數量巨大,但基本上都是服務于單個水務、燃氣公司內部對于用戶適用水氣數據的采集,場景相對單一。
不過,雖然連接非常重要,但業界越來越意識到物聯網連接只是手段,并非目的,而且連接給供應商帶來的平均價值越來越低。目前,大連接已取得顯著成效,而且連接的規模預計還將以較高速度增長。即使當前存在著RedCap、無源物聯網連接成本較高的現狀,但它們會沿著此前各類連接技術的路徑,自然會達到預期成本內。接下來,連接已不應再是物聯網業界最關心的問題,業界更應該重視這些大規模的連接如何創造更多價值。
2、階段二:產業智能應用階段,形成共識
大連接已形成階段性成果,向大連接中要價值就是第二階段的重點。基于大連接匯聚的海量設備數據進行應用創新,將賦能各類行業和企業用戶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進一步放大超越連接的價值。這一階段也稱為AIoT階段,也是目前物聯網產業生態中大量主體正在推進的階段,相關理念已成為業界共識。
這一階段與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密切相關,AIoT技術方案已成為產業數字化方案的核心組成部分。此前,各行業更多積累的是基于人活動的數據以及互聯網的數據,在此基礎上推進的數字化轉型并不能穿透到核心生產經營環節,推進核心生產經營的數字化變革也存在一定困難。如今,在各類物聯網技術的推動下,各行業核心資產、設備都可以低成本實現互聯,實現全場景、全流程從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的映射,為實質性數字化轉型打下基礎。
在工業場景,各類機器、資產連接后,不僅僅是幫助管理者進行狀態監測、替代人工盤點這些簡單的應用,而進一步通過大數據分析搜段,對這些聯網設備長期運行數據進行建模分析,提前預警設備故障,形成預測性維護的應用,大幅度降低生產線停機的風險和損失;在物聯網技術實現供應鏈上下游各環節設備連接基礎上,借助工業互聯網平臺,可推進設計、生產與客戶需求的高效協同,形成C2M的商業模式;在智能家居中,各類家電、照明、安防等設備連接后,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為家庭用戶提供一個智能化生活場景;在物流場景中,通過物聯網技術連接重要貨物,再結合區塊鏈技術,提升客戶重要貨物追蹤數據可信度。
諸如以上的場景,都是在物聯網大連接基礎上的創新,能夠給各產業帶來豐富應用,也是物聯網更大規模價值的體現。
這一階段主要支撐的手段是從“狹義”的物聯網技術擴展到“廣義”的物聯網技術。產業智能化應用是在連接基礎上,綜合應用了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各類新型信息通信技術,充分挖掘物聯網連接中形成的數據價值,這些技術的融合形成了“廣義”的物聯網技術。
當然,這一階段中這些廣義的物聯網技術應用的主體主要還是單個用戶和其相關的產業鏈,如預測性維護的場景僅限于單個企業使用自身或相關廠商設備數據,供應鏈協同場景僅限于供應鏈上下游廠商之間的數據應用,應用范圍限定在一定范圍之內,其他領域、行業和社會公共服務無法共享“物的數據”的價值。
3、階段三:全面賦能經濟社會階段,未來已來
這一階段中,“物的數據”價值充分釋放,經濟社會各領域都可共享應用。物聯網推動各類物理設備連接賦能行業數字化轉型,這些設備沉淀的數據對于其他行業和社會共服務可能也會形成創新輸入,從而產生更大范圍的價值創造,全面賦能政務、產業、民生各領域數字化。
例如,物聯網金融是近年來金融行業探索發揮物聯網數據價值的一個業態,通過對各行業物聯網設備數據的共享應用,可以形成金融機構風控、產品設計的重要參考,推動金融服務深入穿透到實體經濟各環節。舉例來說,工業互聯網平臺數據增信融資就是一個典型場景,各中小企業生產經營設備已連接到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平臺可以實時了解企業真實生產經營狀況,這一數據完全可以作為金融產品設計的依據。
因此,基于“物的數據”可以擴大創新場景,其應用主體可以突破個體和自身所在產業鏈,為所有有需求的行業提供支撐,賦能社會經濟所有領域。當前,物聯網設備數量已遠超人口數,“物的數據”已成數據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且人們的生產、生活以及很多行為都可以通過物聯網設備數據體現出來。因此,“物的數據”是未來數據要素對整個經濟社會貢獻的重點領域,也是最大化物聯網價值的體現。
當然,這一階段實現的前提是要暢通數據資源大循環,這不僅僅需要廣義的物聯網技術,更為重要的是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數據要素基礎制度。
去年年底,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即“數據二十條”,開始形成數據產權、流通、交易、使用、分配、治理、安全等基礎制度的“四梁八柱”。本周,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提出了構建數據資源體系的基礎,其核心是暢通數據資源大循環,并明確提出“釋放商業數據價值潛能,加快建立數據產權制度,開展數據資產計價研究,建立數據要素按價值貢獻參與分配機制”。試想一下,未來數倍甚至數十倍于人口數的物聯網設備的社會中,“物的數據”將是這些制度建設中重點關注的領域。
由于“物的數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數據要素基礎制度頂層設計指導下,未來針對“物的數據”相關制度會逐漸形成專門的規章制度,在支持物聯網價值釋放方面形成重要支撐。雖然相關的數據要素制度還未形成,但在國家數字經濟整體戰略布局下,相關工作將逐漸提上日程,可以說物聯網全面賦能經濟社會階段未來已來。
或許,各類模組價格不斷地從高到低的歷程只是物聯網發展三階段中的一個小插曲。放眼全局,物聯網連接中帶來的數據應用范圍的擴大化和數據要素價值不斷釋放將成為產業持續發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