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這個詞誕生的意義可能大于一切,大于任何對她的解讀。元宇宙,無疑是顛覆式創新的集大成者,我很希望元宇宙能夠遍地開花,扎扎實實的在各行各業展現她的魅力。
通過對產業元宇宙的架構以及構建要素的拆解,盡管行業內對于元宇宙的最終形態尚未形成細致的描述,但通過細化其特征我們依然能夠確定產業元宇宙的四大核心價值屬性:
(1)媒介價值屬性
產業元宇宙的價值基礎,是通過時空再造,重塑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鏈接方式。而建構人類關系的基礎設施,不管以什么樣的形態存在,其基本屬性便是媒介屬性。媒介環境學派的代表人物馬歇爾·麥克盧漢提出“媒介即人的延伸”,將媒介技術視為“人類身體或感官在社會和心理上的外延”。
產業元宇宙具備對現實世界的鏡像性和替代性。在虛實結合大趨勢下,信息終端沿著高頻交互、擬真兩條路線發展,基于VR和AR之上的XR設備在擬真度上的突破將給沉浸式體驗帶來質的提升。在元宇宙的理想狀態下,具身的傳播主體離場,技術深度嵌入自然人所造就的“賽博人”將成為元宇宙中主要的傳播主體,而賽博人本身就是一種媒介形態,作為傳播主體的賽博人使媒介“不再是外在于人的一個工具或者機構,而是轉為身體本身”。元宇宙的一切技術價值、社會價值、經濟價值的基礎,都來源于其核心的媒介價值屬性。
(2)技術價值屬性
“到2026年,25%的人每天將至少在元宇宙中工作、購物、學習、社交或娛樂一小時。”這是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近日對元宇宙話題做出的最新預測。關于產業元宇宙,Gartner同樣給出了預測:到2026年,全球30%的企業機構將擁有用于元宇宙的產品和服務。通過從數字業務轉向元宇宙業務,企業將能夠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擴大和加強他們的業務模式。
關于什么是元宇宙,Gartner將元宇宙定義為一個由通過虛擬技術增強的物理和數字現實融合而成的集體虛擬共享空間。這個空間具有持久性,能夠提供增強沉浸式體驗。它獨立于設備,因此可通過平板電腦、頭戴式顯示器等任何類型的設備訪問。通過這個定義,我們可以看到在未來生活與技術密不可分,產業元宇宙并不是單純的某一種技術,而是各種技術的融合與交織。
在大型知識型平臺Medium上,人工智能與元宇宙領域的專業人士喬恩·拉多夫發表了關于元宇宙未來趨勢的看法,他分別從互聯網、代碼、區塊鏈、機器智能化等九大方面進行了分析和解釋,每個趨勢都與技術的發展緊密相關。
(3)社會價值屬性
產業元宇宙能突破物理時空的局限性,不僅形成對線下工作關系的替代,基于對虛擬環境和存在的認同,還將對主流的辦公模式產生重大變革。
大部分的產業元宇宙版圖將基于開源理念構建。開源同時意味著技術開源和平臺開源,產業元宇宙通過制定“標準”和“協議”將代碼進行不同程度的封裝和模塊化,不同需求的用戶都可以在元宇宙進行創造,形成原生虛擬世界,不斷擴展產業元宇宙邊際,形成獨特的生態。
就像30年前的互聯網時代一樣,元宇宙時代的無限可能性將產生更多全新的工作機會。元宇宙究竟會創造什么樣的全新職業?元宇宙科研專家、元宇宙規劃師、元宇宙生態系統開發人員、元宇宙安全經理、元宇宙硬件工程師、元宇宙故事講述者、元宇宙世界建設者、元宇宙廣告攔截專家…這些職位正在到來的路上。
正是看到了元宇宙的社會價值,2021年底韓國首爾市政府發布了《元宇宙首爾五年計劃》,宣布從2022年起,分三個階段在經濟、文化、旅游、教育、信訪等市政府所有業務領域,打造元宇宙行政服務生態。首爾市智慧城市政策官樸鐘秀表示,“首爾市政府將結合公共需求和民間技術,開拓元宇宙首爾新大陸,打造男女老少都能享受的元宇宙首爾,使首爾發展成為名副其實的包容性智慧城市。”
(4)經濟價值屬性
產業元宇宙將擁有獨立的經濟屬性,任何人都可以進行創造、交易,并能“工作”而獲得回報,形成與現實生活類似甚至的經濟文化繁榮。
數字互聯技術建構超可感的高維虛擬空間,區塊鏈技術支撐的非同質化代幣(NFT)實現經濟系統功能,數字孿生技術讓人們的生活生產活動有了平行的世界。用戶的生產和工作活動將以平臺統一的貨幣被認可,玩家可以使用貨幣在平臺內消費內容,也可以通過一定比例置換現實貨幣。經濟系統是驅動產業元宇宙不斷前進和發展的引擎。
往期連載(點擊題目即可查看):
《我寫了一本產業元宇宙的“小說”,歡迎一起參與~》