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這個詞誕生的意義可能大于一切,大于任何對她的解讀。元宇宙,無疑是顛覆式創新的集大成者,我很希望元宇宙能夠遍地開花,扎扎實實的在各行各業展現她的魅力。
元宇宙創造了一個始終在線的、不斷被刷新的實時世界,擁有無限量的人、物、事,參與其中,人們不僅可以自由生活,還可以自由創造。根據各種研究機構、分析師和投資人對它的解讀,元宇宙不僅是針對物理實體,在虛擬世界中1:1重建的一個“數字孿生體”,還包括由我們的想象力創造的各種虛擬事物。元宇宙擁有完整的經濟邏輯,數據、物體、內容以及IP都可以在元宇宙中存在,而且元宇宙不僅包含虛擬和現實的萬事萬物,還包含他們之間的各種關系和連接。任何個人和企業都可以參與建設元宇宙,使之不斷完善和更加繁榮。
如今我們討論產業元宇宙,如同1990年代人們討論互聯網一樣,需要有能夠看到未來的視野。原有社交網絡平臺Bebo的首席執行官沙恩·普瑞提出過一個觀點,他認為元宇宙不是一個“地點”,不是虛擬世界也不是現實世界,而是一個“時間”。他認為元宇宙是時間中的一瞬,就像人工智能領域里有一個“奇點”的概念,“奇點”是指人工智能變得比人類更聰明的那一個時間點。
相應的,他認為元宇宙也有一個“奇點”,過了“奇點”人們將認為在數字世界里生活比在現實世界里生活更有價值。當電視出現之后,我們對現實世界的注意力下降到了85%;當電腦出現之后,我們對現實世界的注意力下降到了70%;當手機出現之后,我們對現實世界的注意力下降到了50%…我們的注意力在哪里,能量就在哪里。當有一天,我們對數字生活的注意力將從50%提高到90%以上,那一刻將會成為元宇宙的奇點。因為在那一刻,我們會認為虛擬生活比現實生活更加重要。
上述觀點頗具啟迪性,我們對一個事物的判斷有不同的側面,每個人都可以表達自己的看法。沒有好與壞的區分,只有角度不同。我更愿意相信,產業元宇宙不會一夜之間出現,就像我們認為18歲是成年的標志,18歲生日當天可以認為一個人正式成年,但是成年的這個過程是在日積月累中發生的,是一個連續的旅途,并不必要對應某一個時點。
“元宇宙前”和“元宇宙后”不會是兩個獨立的紀元,沒有涇渭分明的界限。產業元宇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演進,我們的分身將同時存在于真實世界和數字世界,我們的心智可以在兩個世界中無縫穿梭,我們的日常生活將由元宇宙的逐步擴張,在方方面面發生潛移默化的轉變。
數字孿生、混合現實、物聯網、5G…都是我們建設產業元宇宙的手段和工具。但是產業元宇宙不僅包含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混合現實、區塊鏈、物聯網等最新技術和應用,還包括對于經濟、人性、社群、心智、共識的深層次理解。產業元宇宙將是包含許多獨立工具、平臺和基礎設施,由標準和協議支撐的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不斷融合的結果。
理解產業元宇宙,需要對它的規模有所預期。由于很難界定產業元宇宙的邊界,也很難將其量化,保守估計產業元宇宙的規模也在兆億美元以上。就像我們很難評估互聯網的市場規模,唯一可以知道的是產業元宇宙正在逐步誕生和擴大。沒有任何一家獨立的公司可以擁有產業元宇宙,反而是產業元宇宙可能孕育多家獨角獸企業,或者新型巨頭公司。
往期連載(點擊題目即可查看):
《我寫了一本產業元宇宙的“小說”,歡迎一起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